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喜钱与冥钱的辩证关系

2023-12-07收藏

喜钱,狭义指旧时结婚成亲时所交流使用的钱币;广义则泛指古时所有吉庆贺喜之时受贺方所回馈的钱财。本文还是以狭义喜钱的叙述为主,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公元1021年),天子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子,北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世期间不断更改年号,诸如咸平、景德、祥符、天禧之类,至于为什么改年号,必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史学家认为「天禧」年号与皇后刘娥有关。「天禧」年号运行五年,并发行「天禧通宝」钱(图1)。「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对「天禧」拆分即「二人示喜」,这就涉及到了婚姻与姻缘。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能够从一个蜀地的民女与宋皇赵恒走到一起,好像暗中有贵人「禧神」相助,这不能不说是上天赐与的天大喜事。

图1

有人说「天禧」年号是宋真宗皇帝乞求上天降喜神来帮助大宋王朝的一种呼唤与期待。天禧是皇帝对喜神的一种尊称,一种叫法。年号是一种极为庄严、神圣、隆重的语汇,具有皇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宋代是喜神文化极为风行的时代,「天禧」作为年号语汇,最充分、最完美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喜神的崇拜与渴望。而天禧通宝钱文真书,据传为宋真宗御笔,面文均旋读。天禧通宝时币值「斗米十钱」上下,普通钱铸造量大,存世极多。由于天禧通宝最完美地表达了人们对喜神的崇拜,流传至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喜钱,当然后代亦有喜庆用的花钱,来作为厌胜使用的。

图2

图2就是一枚明代喜字花钱,正面为四个双喜字以作婚礼时摆放;背面是一圈寿字纹,以作寿礼时摆放。而到了明朝后期,由于白银货币的大量流通使用,致使当时的社会风气更看重银子,反映到民俗上,便是喜庆银锭的出现和馈赠。图3为一锭五两重的喜银,是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铸造的,形制便是马蹄元宝形,重量为173.22克,中间铸刻着双喜的方戳,左边戳记上铸着足银五两;右面戳记镌有年份,从字口来看,应为官铸 银锭。其整体包浆醇厚,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岁月的痕迹十分明显,这是乾隆盛世时期的遗物。

图3

近代以来,市面通用银元,银元谐音「姻缘」。在讲究天圆地方的中国,圆形象征着美美满满,团团圆圆。所以在斯时的婚礼中,银元既是贵重的礼物,也承载了中国人对婚姻圆满的祝福。那时结婚仪礼,定亲前议亲,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头节礼」,如衣料、首饰、礼银等。一般礼银,男方小礼银元三十六,中礼银元六十四,大礼银元一百廿。如民国期间黟县的礼银规矩就是108块银元,有的人家即使不富裕拿不出这么多,也要凑出尾数都是八的银元数目,寓意「若要发,不离八」之意,而且每枚银元上都要用朱红写上双喜字。

女方嫁妆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上银元,俗称「压箱钱」。直到今天,在中国不少地区、少数民族仍旧延续婚礼使用银元的习俗,图4即为近百年前,浙江南部庆元县的一户人家敲锣打鼓的办喜事,这枚贺礼银元见证了这一桩婚姻。时至今日,浙江福建地区的农村,结婚时女方的陪嫁中必须有一、二百块老银元作为嫁妆的一部分送到夫家。

图4

然而婚姻说到底只是人的欲望和利益的产物,至于情感及观念其实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可是生命的本质注定了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死亡,所以丧事不可能避免。事实上古人对葬礼远比婚礼重视得多,据唐代封演着【封氏闻见记】记载,古代埋圭、壁、币、帛以祭祀鬼神,汉代埋宝钱陪葬;从魏晋开始用纸钱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烧纸钱送葬,「积钱为山,盛加雕饰,舁以引柩,……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 从埋钱转变为烧钱,可能和佛教有关。冥钱,又称「羡瘗 ( 音义 ) 钱」、「明器」。是专为死者殉葬铸制之钱,有铜、银、锡、铅、陶、泥数种。自秦汉特小「半两」、「五铢」起,历代均有所出。

图5

钱币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我国在殷周时代便已有死者含贝的习俗,考古学上和文献上都有很多证据。当时贝是作为货币的。秦汉时代,贝被铜钱所取代,将铜钱和饭珠玉一起含在死者口中,成为秦汉及以后的习俗。」图5为明代墓中出土的冥钱,金钱是含在口中的,钱文为西方接引;铜钱(图6)是握于手中,钱文为入土为安。但是有的人在看了钱文「入土为安」四字后,却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入土为安」四字中的「为」字是简化字,而简化字是1956年以后才有的,明代晚期不可能有这个简化的「为」字。

图6

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笔者花费了较多时间,认真查阅了汉碑中的通用字、假借字和历代书法中的草写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明代文征明(彭)的草书手卷中找到了将「为」草写为简化「为」字的两处地方。由此可见,明代文征明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草书中,「为」字已经普遍地简化成「为」字了。所以,在明朝晚期铸造的「入土为安」铜钱上,将繁体「为」字简化为简体「为」字,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国外的考古墓葬也发现了口含手握金银币这样的现象,从最早的古希腊、古罗马遗址,到西亚、中亚的古代墓地里都有。据希腊神话,人死去后要到非常遥远的地域世界,人的亡灵要由赫尔墨斯领至冥国的门口,再由卡戎(Charon)用渡船将其亡灵摆渡过斯蒂克斯河。人们为使亡灵能平安到达,多放一枚钱币,后来罗马人也沿袭了这种习惯。而佛经中的【六度集经】和【大庄严论】里讲述死者口含金币的故事,受中亚贵霜王朝与希腊帝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图7

亚历山大帝东征以后,这类习俗便随着希腊文化传至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大夏)地区。1969年至1979年在阿富汗境内发掘的大夏黄金之丘,其墓葬被推测是贵霜时代某位翕侯或大月氏王。其中3号墓死者口中有罗马皇帝提比略金币,手中握有帕尔提亚银币;图7就是这枚金币,正面为罗马帝国第二任皇帝提比略的桂冠右侧像;背面是提比略之母Livia或者罗马和平女神Pax,手拿橄榄枝及其神圣的誓言。 其发掘者V.沙里阿尼迪在报告中亦将此和古希腊渡河冥资神话联系起来。

在20世纪初,斯坦因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地,发现有东罗马金币仿制品,且这些金银钱都含在死者口中,故他也将这一葬俗与古希腊神话联系在了一起。图8为其正反面图像。由于这类仿制品均只有单面,因此不复加其背面样貌了。日本学者小谷仲男的研究表明,中亚地区发现大量的墓葬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墓主人口中或手中含握有金银币,时间从公元1世纪至7、8世纪,前后跨度相当长。至于中国境内的这种习俗,时间上一般都晚于中亚地区,很大程度上是中亚地区这种现象的继续东渐。

图8

可资佐证的是西安咸阳机场工地的贺若厥墓,墓主人口中含有一枚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金币等等。其实笔者自己都还记得家父生前曾经提到:在浙西山区的老家以前死后落葬时,必须要往死者嘴里放一枚银元作为陪葬的习俗。有学者推测这种含币习俗在中亚和中国的流传其意义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则与粟特人及拜火教有关,但其间具体如何则未加讨论。口手含握金银币的葬俗,应当置于中西文化交流广阔的背景并综合考虑之下加以讨论研究。表面上看,此类葬俗都是中原内地葬俗在西北一地的延续,实则「大有胡风」,葬俗本身就是胡汉交流的绝佳证明。

以上就是喜钱与冥钱的罗列论述,也是婚礼和葬礼的各自风俗。这两者感觉似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然而辩证法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联系,一切事物都在演变着,在不断地走向自身的反面。所以婚礼可能就会转变成葬礼;而葬礼亦会发展成为婚礼。不信吗?那就来看看流传千年的恐怖民俗——冥婚!冥婚,又称阴婚、配骨、鬼婚、冥配等,是一种民间习俗。订婚后的男女双亡,或者订婚前就已夭折的儿女,父母出于疼爱心情,要为他们完婚。阴婚又分为死人与死人和死人与活人两种。过去认为祖坟中有一座孤坟会影响后代的昌盛,所以要替死者办阴婚。冥婚在汉朝以前就有了,著名的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秤象)十三岁就死了,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为曹冲的妻子,把他(她)们合葬在一起。

图9

宋代,阴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并骨合葬。图9即为一枚出土的铅质天禧通宝钱,既是喜钱,亦为冥钱,只是天字为异体字,应该是作为冥婚用的陪葬钱。也有可能为宋代以后沿用的冥喜钱,因为明清时期阴婚的习俗依然风行。甚至直到今天,在山西、河南等地的农村山区冥婚现象依然存在,而年轻去世的女性尸体也因此成为一种「商品」,不仅明码标价,而且需求旺盛,甚至还滋生出了盗尸乃至杀女取尸的利益链(图10)。

图10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家庭、国家与私有制的产生】一书里早就明确指出:家庭是产生私有制的根源!他亲眼目睹了挚友马克思婚姻的灾难后果,因此终身不婚,至死单身,并竭力资助这家人。许多时候,感觉婚姻就是一笔交易,如同现时发包工程的招投标一样:你喊出所需的要价,我报出能满足的条件;当然我也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企图。在婚介所的眼里,这就是一笔笔的业务和生意,而人已经完全彻底地商品化了。婚姻本质上就是男女双方的利益在相互博弈,两个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二人的背后还有各自的家族在影响着。而最终为了家族的利益竟然还要为死者结婚,两个人死了都不得安宁,这才是生命最大的悲哀。而他(她)们的灵魂呢,又有谁关注过?最终,他(她)们的身体与尸骨,以及他(她)们的所有一切,不还是「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