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砚」遇:探秘中国千年砚石产地肇庆 | 发现大湾区

2024-05-15收藏

端 砚

端砚,发源于古代端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自古有 「呵气成墨,滑如肌肤」 的说法,自唐代以来,就是朝廷贡品,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文人墨客趋之若鹜。

如今,练习书法也往往不再用砚台磨墨,在普通人的意识里,端砚更多是以艺术品工艺品的形式存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发现大湾区】来到肇庆,一探究竟。

中国「端砚第一村」——白石村

白石村

端州区,白石村,中国 「端砚第一村」 ,有着1300年的制砚历史。建村在唐代,兴盛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制砚技艺愈发精细。

李家大院

这里可以说是白石村里的一处大户人家,宅子有100多年的历史。李家也是世世代代做端砚雕刻的,村里面的老师傅,还有一些工艺大师,其实他们会收很多徒弟,其中也有不少外国友人慕名来到这里,想要亲自感受端砚的雕刻。

外国友人学习端砚雕刻

在村子里面随时可以看到,端砚师傅们在自己的家门口摆上一张小桌、一盏小灯,就坐在那里制作端砚。如果和他们交流聊天,他们都会非常乐意地告诉你他们正在雕刻的技艺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跟专业有关的历史和现在的故事。

寻访国家级制砚大师

在肇庆,先后有七位制砚师傅获得国家级的制砚大师称号,我们有幸寻访到了其中的三位:「蔡家龙」第23代传人蔡三洪、曾在故宫修文物的柳新祥、出身美术世家的莫少锋。

01

蔡三洪

蔡三洪是土生土长的白石村人,祖上曾是当地四大制砚家族之一,蔡氏族人从宋代开始制砚,渐渐以「蔡家龙」和「塔香云」雕刻技法作为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

「蔡家龙」雕刻技法

蔡三洪说,砚台上的深浅浮雕讲究线条细腻流畅,十分考验师傅的手艺。

蔡三洪工作坊

02

莫少锋

莫少锋,这次砚都之旅的另一位制砚大师,是水口村人。而坐落于高要区的水口村,是名符其实的「端砚源村」,因为背靠盛产砚石的 栏柯山 而得名。从宋代开始,这里的村民就以砚为耕。

水口村

莫少锋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他的端砚作品大多带有古诗词曲赋的意境。

莫少锋:

最近刚刚创作的这方是麻子坑砚石,有很漂亮的天青洞,所以我就做【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莫少锋作品

03

柳新祥

柳新祥曾在故宫修文物,仿制、修复历代古砚、宫廷御用砚和名家藏砚。1983年,柳新祥作为特殊技术人才被肇庆市政府引入,就这样柳新祥从首都南下砚都,将「宫廷砚」雕刻风格带到这个以岭南雕刻风为主的砚都。

砚雕作品「龙腾盛世砚」

据柳新祥介绍,这座巨型砚雕作品叫做「龙腾盛世砚」。狮首衔环两侧,56条蛟龙缠绕周身,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鼓形端砚」,获得过 扛旗 世界纪录。原料砚石重量将近30吨,由柳新祥和他的十余名弟子花费十年时间制作打造,单单是刻刀就用废了6000多把。

柳新祥和徒弟

柳新祥在设计端砚之余,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作上。20多年间,他写了6本端砚方面的专著,他希望这些书籍能成为同行后辈们的工具书。除此之外,他还到多家学院客座授课,手把手地带徒弟,目的就是希望端砚雕刻这门非遗工艺不断传承。

探秘砚石产地——斧柯山紫云谷

斧柯山紫云谷

端砚石主要产自肇庆市的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西江水在两山之间穿流而过,山中还有端溪水滋润地下的岩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一带的石材尤其细腻、滋润,有 「呵气能研墨」 的说法。

柳新祥展示溪水中的砚石

我们沿着端溪水往山上走,时不时可以在溪水中找到价值不菲的端砚石头,柳新祥说,古代的砚石只能靠采石工肩挑背扛运下山,采石工背不动了就会随手丢弃一些。一些游客,他们来观光以后,就带一两方小的卵石回去做一个纪念。

端溪

参观「中国砚都」端砚博物馆

肇庆端砚博物馆

肇庆在2004年的时候被赋予了「中国砚都」的称号,而制砚这一项手工艺也是第一批被纳入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的一名技艺。

端砚作品欣赏(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14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端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现在的很多制砚匠人,还有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希望自己贡献毕生精力的这门事业,能够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下一代是否能够像过去一样传承他们端砚雕刻的手艺和技艺。

制片人:龚赟

编导:吴慧明

编辑:吴慧明 施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