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邳州玉雕将走向何处

2024-01-02收藏

11年前,「2.2亿天价汉代玉凳」事件,曾让邳州的仿古玉雕瞬间扬名全国,也把邳州玉雕送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风云涌动,褒贬不一……

多年来,邳州玉雕扬汉文化之魂,集南北之长,形成既有京津派的雄伟豪放又有苏扬派的婉约细腻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邳州玉雕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辽宁岫玉为原料加工制作「软料加工系列」,产品主要有山子、平素、摆件、人物、动物等五大系列,特别是貔貅名气最大,有「天下貔貅出邳州」之说,说全国市场上90%的貔貅产自邳州一点也不为过;第二类是以新疆和田玉、青海昆仑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仿古玉器为主的硬料加工系列。

邳州仿古玉雕技艺精湛,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很多馆藏替代品来自邳州,这是毋庸置疑的。

邳州玉雕的辉煌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年里发生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邳州现有玉雕加工厂或作坊3000多家,在全国从事玉石原材料经销、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产品营销的人员有5万人,号称「10万玉雕大军走天下」,其中加工工人2万余人,从事营销的老板则更多。

邳州玉雕之所以这么有名,是与邳州拥有6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正相关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邳州这块火热的土地就有人类定居生活。这里出土过苏北地区已发现的最为集中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傍城而过的大运河为邳州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而且,邳州古称「邳国」,又有西周徐偃王在此建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邳州人勤劳向善的人格魅力,也造就了邳州人对美好艺术的期待和追求,灿烂的玉文化很早便应运而生了。

在AAAA景区邳州博物馆的「玉出昆冈」展厅,可以看到从史前到清代邳州地区出土的传世玉器上千件,彰显「玉雕之乡」邳州名不虚传,也见证了邳州数千年的玉器雕刻史。从刘林遗址、梁王城遗址、大墩子遗址的出土文物来看,就有不少精美的玉饰品,说明6000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邳州先民就开始采玉、磨玉,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玉雕技术。

从博物馆的展品来看,所有的物件均精巧细致,豪放有力,栩栩如生,看得出古人的智慧是相当惊人的。

到了清朝末期,邳州的玉雕产品更加丰富,技艺更加精湛,特别是貔貅的雕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貔貅的雕工粗中有细,形象饱满,灵性十足,韵味飘逸,见证了春秋时期邳州人的豁达和东西周及两汉文化的霸气,雄浑而不失涵养,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邳州玉雕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邳州这块土地上开始形成有规模的玉雕产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在一代又一代玉雕人的努力下,邳州玉雕在全国崭露头角。

到了1972年,邳州建成第一家玉雕厂,玉雕产业发展开始走上集体生产经营的路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提高了邳州玉雕的影响力,也为邳州培养了一批设计、加工、营销人才。

曾经火得一塌糊涂的邳州玉雕厂终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走向没落,没落的原因有很多,市场因素是厂子解体的关键。那个时候,许多掌握技术的工人开始下海闯荡去了。有的离开邳州到苏州、扬州发展,他们凭借在邳州玉雕厂里掌握的先进技术,在苏州,在扬州,获得了一席之地,从而给苏扬两地的玉雕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带来了福音,使其脱胎换骨,技艺和规模都有了腾飞的条件。

也可以说,邳州玉雕人才在受江南文化浸染的苏州、扬州等地完美地实现了华丽转身,凭着精湛的手艺,他们努力使当地的玉文化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南北文化的巧妙融合,也奠定了「北有邳州,南有苏扬」的全国玉雕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也有许多人才选择留在邳州,他们从事玉雕加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传帮带,靠勤奋使更多的赚到了辛苦钱。

舍不得离开故土头脑却活络的那批营销者,他们从粗加工者的手里购买到半成品,进行精细加工后,把工艺品卖到全国各地去。

手艺好的头脑灵活的一批人,他们抓住了现代文化收藏市场日益繁荣的机遇,处心积虑地做出一些顶级的仿古件,在一番番的博弈中,赢得了上层买家,往往卖出了好价钱,使产品价值发生几何式攀升。

不管玉雕产业将来发展到何种地步,邳州玉雕发展最好的年头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2015年左右的那一段时间,这在业内是有着共识的。在那一时期,加工者赚了钱,买了房,买卖越做越大;做老件、卖老件的经营者大赚一笔后,不乏嫉妒眼红者学着去做大件,但成功者毕竟只有那么几个,原因是缺少思想,对玉文化研究不深;也有一批经营者「赶四集」,通过全国著名展会的平台,使一批大件、老件像大型关公像、大型貔貅等,进入了国家级市场流通,又通过一个个大市场进入到不同的企业或家庭终端,少数人为了展览,多数人为了收藏,也有个别产品漂洋过海,所有这些使这部分从业者们获取了不菲的利润。

一时间,邳州玉雕风头无二。从业者们传承汲取了古代玉雕、石雕、汉画像石的雕琢技艺,形成了浑厚、圆润的特征,在市场的驱动下,使邳州玉器交易量一路上扬,从事玉器加工生产、贸易的人数迅速增加,省级工艺师也达到了近百人的规模,为邳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貔貅加工交易基地创造了条件。

邳州玉雕最辉煌的时期不仅为邳州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工艺品市场的繁荣付出了代价。然而近几年邳州玉雕产业显然已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当然,不仅是邳州遇到了发展难题,全国的玉雕业也都处于困境中有待脱胎换骨。

玉雕产业何去何从,的确已成为广大玉雕人正在思考的课题。这一课题显然是沉重的。就邳州而言,如下几个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产业形态落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经营户虽多,但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缺少集中,团结不足,整合力度小,更缺少以一当百的龙头企业。

二是品牌意识差,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仍处在初加工阶段,产品粗放,精细化程度低,以出售毛坯件为主,赚来的是微不足道的辛苦钱,硬料加工技术含量虽然较高,但传承度小,技术较好的人很难再去教其他人,只有自己去琢磨,无法形成专业品牌,传播力大打折扣。

三是销售渠道建设滞后,终端市场打不开,软件靠外来客商上门收购,硬件则走出去,到全国各地旅游市场碰运气,属于单打独斗,各人自扫门前雪,哪顾他人瓦上霜。

四是宣传力度不大,宣传经费投入不足,宣传模式老化,兵马不动、宣传先行的理念还未真正形成。

五是从业人数减少,年轻人不再钟爱这个产业。做玉雕本身是个苦活累活,粉尘对人身体有害,打磨的工人要整天赤手接触凉水,即便有机械的动力,要把一块顽石切割出模样,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如一只巴掌大的貔貅,完成切割也要两天时间。长期与粉尘、噪音为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不住这份苦。 即便这些「关口」都过得去,打磨也是个考验人意志的环节,在孤独、枯燥中消磨的不仅是那些产业工人的青春时光,还有他们心中对自己前途的隐忧。有的年轻人学徒时间不长就辞职了,有的虽然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年,但掌握不到最核心的技术,加上个人悟性不高,越来越觉得这个行业连养家糊口都难。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邳州人有自己的考量。

过去,邳州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玉雕工艺人精益求精的狂热因子,他们求变创新,又注重雕刻工艺,甚至可以十年磨一「件」,玉雕工艺人以「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塑造出一件件玉雕精品, 使玉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仿古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提及邳州玉雕是中国玉雕的基石,邳州人的脸上都会写着「自豪」二字。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到新的量变,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得不成为邳州玉雕界当今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市场饱和度增强,人们的购买兴致减弱,邳州人将来要稳妥地走好电子商务之路,通过互联网+玉器,拓展销售新渠道,或许是他们应该追求和完善的。

发展理念仍需革新,一个好的产品不仅仅是贵的,偏离价值过多的价格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要生产贵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收藏者和资本的需要,更需要让精美的玉器走进寻常百姓家,邳州在这方面也要进行深刻地探索。

首先,邳州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要很好地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推进玉雕产业的进步,通过连续举办玉雕节,弘扬玉雕文化,展示行业风采,进一步扩大邳州玉雕在海内外的影响,确立其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

其次,邳州要在完美打造宝石玉器城二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老火车站、向阳、张楼、李口等玉器市场,走好一专多能的发展路径。 如李口社区的那条街巷,邳州完全可以把它打造成全国有名的古玩玉器一条街,以此来建立和完善「一主多副」的发展新规划。

这条坐落在运河街道的古玩玉器街已初具规模。李口社区建村以来,就入驻上百户玉雕加工作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村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条专业街道。 街道东西走向,约1公里长,宽8米左右,两旁店铺林立,看上去像一条时光隧道。街道入驻玉雕经销户180余家,年总收入数十亿元。

邳州地处苏鲁大地,玉器产品富有楚韵汉风文化特色,粗犷而不失秀丽,精神而不失涵养。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有位老板说,做玉器生意急不得,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玉雕是一项艺术,作品卖给有缘人。这位老板还说,打磨玉器是一项细工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急躁,精雕细凿出来的东西才称得上精品。事实上,这位玉雕人一坐在打磨机前就不想起来,每天要干上10多个小时。

街道辅巷里是加工玉器的地方,许多精品都出自这里。师傅说,每件光鲜的玉器背后,都是十几个工人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汗水换来的。

这里的每家店铺都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与玉文化相一致。干一行爱一行,来自燕子埠的老李从事玉雕业20多年了,为了玉雕艺术,他在这个小巷里一直默默地坚守着。他说,做这行不容易,是个技术活,一切靠过硬的作品说话。当然这也是个良心活,他作品的选材往往都是最优最好的。 老李门西旁这棵枣树栽了几十年了,长得很慢,就像做玉雕,慢工出细活。

邳州要更好地发展邳州宝石玉器城,重点把这个玉雕产业的集聚地打造成集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博览展示、商务休闲、观光 旅游 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把玉雕产业打造成邳州又一特色支柱产业,把邳州建设成为全国玉雕产业的重要核心区,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华夏玉都」。

说实话,华夏玉都的发展有个极不平凡的历程。华夏玉都指的就是宝石玉器城一期,由于理念的差距,过去宝石玉器城的总经营者没有把邳州玉雕与中国玉雕世界玉雕结合起来去综合考量,统筹发展缺少系统性,以卖房子、租店铺挣钱为导向,必将使产业走向「死胡同」;十年前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旨在服务广大玉雕经营户的政策,使一大批从业人员有了固定的场所,高峰时期整个宝石玉器城汇聚了上百家经营企业,但政策服务缺少连续性,一大批经营者陆续离开,使宝石玉器城一度出现「人走楼空」的窘境。

后来,浙江人范大富来了,他是一个有眼光的有文化的老板,按照打造华夏玉都的目标,开启了宝石玉器城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他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邳州玉雕。后来,在现任政府的统筹之下,通过开办玉器节,落实房租减免政策,不仅吸引已离开的商家回流,从新疆、东北等地也招来一批有远见的客商,短短二年间使宝石玉器城「起死回生」。

看得出来,邳州玉雕再次进入巅峰状态似乎已近在眼前。随着宝石玉器城二期工程的顺利打造和启用,一批新式样的店铺吸引了更多商家的目光,华夏玉都的目标或许将很快得以实现。

近日邳州传出一个消息令人振奋。邳州市委市政府将坚持高位推动,从更高层面制定实施玉器玉雕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延伸发展新业态,不断提升玉器玉雕产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