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收藏砣与秤近4000件,他创办了国内首家秤砣博物馆

2024-05-19收藏

杜春娜 李文璇 济南报道

在济南,有这样一位收藏家,他不爱字画与玉石,却对砣和秤情有独钟。他便是如今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的馆长—张奎生。今年50多岁的张奎生,收藏砣与秤已有近30年,收入藏品四千多件,成为这一小众收藏门类中的翘楚,更一手创办了中国首家专以砣和秤作为展品的博物馆。

为什么偏偏喜爱砣与秤?创办博物馆又有何心路历程?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特对其进行专访。

偶然走上砣、秤收藏之路

「我收藏砣与秤,到现在也快有三十年了。」张奎生说着,从办公室的柜子里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戥子秤,这是他千里迢迢从甘南自治州「淘」回来的。「这件戥子秤的盒子是胡桃木的,上面的图案颇具藏族风情;秤杆用的是犀牛骨。估计是清代的东西。」张奎生侃侃而谈,「原主说这是传家宝,不愿出售,我和他足足谈了四五个小时,才说动了他。」

张奎生从甘南自治州「淘」回来的戥子秤,这是他收藏的秤中最小的秤

相较于张奎生所创办的权衡天下博物馆里,那浩如烟海的砣与秤,他办公室中随处可见的藏品不过是「九牛一毛」。近三十年时间里,张奎生在工作之余,四处搜求砣与秤,到现在已足足集纳四千余件。这个爱好可谓小众,专门收集砣和秤的人,在全国范围内都屈指可数,他算是其中「翘楚」。

张奎生和砣、秤「结缘」,其实纯属巧合。作为一名「六零后」,张奎生对砣与秤并不陌生,在他的少年时代,人们走街串巷、摆摊赶集,都要用它们来称重。不过,在彼时的他眼中,那些或方或圆的秤砣,不过是常见的「实用器」,称不上有什么收藏价值。

转变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天,张奎生到潍坊临朐寻觅奇石,偶然见到一户农家的窗边摆放着数个形态各异的秤砣。它们被雕刻成小动物的模样,看上去栩栩如生。「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有趣的秤砣。」张奎生觉得很是新奇。农户见张奎生爱不释手,便把这些秤砣送给了他。

自此,张奎生对砣与秤的喜爱一发而不可收。他逐渐走上了收藏之路,每去一个新的地方,总要先到当地的古玩市场寻访「遗珍」。「淘宝」需要慧眼,亦是一本「讨价还价」的「生意经」。张奎生曾以每只五元的低价,购入一整套瓷秤砣,幸运「捡漏」;也曾因对方报价太高,而「举棋不定」,最终「错失所爱」。不过,他收藏砣与秤,有两条「铁则」:纯凭爱好,不论收益;只进不出,从不转卖。

张奎生曾经结识一位湖南长沙的同好,对方邀请他到家里观赏自己珍藏的秤砣。张奎生欣然前往,进门以后,只见那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床底下、沙发底下、桌子上,都摆满了秤砣。「这位老人身体不好,还说自己的儿女生活艰难,我一听,就以为他有意向将秤砣转让给我。」张奎生回忆说,「当时,我看中了一套张氏钟型的秤砣,让他报个价格。没想到他说:‘这些秤砣都不卖。’」张奎生在长沙盘桓三四天,最终无功而返。谈及此事,他颇为感慨:「我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执拗和情怀。」

把私藏变成公共博物馆

随着时间推移,张奎生手中的砣与秤也「积小流而成江海」。2016年的一天,张奎生在灯下举着新得的秤砣把玩,忽然觉得「孤芳自赏」埋没了它们的风采。

事实上,砣与秤确是历史极为悠久、值得博览细观的器物。古时,它们被称作权、衡。权的发展,经历了商代晚期的陶权,西周到汉代的石权,以及唐以后的铜权、铁权等多个阶段。而所谓「衡」,起初指的是天平,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杆秤,到北宋初年,一种名为「戥子秤」的高精度衡又被发明出来。「砣与秤虽然只是度量衡的‘一端’,却也反映着时代风貌和审美潮流,能使观者‘管中窥豹’,遥想历史风云。」张奎生由此萌生了建立博物馆的想法。

当年6月,经省文物局批准,张奎生一手创办的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专以砣和秤作为展品的博物馆。「古人认为,称砣为‘权,’称杆为‘衡’,他们把‘称’叫做‘权衡’。」故而,张奎生把博物馆命名为「权衡天下博物馆」。「博物馆初建时,面积有三百平,但随着后续藏品的增多,展厅布局略显局促,陈列也不够规范。」张奎生说。好在,数年以后,他的「宝贝」又遇到了新的「伯乐」。

2021年初,权衡天下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鲁商文化研学中心副教授冯成伟。冯成伟所负责的鲁商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落成,惜乎长久没有重磅展品「入驻」。他此次慕名而来,便是希望与张奎生达成合作,填补这一空白。

双方「优势互补」,一拍即合。2021年7月,张奎生与校方签订了迁址的协议。2022年8月,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在校内的现代服务业大楼六楼正式「开馆」,与鲁商文化博物馆「比邻而居」。超过六百平米的展厅,成为了砣与秤的「新家园」。

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权衡天下博物馆,只见砣与秤琳琅满目,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其中,戥子秤的数量约有千件,在国内首屈一指,而秤砣在材质、品相上,则尤为丰富多样。从重量上说,最小的仅在20克,最大的足足有一百多斤;从材质上看,既有古拙的陶、石、铁,也有雅致的青铜和素净的青花瓷;从形状上看,有简单的壶形、锥形、方形、球形、梅花形,也有代表十二生肖的动物秤砣;从年代上看,上迄秦、汉,下至于今,贯穿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它们从某一特殊领域、特定器物、特有文化内涵方面,见证着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史,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得之不易的镇馆之宝

漫步于权衡天下博物馆内,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一个2米多高的巨型「秤砣」。这个「庞然大物」的原型,是一枚写着「济南路 总管府」的铁权,它铸造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有着平肩、直腹、束腰等元代秤砣的显著特点。

巨型「秤砣」放置于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内,原型是一枚写着「济南路 总管府」的元代铁权

与馆内的许多其他「宝贝」一样,张奎生收藏这枚铁权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2017年,他在一个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刷」到了这枚来自济南的「铁砣砣」。长期在济南生活、工作的张奎生,本就偏爱带有本地元素的物件,且铁质秤砣因留存困难较为稀少,看到这件珍稀的宝物,他顿时双眼放光,不断与卖家交流,希望他能放低价格。然而,卖家始终没有松口。

线上「纠缠」无果后,张奎生要到了卖家的联系方式,期盼着能够当面沟通,以诚意打动对方。「好巧不巧,卖家就在济南。」张奎生说,「后来我们多次面谈,我也亲眼看到了实物。从包浆程度能够看出,这确实是件珍品。」2019年,他终于把这枚梦寐以求的元代铁权「收入麾下」。

这枚铁权上的铭文又是何意?张奎生解释说,元代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路」设总管府,当时的「济南路」,正是如今的济南市。而「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至正二年,正值这位末代皇帝亲政初期,彼时,他正锐意改革,试图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这枚「诞生」于济南的铁权,近七百年后又在济南「现身」,与此地的后人「重逢」,像是权力的警示,又像是时代更迭的见证。

再向前走去,只见玻璃柜内,有只秤砣「众星拱月」般被环绕在中心。这是一枚元代的铜秤砣,高10.5cm,器型规整,锈色厚重,其底部是台阶式,腹部呈束腰型,鼻衄通直,器型完整,两面都铸有八思巴文字,在收藏圈里价值很高。在张奎生心中,它是与那只元代铁权「双峰并峙」的镇馆之宝。

铸有八思巴文字的元代铜权

「很多秤砣上面会同时有八思巴文和汉字,像这种只有八思巴文的并不多见。」张奎生说道。事实上,八思巴文是一种早已消失的蒙古文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此后,元朝灭南宋,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元朝疆域广袤、民族众多,实现「书同文」也就成为忽必烈的一件大事。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国师、西藏的宗教领袖——八思巴。

八思巴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结合蒙、汉、维吾尔文等文字,创造出一套新的字母,被称为「蒙古新字」,史称八思巴文。当时,八思巴文被统治者强制推行,但学习者少、应用范围有限,即便是朝廷里的普通官员也难以掌握,更不用说深入民间,为百姓所熟悉和喜爱。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而今,这枚篆刻着八思巴文的元代铜权穿越时空,在时间长河里默默见证前人的智慧,静静地诉说那一段神秘的历史。

骨子里的权衡文化

「我创办博物馆,其实是希望在收藏价值之余,发挥砣与秤的教育和实践价值。」在张奎生看来,砣与秤不仅是「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的计量器具,还是「权衡文化」的象征。

在过去,人们通过「权衡」可以得到利益,因此也就产生了「权利」。古代的帝王将相,很多都将权置于案头,旨在省察民情、权衡天下,保佑江山永固。传说认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丞相李斯问秦始皇:多少为一斤?秦始皇思考片刻,写下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李斯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多次书写,发现这些字有16个笔画,便定1斤为16两。这虽然只是民间故事,但仍表达了「公平」乃权衡本义的思想。

「权衡」的引申意义远不止如此,它其实还有「诚信」之意。秤杆上有秤星,如天上的星星,用意为:人在称,天在看。「过去的秤都是16两,在秤杆上刻制有16颗星花,象征着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和福、禄、寿三星。」张奎生说:「这是在告诫人们做买卖千万不能缺斤短两,否则缺一两就损福,缺二两失禄,缺三两要折寿。」

卖过布、开过酒店的张奎生,大半生的角色是个生意人,做生意则离不了公平、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基于相互信任,所有的商业都建立在公平、诚信的基础上。」三十余载的经商经历让张奎生亲身实践着「权衡」的意义,「我希望能像秤砣一样实实在在,像它一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冯成伟看来,这样的想法恰与鲁商文化共成一脉:「人们常说‘无奸不商’,但鲁商讲求崇德重义、诚实守信,表现出仁厚的文化精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张奎生举办「权衡讲坛」活动,苦心经营收藏事业多年,张奎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积攒的知识与思考,传达给莘莘学子。

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迁址以来,已有数百个团队来此参观「打卡」,张奎生对砣与秤的痴迷也愈加广为人知。「博物馆里的宝物,不止是我一人的私藏;博物馆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张奎生说。他希望与收藏界的朋友们协作,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规模,让更多人知晓砣与秤的历史,了解权衡文化。

「秤砣虽小坠千斤」。四千余件砣与秤,千百年间,看日行月走、人事更迭,是公平诚信精神的物质载体;一方天地,容纳了一个人半生的记忆。

附:山东省权衡天下博物馆

地址: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业大楼六楼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需提前预约

联系方式:冯成伟(139531882008);张奎生(1380531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