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分享古老的邮票之十 关岛访邮录--记三次永生难以复制的奇遇

2024-05-25收藏

分享古老的邮票之十

关岛访邮录

---记三次永生难以复制的奇遇

1992年2月至1994年6月,笔者曾有机会去美国关岛,参与一个公寓大楼的电气安装工程建设。在长达28个月时间中,在集邮上曾有过几次可遇而不可求的奇特经历,带有极大的传奇性和不可复制性,事过三十年,仍使我难以忘怀,很想写出来与广大集邮爱好者共享。

关岛概况

关岛(GUAM)为西太平洋中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南端的一个小岛,面积仅549平方公里,1992年人口约13万。它虽属于美国夏威夷州管辖,实际上远离美国本土数千公里之遥,相比之下,倒是离亚洲大陆更近一些。

图1关岛在西太平洋中的位置

图2,关岛地图

关岛原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后,关岛归美国所有。1941年日本又占领该岛,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在关岛曾发生过几次激烈的战争,双方伤亡惨重。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一个少将率几十位将士在一个山谷中剖腹自刎,至今,这山谷中还建有日本战亡者纪念馆,馆前广场上立着纪念碑,馆内供奉着那位少将的神主牌位,日本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焚香礼拜,当局从不干预。从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看,这也是不可思议之事。

关岛原住民为夏玛洛(CHAMORRO)人,原以农业和捕鱼为生,后美国在岛上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才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生态。

关岛北端的安德逊空军基地是美国海外最大的空军基地,1972年2月21日当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作历史性访问时,那一天他实际上是从关岛安德逊空军基地起飞的,关岛人常以此为荣。即使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1994年4月22日当他逝世时,关岛当地最大的报纸【太平洋日报】仍在头版刊登了尼克松那天在基地登机时的照片,以为纪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岛向开发旅游业方向发展,我们去关岛所建的几个工程(在公寓大楼前,是一个叫皇宫饭店的工程),其实都是为旅游业服务的。

关岛邮坛简况

关岛为弹丸之地,人口又少,全岛没有一个我们国内习见的集邮门市部或邮票交换市场,实际上它并无严格意义上的邮坛。所谓邮票市场和邮坛,其实都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感受,也便于行文叙述。

岛上各邮局中可以买到美国刚发行的新邮票(如美国第一套生肖邮票「鸡」即是在邮局中经几次等候后买到的),在几个大超市众多的店铺中,也偶能看到间杂着一个门脸不大的小商铺,出售各种文化用品,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邮票,有新有旧,但数量不多,且价格较贵,三十多年前的旧票一般大多标50分一张(均为美元计),我们作为每月仅有200多美元收入的劳工们,是根本不敢去问津的。

刚去关岛时,因工程较紧张,无暇他顾,活动范围只局限于工地和生活基地,加上当时国门初开,清规戒律较多,并不提倡和老外接触,虽然名义上是在国外,实际上还是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对外部世界所知甚少。

几个月后,从工地翻译那里听说关岛有那么一个和集邮有关的地方,并在关岛报纸的广告栏上找到了每月第三个星期二晚上在一个叫「红地毯」(RED CARPET)的饭店中举行活动的广告。刚好那天晚上没有加班,再转辗和工地司机商量,遂有了第一次的参与。

在红地毯地下室的一个小房间中,有几个老外(多则六七个,少则三四个,似乎从未超过十个)围坐在一张长桌旁,各人带来一些邮品(邮票、明信片、实寄封和钱币等),放在桌上,任人挑选,他们则自顾自随意聊天,其中有一个负责人模样的人则经常放一些幻灯片,似乎是他们的一种活动。

我们项目组去的人(一般也就三四人或五六人,似乎也从未看到有其他外人)则在桌上的邮品中随意挑选一些自己喜欢而价格又能承受的邮票。价格均较公道,邮票一般每张在1分到5分间,等你选好后告诉他们一个数字,最后结帐了事,他们甚至不来核对数量的多少。一次的成交额其实很可怜,多则数十元,少则几元,我看他们似乎也并不在意成交的多少,有一个老外带来的实寄封开价50分一张,几次都无人问津,他照样谈笑自若。他们的文明给我印象甚深。

每年春秋两季,在关岛的一个超级市场中也会定期各举行一次集邮与收藏一类的较大规模的活动,摊位要略多一些,大约十来个,时间一般为2天。也曾去赶过一次,但那里价格就要贵得多,因此收获甚微,只买到几种袋票。

关岛二年多生活中,每月一次的邮票交易市场是我最为期盼、最为兴奋的日子,而「红地毯」地下室中那个小房间,则无疑是我的洞天福地!

第一次奇遇

1992年7月18日晚上,我照例设法去赶那个「邮市」。

那天仍只来了六个老外,但桌上除了常见的一堆各色邮票外,有一个老外还带来了两只装皮鞋的纸盒,里面是满满的已经分门别类地装在一只只有光纸口袋中的美国信销票,口袋上标着一些文字(后来当我买到了「美国邮票目录」后才知道这是美国邮票目录编号),此外还有一只装着未用过的美国邮票的塑料盒。这些邮票都是六、七十年代以前的老票,那老外开的价格是新票是面值加1分,而信销票则是一律2分半一张。美国六、七十年代以前的邮票面值都不高,大多只有3、4、5分,因此这价格是比较公道的。

我一开始只想随便各选一些,但因数量太多,那信销票粗估一下就至少有数百袋之多,实在是选不胜选,而司机又急着要回工地(司机并不喜欢集邮,是经央求后才帮忙送我们来的)。后来我和那个老外商量我想全部买下来是否可以,他当下十分爽快地答应,并开出了78元的价格,稍经交涉,我终于以70元的代价抱回了那两大皮鞋盒和一小塑料盒的邮票。那晚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好。

当时工地上每月只给每人发10元作零用钱,其余要回国时再结算,因此一般身边现钱不多,我那天晚上是向几个同去的人临时借钱才凑满那70之数的,在我来说,真就算是一次壮举了。

经过好几天清点,终于弄清了这批收获的「真面目。

那些新票共171种,1358张,仅总面值就达78元多。

那两大皮鞋盒信销票共553种,17678张。

图3,因原来安放553袋老邮票的鞋盒已经破烂,现在重新安放在两只盒子里。

图4,随便抽出几袋,每袋都有如此众多的重复票。

图5,其中19世纪末之美国总统邮票尤其多

新票和信销票有一些重复者,两者相加,共约600种左右。美国自1847年发行第一枚邮票以来至1970年为止,总共只发行了1400种邮票,而我一下子就收集到其中的600种,自以为是一次难得的奇遇。

更值得高兴的是这批邮票均为美国早期票,甚至有一些古典邮票时期的票,如1882年美国总统票和18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纪念票等,应该说是极其宝贵的。当时我曾给工地几个比较熟悉的美国监理朋友看过,他们也劝我那些新票不要再用,「MAY BE EXPENSIVE」(「可能很宝贵」,因1992年美国平信邮资已为29分),在国外受条件限制,资讯匮乏,还不清楚情况,回国后买全了【世界邮票目录】,细细研究以后,更觉得确实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我那些重复的票(最多一种票达450张之多)还使不少邮友受益。

那批信销票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繁多,从收集、整理到分门别类的归入不同口袋,再标上目录编号,有些袋中还附有和该邮票相关的资料,这该花费多少精力和心思。在西方,人工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1992年时,关岛当地一个电工小时工资是12元,也就是说他8小时工资就达96元!)。而那些新票仅面值就已达78元,,如果在超市的邮票商店里,至少要买50分一张,如今他却仅以70元的价格就全部买给了我,我至今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还有一个小小的收获是在一堆邮品中选到了一枚中华民国1942年的「节约救国」小全张,以8元成交。这小全张并不太稀罕,但国内邮票市场上还是不多见。

同时还有一张美国1942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五周年的纪念邮票四方连,上印有美国总统林肯和孙中山的头像,头像下分别印有他们各自的三民主义,即林肯的「民有 民享 民治」和孙中山的「民族 民生 民权」,四方连上有蒋介石的亲笔签名,应该说也是一件难得的珍品。只是物主开价要150元,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价,我实在缺乏这一实力和气魄,拿在手里把玩再三,仍只得不舍地放下,此时想起来,还不免有遗憾之感。

第二次奇遇

同年10月的一天,在「红地毯」遭遇了更大的奇迹。

一个自称是中学老师的中年男人带来了一只小皮箱,里面是满满一箱邮册,估计有近百册左右,每册为一个国家,从该国开始发行邮票起至1960年左右为止的邮票均一一贴在定位册上,当然,不可能是全部,而是有多有少。多的如匈牙利有750多枚,少的如科威特仅11张。

在每册的首页上方,都有该国的国旗和国徽的图案,并标着数量和价格(目录价和实际价),如匈牙利首页上写的是「BEST VALUE OF THE ALL 750+ DIFFERT WORTH 200 5」(极有价值,750多张 目录价为200美元,实际价为5元)(图1)。

那老师解释说这些邮册是一位慈善人士捐献给学校的,但学校不需要邮册,而希望把它变买成钱,因此拿来出售。问及全部价格时,那老师只索价200元,略讨价还价一下,他甚至只要140元。

我因事先毫无思想准备会有这等奇遇,身边带的钱又不多,有些迟疑,只想选择其中更有价值的国家。正当我犹豫不定地选择时,和我同去的翻译小姜决定买下我选剩的那部分(约40%强),而我则以80元的代价买回了50多册以及一袋散票。

经过许多个夜晚的整理,终于理清了我这笔更宝贵的财富。

这批邮票共有54个国家,总数为7000多张,而那袋散票总数则达2000多枚。每个国家的首页,印有该国国旗和国徽,邮票按纪念(包括普通)、航空、公事、附捐、欠资、包裹分类然后再按发行时间前后顺序排列。大部分为信销票,也有部分新票。定位册上即使是空位,也能使你看到这枚邮票的图案,如同图案者则省略,但标出面值和颜色,考虑得十分周全。一册在手,几乎便可知该国家的邮票简史。

最值得珍视的是它包含了各国大量的早期邮票,仅1900年前的古典邮票就达500多枚,如英国1850年的黑便士,清末的蟠龙票和民初的「中华民国」加盖票,匈牙利、俄罗斯、保加利亚、古巴、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的第一枚邮票等。匈牙利1919年苏维埃共和国唯一一套纪念邮票等均在内,而那袋散票中则更包含了许多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许多小国的早期票。

自1840年第一枚邮票起至1950年为止,全世界邮票总数不过五万多枚,但我在二次遭遇中即收获近万枚,称其为奇遇,应不为过了!

图6,几个国家的首页

图7,我把所有国家的邮票分别插在公文册的塑料保护袋内。

在整理的过程中,如行走在山阴道上,大有目不暇接之感,时时产生出一阵阵惊喜,但也时时萌生起一阵阵遗憾,后悔没有把那另一小半也同时买下来。近一百个国家从发行之日起至1960年间那么多邮票按时间顺序为你一一排列好的邮册,唾手即可得,仅只需140美元,这种机会你上哪里去找,这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刻呵!称其为空前绝后似乎也并不过分!

翻译小姜原来其实并不集邮,完全是因为和我在一起接触后才偶然产生出来的逢场作戏式的兴趣。他现在正在忙于搞工程,那些邮票恐怕仍在箱中睡大觉。

这实在是一次奇遇,但也留下了一个遗憾。

第三次奇遇

第三次奇遇不是发生在「红地毯」,却是发生在「跳蚤市场」(FLEA MARKET)。

关岛的所谓跳蚤市场,实际上就类似国内的旧货市场。每月有二次,通常是星期天早晨在海边一处大约有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小的空地上容许市民摆摊设点,出售家中不用的旧物件,其中也有一些小商贩出售一些廉价商品。一般八点左右开市,午前结束,每次摊位多少不定,大致有五六十个。商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加上可以讨价还价,市声喧嚷,十分热闹。

跳蚤市场是关岛中国工人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一是因为工作紧张,生活单调,逛跳蚤市场实际上是一次极好的调剂。更主要的是市场上的商品不但种类多,可选择余地大,而且价格极低廉,大多在一元以内,更多的是一个「QUARTER」(1/4美元),甚至还有不少标价10分者,这是我们当时唯一有能力消费的地方。市场上到处可遇到中国人(全盛时,关岛有近三千中国工人),各人选购物品「兴奋点」不同,有人喜欢旧衣物,有人偏爱小电器,我一般着眼于一些小工艺品或旧书籍一类,每次收获情况不一,有时满载而归,但也有空手而返的情况。

每月二次的跳蚤市场也是我十分向往的所在,可惜由于或者加班,或是无车可乘(关岛无公交车设施,出门必须找便车),去的机会也并不多。

1993年7月的一次,我正在市场中随便转悠,后在一买旧书籍及文化用品的老人的摊位前站立,突然看见他一堆旧书旁有一小塑料袋邮票,顿使我眼睛一亮。拿起一看,是一袋美国信销票,是全部一样的国旗普票,袋上贴一小条,上写着「APPROX 1LB. U.S. USED FLAG OVER CAPITOL 22 MIN BID 1.00」(将近一磅 美国信销 飘过国会大厦的国旗 面值22分 最低价1元)。我以为自己看错,又问了一遍那位老人「HOW MUCH?(多钱?)」他明确回答我「ONE DOLLAR(1元)」我简直不敢置信,喜出望外地连忙掏钱买了下来。

图8,那一袋信销票

图9,口袋上的标价条「将近一磅 美国信销国旗邮票 22分 最低价1美元」

这又是一次不可思议、不折不扣的奇遇。

经后来查阅【美国邮票目录】,这是一枚1985年发行的国旗普票,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天安门」普票一样。邮票本身很普通,令人惊讶的是它的数量,居然是用重量来表示「将近一磅」,亦即将近450克,这该是多少枚小小的邮票才能凑成这个重量呵!我直到最近在我老伴帮助下才完全清点出来,总数达9000多张,这「工程」实在太浩大了,前几年有邮友向我索取,我只是随手抓「一小撮」给对方而不是数多少张给他,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在内。

这么多邮票从一一收集到一一清洗再压平整理在一起,要耗费掉多少精力和时间呵,他居然只开价区区1元!这又是一件令我百思而不得其解之事!

这种经历在国内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

自关岛回国已近30整年,当时情景犹历历在目,每一思及,便难以自已。这是人生中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几次奇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酵,今天终于形诸文字,公之于同好,以证大千世界,确是无奇不有也!

2024年5月18日

于知不足斋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