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谈歙砚的「眉来眼趣」

2024-01-07收藏

谈歙砚的「眉来眼趣」

眉目,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的地方,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慈眉善目,眉目如画等等,可以说,眉与目,就是人的精气神会聚的地方,是给人第一印象的焦点所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歙砚的「眉」与「目」。

人们喜欢用「眉来眼去」来概括两大顶尖名砚——歙砚、端砚的主要特点。其中的「眉」就是指歙砚的著名坑口龙尾山眉子坑出产的「眉纹」砚石。清代徐毅【歙砚辑考】称「歙石以眉子为绝,要以石色青碧,石质莹润而纹理匀净者为之精绝。」

眉子坑位于龙尾山之西,距芙蓉溪30米左右,唐开元年间开始开采(眉子下坑),宋代达到高峰(眉子中坑),元代以后未见有开采的文字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重新发掘。

眉子坑从上至下分为三处。上坑石品有鱼子线眉、鱼子枣心眉、鳝肚黄眉子、鳅背纹、龟背白眉纹、龟背金眉纹(红石层)等等,此坑眉纹往往偏细,折光不强烈;中坑石品有粗眉纹、长眉纹、阔眉纹、虎皮虎斑、枣心等,此坑眉纹折光较强,眉纹长阔,罗纹底相互交织较多,因此坑宋代开采,故又被称为「宋眉」;下坑石品有细眉纹、短眉纹、暗细罗纹等,眉纹较为典型,纹色清晰,石质莹润光洁,为上品,因唐代开采,故又称「唐眉」,为眉纹中的珍品,而被推崇。

下面我们选择眉纹中较罕见又极其美丽的石品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重眉纹:两条眉纹大小类似,上下紧密排列,就如人的眼睛一般,故也称「眼眉」。漂亮的重眉极其美丽,也非常罕见。

对眉纹:眉纹工整清晰,平行成对排于石面,酷似人的双眉;或两条眉纹上下相对,都可称「对眉」。如果平行相对两眉中间正下方再加一眉,即构成人脸形态,称「笑脸眉」。

雁湖眉纹:其纹理状若飞雁群集,又如一池湖水,也称雁攒湖眉子,以眉子下坑或水舷坑所出为佳,其中眉纹颜色为金色的金雁湖眉纹又为珍品中的珍品。

虎斑眉纹:由多条长短粗细不等的眉纹组成,状如老虎皮毛上的斑纹,逼真者为上。

金眉纹:眉纹色彩为金黄色,多数伴有龟甲纹。

白眉纹:眉纹色彩为白色,与金眉纹类似,多数伴有龟甲纹。

金晕眉纹:眉纹中有金晕相间者称金晕眉纹,也称「锦蹙(簇)

眉子」,其中根据眉纹长短,又可分为金晕长眉纹、金晕短眉纹等。讲完「眉」,我们接着来讲「眼」(目)。

「眉来眼去」中的眼,原本指端砚最具特色的纹理「石眼」,其实歙砚中也有丰富多彩且美丽异常的「眼」,只是由于歙砚的「眉」过于出彩,导致大家疏忽了歙砚之「眼」。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歙砚中的「眼」。

歙砚的眼,主要见于龙尾山顶表层「紧足坑」的「龙眼」,以及济源坑的「鱼子石眼」。另外,歙州石中有发现过一种「金钱石眼」,祁门历口至东源一带砚石中也曾偶然出现过石眼。

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高级工程师程明铭认为:歙砚中「石眼」是一种色晕或矿物颗粒的集合体,中心部位为含铁质结核体,这种结核的特点与围岩的接触界限呈过渡关系,结核的成分除铁质外,其他与基质相似。

龙眼:多出自「紧足坑」和「古罗纹坑」。现今所说的「紧足坑」产自龙尾山旧坑之上的山顶处,刨去土层,剥去山顶麻石层即为矿脉所在,和古书记载「紧足坑」的位置并不一致。「古罗纹坑」也即现今所称「樟树背坑」,此处有大量宋人开采遗迹、遗石,应为宋人主要砚石出产处。龙眼,眼型较大,呈金色,往往与金晕伴生。

鱼子石眼:多出自济源坑。也称「石核」,呈圆或长圆形,色或浅或深,往往有较强的立体感,看似突出石面,抚之却光滑如镜。

歙砚中的眉与眼,一如美女,婀娜多姿,妩媚传情;一如隐者,直可偶遇,不可强求。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妙的纹理纹饰,这才让歙砚变得如此迷人,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颂扬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