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永乐(1403-1425)时,官司窑体制已经确立,烧造出极为精美的御用器皿。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生产在前朝的基础之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开创了明清御窑制瓷业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方面得益于帝王的重视。如永乐初「钦命中官一员,特董烧造」,中官苦心竭力,无不用命;另一方面还得益于优质的青花原料「苏麻离青」的再度传入,相对于国产青料,苏麻离青着色沉稳,发色浓丽,品质极高。因此永乐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堪称明清御窑之典范,备受追捧。后世文人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
永乐一朝,宫廷内使用瓷器的频率增加,这与永乐皇帝的倡导不无关系。【明太宗实录】中关于西域回回结牙思进贡玉碗一事,朱棣回绝道「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永乐皇帝宁用瓷而不用玉的态度,足见其对国朝御窑瓷器的重视和喜爱。永乐大帝文韬武略,继往开来,平定海内之后,他还积极谋求发展对外关系,通过赏赉和贸易与南洋、西域乃至中东国家建立联系,闻名四海的中国瓷器自然成为这种交流之中重要的文化载体。永乐青花,雍熙隽永,所涣雅风,诚中国青花瓷器模范,美誉之盛,举世闻名。
本品青花发色艳丽典雅,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器型浑厚饱满,挺拔庄重,画工精绝。青花色调翠蓝泛紫,浓艳明丽,点染清晰悦目,图案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文人画的趣味,纹饰内容丰富,发色稳定而浑厚。整器即展现着此一时期繁盛而蓬勃的朝气,轮廓新颖考究,线条优美流畅,造型规整,比例和谐,俊秀稳重,端庄大方,纹饰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笔触细腻,精巧有神,淡描勾线与渲染相结合,勾画婉转流畅,艺匠绝技巧工,擅用钴青浓淡分五色。所用青料皆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或以淡青作轮廓,或以铁青为填色,亦或以淡青为渲染,各擅胜场。
层次丰富多变,胎体低钙高钾,透光性高,釉层盈润,釉下青花的描绘更于此时期获得了完全掌握。历数百年宝光依旧,风韵犹存,令人赞叹不绝。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承载了六百年风雨沧桑,但终于都幸运的留存至今,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用不同的视角,继续见证着历史。
明成祖派船队出使西洋,远至东非,并遣使中东,携带大量丝绸、瓷器赏赐邦国,以示大明天威。诸国亦来朝,进贡各地珍宝名物,藉由如此交流,中国工匠得以接触遥远异邦之风格及品味。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唐代因丝绸之路通达,中西往来频繁,中原遂见有葡萄纹饰,却如昙花一现。
元代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与西域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纽带再连,至永宣时期中外往来愈发密切,瓷器在发达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瓷器珍品——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以880万元起拍,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以2530万元的价格成交,其市场表现力不俗。2022年4月29日,香港春拍中国艺术品板块明永乐青花夔龙纹罐以4272.5万港元成交。因为永乐青花对中国陶瓷历史的重要性,其造型超前优美,寓意吉祥,存世量极少,不可复制性等优点。深受历史上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富豪商贾们的狂热追捧,到今天的21世纪依然有着很高的收藏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