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黄金易得,古墨难求」―古代手工制墨

2023-12-18收藏

旧时古人写字作画所用墨,并不像现时买瓶墨汁即可,那时用墨,黑乎乎的一块称为墨锭。墨汁墨锭是中国书画中重要的创作原材料。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墨的重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深,最终与笔、纸、砚一起,成为古代文房用具四宝。

清代宮廷十万杵朱砂墨锭(正面)

清代宮廷十万杵朱砂墨锭(背面)

南唐李廷圭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形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清康熙吴天章正色流馨定版墨

中国古代制墨业历史悠久。早在商周以前,墨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已开始用于书写。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墨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墨。汉代制墨业集中在陕西伏风、延州一带,东汉发明了墨模,墨的形式才趋于规整。南北朝时,制墨业中心移至河北易水、山西潞州和广东始兴。唐代空前兴盛,制作益精,后期大批墨工为逃避战乱南迁到江南歙州(今安徽地区)。歙州因松木资源丰富,成为制墨的新中心。宋宣和三年,歙州改名为徽州,所以今天见到的大多是徽州所制的墨,统称「徽墨」。

明隆庆龙香御墨

史上制墨名家辈出。唐代有奚鼐、奚超等名家,奚超与其子奚廷圭以黄山松烟为原料,改进调胶、捣杵等工艺,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声名大作,得到南唐李后主赏识,赐姓李,并封李廷圭为墨务官,李廷圭墨由此扬名天下,时有「天下第一品」、「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美谈。宋代出现潘谷、张遇、叶茂实等名家,尤其是潘谷制墨「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墨中神品」。苏轼把潘谷与唐朝诗人李白并称,赞誉他是「墨仙」。

清乾隆汪近圣惜如金墨

明代的制墨业空前繁荣,中后期形成了徽墨的三大流派——歙墨、休宁墨、婺源墨。明代的著名制墨名家有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邵格子、吴申伯等。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隽雅大方,香料考究。程君房自诩「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换」。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为程君房【程氏墨苑】作序中称赞「横绝四海,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

易水遗规墨

易水遗规墨

河北保定地区也曾是中国古代书画用墨的主产地之一,这里的制墨工艺前承魏晋,后启明清,对中国制墨工艺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中国制墨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实践,古代保定制墨人摸索并总结出一套独具规范的制墨方法,被誉为「易水遗规」。

保定制墨技术创制了名为「易水遗规」的「易水法」,这既是宋元以前中国传统制墨经验的总结,也是明清徽墨独树一帜的起点。这套成为后世千百年来制墨技术的基本准则,正是五代时南唐易水(今河北易县)人奚庭珪,以及他的祖上奚鼐、奚鼏以及他的父亲奚超和叔父奚起,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并总结出来。

明万历吴申伯百老图墨

清代前中期,宫廷十分重视制墨业,制墨业蓬勃发展,商业化的规模程度更大,其中曹素功墨业历经十三代,见证了清墨的整个发展过程。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四大制墨名家后称「清四大墨王」。此一时期代表性的品牌精彩纷呈,曹素功的品牌「紫玉光」、「苍龙珠」等,胡开文的品牌「御园图墨」、「御制棉花图」、「万寿图」、「骊龙瑞」、「巷佩室」等,汪近圣制作的品牌「耕织图」、「罗汉赞」等,图案之精美、人物之细腻,造型之雅致,装潢之考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这一时期的集锦墨(套墨)生产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胡开文墨业出品「地球墨」曾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清仿明、清康熙 、清乾隆 龙香御墨 一锭、太平有象墨 一锭、詹方寰制名高青琐墨 三锭

传统手工制墨工艺

制墨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我国传承、发展以至体系完备而流传至今,至少已经两千多年,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墨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演进、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人工制墨发展史中,松烟墨、油烟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墨品。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

墨锭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采集油烟灰。油烟灰是墨锭生产的主要材料,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墨的质量。油烟灰是以松油、桐油、猪油和麻油等各种油料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油,这种混合油经燃后产生的烟灰,就是制墨的油烟灰。

第二道工序是配料、拌料、成型。将油烟灰与其它辅料有金箔、珍珠、麝香等各种名贵药材,再按比例配以某种胶料作为体加以拌和。料拌好后,就像做馒头那样,把一大团墨放在案板上不断地揉,并用一块锃亮的金属方锤不断地敲打,把这团墨揉敲到一定的细洁和柔软时,就把这团墨按墨锭的重量分成若干小墨团,案板上有一台天平秤,每粒小墨团都上秤称过。

接着就是成型。把小墨团按墨锭的外形,搓成长条或其它形状后,放在墨板内加压成型。原始的加压方法是把墨板放在一只作凳上,再用一根长约三公尺、十公分见方的硬木作为扛杆,工人就坐在硬木的一端加压,一面加压,一面在案板上把第二锭墨放进墨板,再从作凳上拿出笫一块墨板,放入第二块墨板,如此反复操作。

从墨板中拿出来的墨,是已成形的毛坯墨。墨坯压制出来后,依次放在一只大竹匾内阴干。所谓阴干,就是不能放在太阳下曝晒,也不能烘烤。墨坯经太阳曝晒或烘烤,就会开裂、变形,只能放在室内,让它自内至外慢慢地自然干透。阴干的时间很长,至少半年以上。

接下去的工序是整修、描金和包装。整修是把毛坯墨边缘粗糙不整齐部分加以修饰,使墨锭整体光洁、平整,线条挺拔。

描金是用金粉、银粉及各种颜料按照墨锭的图案予以填涂。

墨锭描金后,不再是墨黑一块,而是金字闪光,图案精美,极具观赏价值的一件工艺品。完成了描金填色这一道工序,就可以包装出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