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石敢当文化流传海外,跟随海外华人的脚步,保佑各方平安

2024-04-26收藏

泰山石敢当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是写东南沿海民众向海外发展的历史相一致的, 可以说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的海外传承,与人口的流动息息相关。

每当一群华人踏上新的土地,总会将泰山石敢当带在身边,希望这份来自故土的信仰能够保佑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平安顺遂。这些泰山石敢当,有的被供奉在庙宇之中,有的则被置于家中显眼的位置,成为了海外华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种信仰,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海外华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要有泰山石敢当在身边,就会保佑中国人的平安。

海外的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以日本最为集中,其盛行之程度几乎可以与中国本土相提并论。 日本民众对于这一信仰的虔诚与推崇,从他们对石敢当的细致研究与广泛传播中可见一斑。

日本学者对于泰山石敢当的研究,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信仰层面,进入到了更为深入的文化与历史探讨。他们不仅详细记录了石敢当在日本的分布情况,还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理解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同时东南亚那些华人聚居的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也深受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影响。

这些国家的华人社区,大多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传统,泰山石敢当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扬。 那些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如韩国、越南等,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泰山石敢当的信仰习俗。

这些国家的民众,在与中国文化的长期交流中,逐渐接纳并融入了泰山石敢当这一信仰,使其成为自己文化中的一部分。据日本著名学者小玉正任和洼德忠的详尽介绍,在日本全国的47个都道府县中,已经发现了石敢当的遗物或遗迹存在于其中的24个都道府县。

这些石敢当的分布范围极广,南至冲绳,北至青森与函馆,几乎遍布了日本的各个角落。而在这众多的分布地点中,冲绳县、鹿儿岛县和宫崎县的石敢当分布尤为集中。

这些地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既有古老的遗物,也有近代的遗迹,充分展示了石敢当信仰在当地的深厚根基和悠久历史。明朝时期,闽中地区有36姓民众移居琉球,他们大多来自闽江口一带,如尤溪、长乐、南安等地。

这些移民带着故乡的文化与信仰,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繁衍,同时也与琉球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琉球闽人后裔与福建本土的联系并未因海洋的阻隔而断裂。

他们常来福建经商,贸易往来间,两地的民俗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许多传统习俗与信仰得以在两地间传承与发扬。这种交流的亲缘性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在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琉球现存有清雍正十年的「泰山石敢当」。

这是日本,即琉球当时所属的国家,发现的最早的石敢当。它位于冲绳县久米岛具志川村,石质坚硬,高达120厘米,宽度则上下不一,约在30至40厘米之间。石敢当的中间刻有「表」字,底部则刻有「一年癸丑」的字样,这是对其制作年代的明确记录。

粉岭龙跃头,这一地名在当地人口中更常被亲切地称为「龙骨头」或「龙岭」, 它坐落于香港新界粉岭联和墟的东北面,地势高耸,山川秀丽,自古以来便是风水宝地。

在龙跃头地区,还留存着一块珍贵的石碑。这块石碑上刻有「龙跃八月吉日」的字样,并采用了中国清朝的年号——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这块石碑不仅见证了当地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龙跃山的敬仰与崇拜。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冲绳县便掀起了一股「石敢当热」,这股热潮迅速席卷了县内的各个角落,人们纷纷热衷于树立石敢当碑,以此祈求平安吉祥。 县政府所在地那霸市,更是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中心。

在那霸市,有四家商店专门经营石敢当碑,其中两家商店不仅在店内制造石敢当,更设有工厂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大的一家店名叫关原石材店,这家店不仅在石垣市设有分店,还经常派出推销员深入居民家庭,推销他们的石敢当碑。 这些推销员口才了得,他们不仅能详细介绍石敢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推荐最适合的石敢当碑。

除了专门的石敢当商店,那霸市的一些店场和五金店也开始销售石敢当碑。 这些店铺虽然不像专业店那样,但他们的石敢当碑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冲绳岛附近的久米岛、宫古岛、石垣岛等地,也存有许多现存的石敢当碑。这些石敢当碑大多历史悠久,见证了冲绳地区与石敢当信仰的深厚渊源。位于鹿儿岛县人来町浦之名的一座石敢当,是1739年建立的,时间上仅次于琉球久米岛的那块石敢当。

在日本北方,秋田县的石敢当比较集中。据山崎鹿藏氏在【秋田的石敢当】一文中报告,他在1925年调查时,仅秋田市内就有石敢当47座后因改修道路,一部分被拆除,到1985年再调查时,尚存20座。

对于南方比较集中的冲绳县和鹿儿岛县,据松田诚报告,鹿儿岛县有石敢当250座以上,冲绳的石敢当则难以计数。 在日本山口市山口大神宫内,石敢当碑被立在神社中,显然是被当作神灵来看待的,但不知道当地民众对于石敢当有什么祭拜活动。

在日本,三个字的「石敢当」比较多五字的「泰山石敢当」比较少。 日本的泰山石敢当与中国泰山信仰是否有关,尚缺少直接的证据。 早在遥远的唐代,泰山神便已经踏上了东渡扶桑的旅程,在日本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

这一文化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如今当我们走进日本京都市左京区修学院关根坊町的赤山神社,仍然可以见到供奉着的「泰山府君」造像, 它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香火鼎盛,受到当地人的虔诚供奉。

关于日本的石敢当信仰习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从中国传入的文化元素。 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存实物的分析,这一信仰习俗很可能是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的。

在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中国的文化元素和信仰习俗都传入了日本,其中就包括石敢当信仰。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洼德忠在文章中明确指出:「建造石敢当的信仰习俗,至迟始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至于石敢当从中国传入的路线,从现存实物和历史上的地域联系来看,应该是从中国的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出发,先传入台湾,最终传入日本本土。这一路线不仅符合当时海上交通的实际情况,也与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路径相吻合。

这种传播路线,与闽越地区的人口流入有关,属于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文化的传入。 日本石敢当的形制,很少有无字的或雕刻某种动物形状的,大多有刻字。

最多的刻字是石当、泰山石敢当,此外还有很多种,如敢石当、敢当石、石敢塔、石干当、石岩当、石敢堂石当、石散当、石当散、散当石、敢当、朋石敢当、石将军、石将军敢当、心石敢当、石将、秦魁石当、山石敢当等。

其中的「干」、「岩」字在日语中与「敢」字音同或音近,造成混用;「散」字与「敢」字,「堂」字与繁体「当」字形近,造成误用;石敢当常嵌入石墙,故写成「石垣当」;写成「敢当石」大概是把石敢当作为有神力的岩石信仰之故。

至于「泰魁石当」和「山石敢当」洼德忠认为:前者意在借泰山和北斗魁星加大敢当的力量,后者见于冲绳县,可能是历史上在于冲绳一带的琉球王国尚泰王朝, 模仿中的避讳习俗,省去了「泰山石敢当」中的「泰」字。

此外还有在石敢当上并刻其他字的,如冲绳县那霸市前岛町壶屋的一座,中间刻「石岩当」,右刻「交通安全」,左刻「御守护」。再有冲绳县八重山市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座,两行字泰山石敢当 (姜)太公在此」并刻。

在冲绳县和鹿儿岛县,还有在石敢当的上部刻鬼面,龙、狮面、狮咬剑、八卦图、梵文、卐的。

东京都丰岛区东池袋的千曲养麦面馆,在门前右侧建了一座石敢当碑,并在碑的上面加了一段题为「由来」的说明:「 石敢当能驱邪招福,始建于中国秦朝的始皇时代,敝店为顾客的健康长寿而建之。」

对于各种形式的石敢当,人们一般不拜不祭,但冲绳县的少数地区有拜祭的习俗。 有的请和尚念经,新年为之烧香,上供品。

在久米岛,人们从石敢当前面走过,要停下合十行礼。在鹿儿岛县奄美诸岛阿传地方,建立石敢当前,先供米、鱼、糯米糕、豆腐等七种供品,祈求它守护家门,然后把供品埋入地下,在上面建立石敢当,

除了日本,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在东南亚地区也广为流传,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和推崇。 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中,都可以找到泰山石敢当的踪迹。

这些国家的民众,无论是华人还是其他族群,都对泰山石敢当充满敬畏和信仰,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平安和吉祥。 在泰国首都曼谷,泰山石敢当更是随处可见。马来西亚槟城蛇庙外,也矗立着一座泰山石敢当的石刻。

马六甲众多的唐铺门檐上方普遍都有「泰山石敢当神之位」的碑石。 访问当地的老华侨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哪一年开始供奉泰山石敢当神,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就开始了这里的华裔,目前只知「泰山石敢当」,却不知泰山为何物。

据考证,马六甲华人的泰山石敢当信仰,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有关。 越南的乡间也有立泰山石敢当的习俗资料记载,在韩国也曾发现泰山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