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古玉拾粹(10):浅看打磨工况 深察皮壳沧桑

2023-12-21收藏

瓷看底、玉看皮」。

皮上看什么?浅看皮上的工况、深察皮上的沧桑(沁、蚀、包浆)。

古工制玉的秘诀是解玉砂(参见【古玉学步(38):解密古工「黑科技」 软索一线竟解玉】),遗留在古玉皮壳上的打磨砂痕是辨识古玉的必经之路。

古工打磨砂痕特征:古朴,方向凌乱、深浅不一、边角不苟。无论文化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图1),还是三代以至汉唐明清制玉都是一样。由于共同的打磨材料——解玉砂和相同的工艺形式——手工制作,导致打磨砂痕特征相似,差别仅仅在于打磨精致程度有别而已(参见【古玉学步(181):切磋琢磨不离砂细察打磨砂文化】)。

图1-1:红山文化打磨痕迹

图1-2:良渚文化打磨痕迹

图1-3:龙山文化打磨痕迹

古工打磨特征显而易见:

(1)方向凌乱,这是处于流动状态的解玉砂轨迹所决定了的。对比现代制玉用固定状态的刚玉砂打磨,砂痕方向呈结束平行状态(图2)。

图2-1

图2-2

(2)砂痕深浅不一,这是由于古代解压砂分级无法达到精细程度的工艺局限所导致,或者细砂中混入粗砂、或者粗砂中含带细砂,留下的砂痕自然深浅不一。而现代的刚玉砂分级精细、标号,高抛光的打磨几乎不留痕迹(图3)。

图3

(3)边角不苟,古工制玉角角落落都必须全面打磨到才能成器,砂痕遍处。现代仿古高抛光后手工修磨局部,留下许多不到的「死角」(图4)。

图4-1

图4-2

打磨工艺是否达到「边角不苟」是辨别真、仿非常重要的环节。

细致观摩下,真品古玉的打磨状态与仿品古玉的打磨状态一目了然(图5):

图5-1

图5-2

图5-3

这样一目了然的打磨砂痕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更清楚(参见【古玉学步(17):雾里看花辨不真细察不离放大镜】),镜头缩回到目测则是另一番景象了(图6):

图6

部分高仿也会不遗余力地尽量全部手工修磨到位、边角不苟,则要参考上述两个特征(砂痕方向凌乱、深浅粗细不一)进行互相比较辩证了。

当然,少量精细仿制的打磨,完全可以在工痕上达到与古工打磨完全相同一致的特征:方向凌乱、深浅不一、边角不苟。要辨识真仿,浅看皮壳工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察皮壳是否见沧桑(沁、蚀、包浆)。未完待续【玉看皮之真仿古玉皮壳风化特征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