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赵德奇:赏石暇余说拙意

2024-04-20收藏

胡兆康·古猗园藏

我以为,能读懂传统石漏、瘦、皱、透的很多,能读懂象形石的几乎是老幼妇儒,但读懂「拙」味道的人则偏少。

拙,不巧也;拙,钝也。多年前,一位传统石的名家曾对我讲:「漏、瘦、皱、透、倒挂、过桥、避雨等等的传统形态,固然不错,但能看懂其中钝头钝脑,拙中藏美的则为高手了。」还加重语气地说:「拙美不同于抚媚和秀美,她是一种古朴别致,藏美于稚而有厚重感的美。」

葛星藏石

而在石头上领悟做人的道理却主要是学习了石头的「拙」,而早期的我则自以为是地浅释其义,对拙则习惯性地不屑一顾。

有了些年纪后开始领悟:「拙」即笨也,也常作谦辞之用。但此词给我的印象还是较差,并不能从中领悟更多的道理。

杜海鸥藏石

请看:生性笨谓之性拙;外行做事谓之拙行;浅薄之见谓之拙薄;粗陋肤浅谓之拙易;粗率谓之拙率;浅陋谓之拙浅;粗俗的男人谓之拙夫;智商不够谓之拙智;粗俗谓之拙俗;眼光短浅谓之拙眼。至于拙见、拙笔、拙稿则是谦辞而已。

杜海鸥藏石

后来稍懂了一些旧气带来的美,半懂似懂地读了一些石谱,揣摩地仰视了一些经典的传统名园名石,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自以为是的领悟,原来拙中有大智若愚的美。

这些美在书法中,如著名书法家赖少其、郑板桥等均有杰出表现,在篆刻中、绘画中、雕塑中、民间艺术中、古玩杂件中都有体现,在大雅之后的顿悟便是拙美,在观赏石中便是丑中之美,但拙美绝不是粗糙。

胡兆康·古猗园藏

我仔细琢磨了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名句后对拙有了开悟性的认识。原来,美的更高层次的表现手段,往往用其反面的形式来实现。

杜海鸥藏石

我开始越来越关注和欣赏起钝头钝脑但变化有致,拙中藏巧的传统石,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韵味,也似乎明白了有些高手,为什么常常对糊里花哨「不响」,大概是因为「不屑」。

蔡秒福藏石

有点意思的是,2009年冬,在沪太路石市发现一方心中早已存在的,拙中见巧的石头,十分耐看。配了个王国强的底座并刻上并修改了某大文豪的诗句:问余何意醉此山,笑而无语心自闲,金樽功名尽散去,石中天地非人间。

赵德奇旧藏

后因家缺三斗米而折腰,把它卖了。不想一位南方的石友,在日本以古石的名义把它拍了回来,并著文说是清早期的藏石,弄得我不安了许久。

胡兆康·古猗园藏

自此我心中更思忖着对「拙」的理解,便有了些自认的收获。尽管古石名家杜先生常说我古的有点肤浅,我也顾不得理会那么多了。

杜海鸥藏石

直到最近又读到了韩非子的「巧诈不如拙诚」的名句时。更明白了做人也是一样,拙诚的重要性和巧诈的卑微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更理解了质朴无华之美的厚重,礼貌地保持对糊里花哨的距离,谦虚地向」拙」三躹躬。

写于2010年2月5日

改于2024年3月26日

【几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