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博物院丨青玉韘:拇指上的荣耀

2024-09-03收藏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

这是乾隆皇帝咏赞玉扳指的一首诗,一生爱玉的他,对扳指情有独钟。

扳指,古称韘(shè),最初是为保护射手在拉弓射箭时不被弓弦勒伤而设计的一种工具。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这种器物初见于商代,在西周时期就已十分流行。后来,随着作战方式的变化和玉礼制观念的渗透,韘的实用性逐渐淡化,转而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精美的装饰品。

青玉韘,西周玉器,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玉韘。其高3.2厘米,最大外径3.4厘米,虽小巧却精致非凡,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

这一玉韘为青玉制,质地细腻,不透明,全部受沁后呈灰白色,但仍难掩其质地的细腻与温润,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

玉韘整体呈斜筒状,正面如鼻头状凸起,横断面呈椭圆形,背部筒壁较矮,且中间纵向起一棱脊,底端与一侧面分别有四个对穿细小孔,下端底部平齐。

在小孔中穿绳,可以让韘牢固地系在手腕上,既避免了射箭时的意外脱落,又便于日常佩戴与取下。还能在绳子上穿入玉管、玉觽等,为佩戴者提供更多的装饰可能。

【诗·卫风】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其传曰:「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按照先秦习俗,少年们能熟练射箭和驾驭战车的时候,就可以佩韘,以示成年。

想象当年,一位虢国将领佩戴青玉韘,拉弓如满月,一箭穿云裂石。其英姿飒爽不仅体现在箭矢的破空之声中,更凝聚在这枚小小的玉韘之上。它是射箭的辅助工具,更是将领决断事务、统率三军的象征,承载着智慧、勇气与荣耀。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王文析、吕恩子介绍,韘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之中,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的一种护手工具,射手将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来保护拇指不被放箭后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后来这种工具逐渐引申成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表明身份、能力和权力的象征。

虢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也是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军事强国。在三门峡虢国墓中发现的玉韘不仅是他们高级贵族身份的标志,也是其具有军事统帅权力和崇高政治地位的最好证明。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