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大好河山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2024-07-13收藏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是良渚文化玉琮之首。这件半圆形的玉璜,器表雕琢精细的神人兽面纹,玉质本身具有明显的白化、玻璃光等出土现象,不论玉质质地、造型还是纹饰都具有独特的良渚风格。这是已经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图: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作者拍摄于浙江省博物馆)

琮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器形呈扁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琮体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又由横槽分为两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琮体四面各琢刻了一个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在分为两节作角尺形的长方形凸面上,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两节琢刻一组简化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纹图案,四角相同,左右对称。这一种人与兽的组合图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另外,在兽面纹的两侧各雕刻一鸟纹,鸟的头、翼、身均变形夸张。整体纹饰中大量填充卷云纹、直线、弧线,刻画极其繁缛细致。

图:玉琮的四面 (作者拍摄于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玉琮独特的造型蕴含了萨满式的宇宙知识,它是一种仪式中的「通道」,承载着一段通往不同界域的转变之旅。上面雕刻的兽面等主体纹饰是良渚人群在玉器上反复刻画的人、兽、鸟的结合与转化,这种转变恰如蝉之蜕变,被以弦纹的形式标识出来。显示出良渚上层在宗教体验中对于动物的重视和依赖,这也是萨满式宗教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7000多年前的湖南高庙白陶,经红山、凌家滩、良渚的刻纹玉器,这种仪式理念贯穿在龙山晚期和二里头的玉器及绿松石饰品上,于殷商无数布满兽面纹和蝉纹的青铜礼器上达到顶峰,最终在周人「尊礼尚施」的人文精神中逐渐式微,从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转入纷杂的民间信仰。

神人兽面纹玉钺

神人兽面纹玉钺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神人兽面纹玉钺制作精致,有纹饰的玉钺目前仅此一件,对了解此类器物的用途和定名等问题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图:神人兽面纹玉钺 (作者拍摄于浙江省博物馆)

钺冠饰为白玉,一侧有紫褐色瑕斑,钺端饰亦为白玉,一侧同样有紫褐色瑕斑。钺为青玉制成,有少量褐斑,玉材优良,具有透光性,抛磨精良,光洁闪亮。近顶部中央有一小孔,小孔上方有捆扎的擦痕。在两面刃的上部各雕有浅浮雕神人兽面纹。

图:神人兽面纹玉钺的神人脸面 (作者拍摄于浙江省博物馆)

神人兽面纹玉钺的神人脸面作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短线象征眼角;宽鼻,并以弧线勾划鼻翼;阔嘴,内以横长线与直短线相交,象征牙齿。头部戴冠,外层是高耸宽大的冠,冠上饰有放射状羽毛;内层为帽,刻有十余组紧密豹卷云纹。上肢形态为耸肩、平臂、弯肘、五指平张叉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状,脚为三爪的鸟足,关节部位有外凸的小尖角。在神人的腹部又以浅浮雕突出威严的兽面纹,宽鼻且鼻翼外张,阔嘴,两侧外伸两对獠牙,里侧獠牙向上,外侧獠牙向下。嘴部以卷云纹和弧线、直线填满空当。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良诸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考古学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其出土数之多、器形之丰富、纹饰之精美、技艺之精湛、功能之复杂,令世人惊叹不已,特别是琢刻在玉器上的精美纹饰,是我国原始社会宗教观念的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原始艺术的最直接的表现。

良诸文化时期,大量的玉琼、玉璧等礼器出现。任何形式最终都可能揭示和表现出时代和民族的特征。良渚文化是以玉器为表征的礼制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则集中反映了玉礼巫政制度,良渚文化玉器纹饰则是其宗教意识的物化表现。良诸先民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其宗教信仰和权力象征,同时又反映出其审美观和创新意。

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国家的雏形已初现端倪,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中可得知,时人有着原始的宗教感情。尊神、事神,乃至于借助神权,博取神明的欢心与保佑,这既是原始宗教出现的原因,也是「神人以和」审美风尚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

玉器作为礼器中最主要的成分,在良渚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用以帮助神与人沟通的仪式用品,是人与上界神灵沟通的媒介。因而其上装饰的人物与动物纹饰以及造型均具有内在的深刻含义。

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玉器可以说是良渚宗教文化和审美风尚最典型的物质载体,在这其中玉器不仅凝聚了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出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追求。

参考文献:
李默然,宇宙知识与个人转变:再论良渚文化玉琮,东南文化,2022年第5期
卢昉,良渚玉琮「神人兽面」纹含义新释,艺术百家,2010年第7期
王淑兰,论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审美特质,史论空间,2009年第2期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欢迎转载,请保留全文,并且注明出处或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