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一本值得每个国人都收藏在书房的书

2024-06-18收藏

如果问,书房的藏书里必须要有哪本书的话,那么我肯定会推荐大家收藏一套【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不单单是因为它装帧的精美,更是因为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书画鉴定家们辛苦奔波的成果,更应该是每个国人深埋在心中的让人牵挂的中国魂。

这套书籍共分成上下两册,记录在册的都是中国流传在国外的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均由翁万戈先生和其爱人程宝华女士动用何种关系、流转多国、历经数年才拍摄完成。在上个世纪,他们能用相机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拍摄下来,为我们后世的人留下瞻仰的机会,确实难能可贵。而这些宝贵的文物,它们确实曾经真实地存在于我们国家,是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才流落他国呢?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述,他决心要清点一下财产,有一次他下决心整顿内务府,结果失了一场大火;还有一次他决心清点字画,结果——「谁知这一清点,引起了满城风雨。当时,我却不知道,不点还好,东西越点越少,而且给遗老们增辟了各种生财之道,罗振玉的散氏盘、毛公鼎的古铜器拓片,佟济煦的珂罗版的宫中藏画集都卖了大价钱,轰动了中外。」

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讲述抗日战争爆发,韩子奇怕他收藏的玉器遭到灭顶之灾,于是携玉器远走英国十年。而帮助其运送这些玉器的是一个英国人,他是一个「中国通」,他辗转中国多年,就是为了倒卖中国的文物。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毕竟艺术来源于现实。所以,无论是溥仪的真实口述,还是后人的文艺作品,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我们的宝贝,被里应外合,被别人拐走了。而如今,我们要感谢翁万戈先生这样的人,他们让我们有机会,一睹祖先留给我们的文物。

这套书中共收录海外各博物馆藏中国文物448件,包括书画、敦煌遗画、壁画、佛造像、墓葬雕刻、青铜器、玉器、金银器9个门类。每一类文物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且书中收藏文物介绍非常详尽,名称、年代、作者、材质、尺寸、现收藏单位——应有尽有,图文并茂,解说生动得体。

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讲,其实逛博物馆就是「凑热闹」。如果没有向导的解说,我们大多数情况是看不懂这些文物的价值的。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向导。比如书画作品。传统的国画和我们现代画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各个时代的流变,不是专业研究者的指引,我们很难体会这些书画文物作品的价值。

在开篇讲【洛神赋图】,它是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洛神赋】所绘制。这套书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该画作分段描述了【洛神赋】中「洛神驾六龙云车」、「冯夷鸣鼓」等场景,从人物描绘手法和衣纹线条来看是典型的高古游丝描。甚至于「画中的山水和树石略显稚拙」也有专业的说法——这是中国人物画早于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绘画笔法推知这幅作品的它所创作的时代。相传【洛神赋图】是东晋的顾恺之所作,但根据画中「小幅泼墨山水已显露宋人画意」,所以推知其为宋人摹本。真是「隔行如隔山」。

我们不解这些鉴赏家们为何对这些文物细节如此痴迷,这就是庄子所言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吧!每一个领域,都应该有它的权威,以己之小,度人之大,难测其深。我们要致敬这些在优秀领域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当之无愧是时代的楷模。

在这些文物作品中,亦可以知道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在墓葬雕刻中,有两块「马片」流落他国,它们分别是唐太宗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从名字上看,前者是突厥语中对健勇者的赞誉,后者是「权于麾」产下的骏马,它们寄语了主人唐太宗对它们的厚爱。它们本该身后也一直伴随太宗的,但却被人偷运出昭陵。让他们最终流离在外,无法回家的也有某些国人的「助纣为虐」。从这些文物的命运中,亦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命运。

这套书的优秀最主要的是它内容的珍贵,从这套书中,我们能看到在国内看不到的448件艺术收藏品。也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出国到相应收藏馆中去看它们,但有这套书就已经足矣。

除此之外,这套书的装帧也十分走心。函套加上上下卷精装,采用进口纸四色印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无论是自己摆在家里,还是走亲送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