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农民民间20件老物件,童年的回忆,见到它们回到生产队大集体时代

2024-02-12收藏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随着国家经济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许多的提高,我们一边感叹和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红利与便利,一边怀念着过去的生活和那些熟悉的人。

在过去的年代,也许条件不太好,工作也十分辛苦,但那些记忆时过境迁,多年后都将是人们记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说到 生产队大集体时代 ,你会想到什么?是童年村口的玩伴、自制的小玩具还是那些看着大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二十件老物件和童年的回忆,再次重返生产队大集体时代的时期。

煤油灯在当时的农村十分常见,可谓是家家户户人手一把,在当时那个没有路灯和点灯匮乏的年代,煤油灯作为时代的见证,陪伴着无数的家庭度过了许多个黑暗的夜晚。

煤油灯的使用非常方便,它的灯身由铜制成,四周被玻璃环绕,中间插着一根棉质的灯芯,只需要在灯的底座注满煤油,则可以开始亮灯了。

煤油灯能被家家户户所选择,除了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 煤油 这类材料便宜,农村的农民们都能够用得起。

图中摆在竹筐内的是一双双纳好的鞋底,看起来十分的厚实且温暖,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农民们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家一年四季都不会上街买鞋,而是由母亲或者妻子亲手一针一线纳鞋底、做鞋。

母亲或妻子在夜晚,点着一盏煤油灯在小木桌上,昏黄的灯光下,一双双手亲自一针一线勾着鞋底,这看似只是一双双普通的布鞋和鞋底,其实饱含了家人的关心和爱。

除此之外,女主人们纳的鞋底不仅会用来满足一年四季家人的穿鞋需求,对于一些心灵手巧干活非常快的女主们来说,纳的鞋底多出来还可以拿到街市上去贩卖,也是一个非常好 补贴家用的小妙招

图片中看起来灰扑扑的是 撑袜子 的小器具,它的外表长得非常像脚的形状,与现在商场中用来撑鞋子形态的工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时,你也许会好奇,那这个也是用来撑鞋子的吗?竟然与脚长得如此相似。

实际上,撑袜子顾名思义它肯定是用来撑住袜子的,在当时的生活中,大家普遍生活都比较贫困,如果生活中有什么物品被损坏了,大家首先想的肯定是修理,而不是置换。

而撑袜子的小器具便主要是人们用来撑住袜子,方便在袜子破洞后更好的缝补,毕竟当时的流行思想便是,坏了不要怕,缝缝补补又是三年。

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箩筐肯定不陌生,不仅在过去的生产队时期,现在它仍然是农村搬运的好帮手。

箩筐除了自己工作,它的工作好搭档还有 两根扁担 ,在搬运菜或者水果等农产品时,肩上挑一个箩筐,不仅省事还十分省力。

在农村的生产队时期,箩筐中不仅挑着菜和瓜果,有时还会挑着小孩,当时的年轻人白天都要出工或者去集市卖菜补贴家用,家中的小孩太小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人照顾,爸妈也就只能挑着孩子一起去工作了。

坐过箩筐的人们时隔多年再次看见它,也许想到的不仅是瓜果的香甜,同时也会回忆起爸妈臂弯里的温暖。

凤凰牌的 二八大杠单车 作为当时的四大件之一,可谓是谁家有它谁家就气派。当时的大家普遍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单车也就自然显得十分奢侈,好比现在的小轿车一般,单车也能算得上一个大物件。

当时的孩童,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家中有一辆单车,父母在骑着它上班的同时,闲暇的夜晚也能坐在车的前杠上,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走街串巷的兜风,这也是在繁忙的工作中难得的亲子时光。

搪瓷杯大家看见它肯定不陌生,与脸盆和猪油盆一起,一看见它们便能立马回忆道淳朴的农村生活。

在当时的农村,搪瓷一件套可谓是家具中的红人,不仅老人喜欢端着一个红色的搪瓷杯边喝茶边于同村的人聊天,年轻人由于搪瓷杯上吉利的大「喜」字,它也成为了 结婚必备物品 之一。

图中的一整套完备的设备,主要是 剃头师傅 吃饭的家伙事,左边的架子上放着一个盆,主要给客人清洗修理后洒落在身上的碎发,而右边的架子下方遍布小抽屉,里面则是理发师剪头发的工具。

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理发师没有机会与现在一般开一个专门理发的小店,农民们也没有时间外出理发,于是理发师只能拖着剃头担子在不同的村里走着,遇见有需求的客人便在路边支起一个小摊开始理发。

现如今,熨斗的形态多种多样,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是通电的原理来进行工作。

但图中的熨斗确实当时特有的 铜熨斗 ,主要由铜制作而成,工作原理也不是用电,而是用更实惠的木炭来加热熨制衣物,不仅平整还十分方便。

石磨作为农村生活的好帮手之一,不仅在生产队时期备受喜爱,而且在如今的农村也还能四处看见它的踪影。

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民在生产队时期主要吃的都是窝窝头、咸菜等粗粮,偶尔想吃包子、面条等细粮时就需要 石磨 了。

在当时的农村,想要获得面粉只能人力去推石磨,一次次转圈研磨来获取粮食,除此之外,石磨还能够磨制豆腐,它所制成的豆腐在人工受力下能更好的激发大豆的香醇。

秧马顾名思义就是农民们 插秧 时使用的工具,它看起来像是小孩子玩的木马,殊不知在插秧时有着大用处!

在插秧时,农民们坐在秧马上可以随着其前后翘起的弧度,来调整插秧的位置,还能够节约体力,不用弯着腰低着头在地里一步一步的插秧。

如今的我们再来看黑白电视机,也许会觉得设备有些老旧,屏幕也较小,但在当时的农村,电视可是 富贵家庭 的象征!

在当时谁家有电视,在小孩回家工作完后,肯定会去那户人家看看电视休息一下,西游记、葫芦娃等动画片是农村孩子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经常下厨做饭的朋友们对漏瓢一定不陌生,与如今的不锈钢漏瓢不一样,它主要是由 葫芦 制成,将葫芦剖成两半,体内的葫芦籽去干净后,底部打上孔便形成了漏瓢,漏瓢在日常的做饭中,主要用来做面条和粉丝,耐用且方便。

水车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古时候就已经兴起,人们不仅可以运用它的巧力来轻松实现农业灌溉,它所具备的 储水功能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干旱带来的农作物缺水危机,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可谓是古人智慧的伟大。

风箱是厨房的必备的工具之一,生产队时期的烹饪环境并没有如今的天然气灶台,做饭主要依赖于烧柴火和人拉风箱来生火。

拉风箱 也是一个技巧活,拉得好便能够使柴火烧得旺,饭菜烧得香,拉得不好则可能弄得自己一脸灰,火还烧不起来。

老式的爆米花机作为童年的回忆,不仅爆出来的爆米花格外吸引人,几米开外都能闻到爆米花的奶香,其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巨大声响,也能够吸引一众小孩驻足观看,趣味性和美味构成了孩童们记忆中的香甜童年。

一看到铁制的文具盒,是谁的DNA又动了?

当时的上学时光里,帖文具盒陪伴着小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学习的夜晚,小孩子们不仅会在铁皮上张贴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其文具盒自带的 乘法口诀表 还是大家考试的必备「武器」。

滚铁环这一游戏七八十年代的人们肯定非常熟悉,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通常不会给孩子们购买玩具,但生性爱闹的孩童,童年肯定少不了玩具的陪伴。

没有玩具那就自己做!一个个 滚铁环 便由此诞生了,只需要用家中废弃的铁丝便能做成一个铁环,在田间地头与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乐不可支。

中国人建造房子讲究一个 因地制宜 ,土胚房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

土胚房劳动人民在对地形和环境进行考察后,用黏土建造而成的房子,土胚房受到农民们喜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黄土再加上麦秸,用水按照比例调和后便能用来造房子,不仅防水还实用。

当时的人们由于娱乐活动比较少,但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们,白天劳累过后,也希望晚上有时间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发展如何。

恰巧国家也在推行 扫盲活动 ,教育得到重视,人们也日渐对知识产生了渴望,而广播就是人们接触外界的重要物品之一,全村的人都可以通过广播来获取消息。

如今学生们的作业越来越多,打印机也开始被各个家庭所普及,激光打印机等各种高科技应接不暇,手机蓝牙一连接便可以快速传输文件进行打印。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生们可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大家只能用 油印机 进行打印,不仅打印时间长,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还容易将墨水糊满手。

时代仍然头也不回的向前发展着,生活也还在继续着,虽然我们与当时的年代以及相隔甚远了,但这些物品将永远被我们保存在记忆里,无论何时看见它们,随之在脑海盘旋的便是那一段艰苦但温情的岁月。

参考资料:

中国甘肃网——父亲的自行车 承载着全家的欢乐

黑龙江新闻网——我家的袜撑子

临洮融媒——临洮故事:铿锵在时光里的老手艺——纳鞋底

齐鲁壹点——滑溜书院 |孙会昌:童年的记忆——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