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地方粮票

2024-06-12收藏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

那时候的百姓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顿好肉,添件新衣。丰衣足食是那个年代最朴实美好的愿望。

此河北省地方粮票市场价值约150万以上

当时,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国家实行 统购统销、定量供应的粮食政策。

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 粮票终于 走进了历史里。

然而这些不起眼的小纸片,当年却见证了 新中国成长的艰难历程,粮票的历史,甚至 承载了中国计划经济发展的断代史。

粮票于1993年停止使用,是纸品中为数不多的断代藏品。无论是早期票和后期票,粮票消耗是很大的,过期票在当时就被销毁,这就使得粮票成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律下,粮票自然成为众多收藏者竞相收藏的品种,甚至吸引到欧美一些收藏者。

对于普通的收藏者来说,手中不乏有几枚或是几十枚粮票,算是对粮票时代的纪念。但是像市场中首次出现的万枚阵容,原封原包的【天下粮仓·河北票证】,对于粮票收藏爱好者却是极其难得的粮票精品。

河北粮票是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主要使用时间为1955年到1993年。这些粮票反映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河北省粮票的发行和流通,体现了国家在粮食供应紧张时期为避免不法之徒跨区域倒买倒卖粮票哄抬物价而采取的措施。河北省粮票的种类和面额多样,包括1市两、2市两、5市两、1市斤、2市斤、5市斤、10市斤等几种,票面额以成品粮计算。河北省在70~80年代期间共发行了4套粮票,其中1980年粮票全套为6枚,面额分别为0.1、0.2、0.5、1、3、5市斤。

粮票在中国历时约40年,作为第二「货币」,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粮食紧缺,国家实行定人定量发放各类票证,从而使粮票成为了中国的「第二货币」。河北省地方粮票一组,尺寸不一,均为河北省地方粮票,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小小的票证,讲述着大时代的变迁,诉说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沧桑和老百姓的艰苦岁月。

时代记忆成热门收藏

稀缺票证 价值倍增

在收藏界, 「物以稀为贵」是一条毋庸置疑的准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粮票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粮票的收藏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意义,还在于其稀缺性和艺术价值。例如,【天下粮仓·河北票证】首次将河北粮食局在1980年发行的三种面值的粮票原封原包呈现,共计30000枚全新品相粮票,其整包价值远非单枚价值的叠加能比得上,深受粮票收藏专家的称赞。此外,1 980年河北省的一市斤老粮票,据说当前市场收藏单张最高价值可达八千元,显示了地方性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