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中国集邮公司首日封纪念邮戳微观赏析及差异比较

2024-03-01收藏

中国集邮公司首日封纪念邮戳微观赏析及差异比较

许士麟 2020.05.13

用对比的方式观察和研究邮戳的方法我是从刘广实老师那里学来的。

选择「放大镜下的微观邮戳赏析」的方式向各位介绍几组集邮纪念邮戳的差异实例,目的是抛砖引玉。

据当年中国集邮公司加工组的师傅回忆:一般每套邮票的北京字样集邮纪念邮戳一次刻制的数量在 10枚以上。上海分公司刻制的上海字样集邮纪念邮戳也不少于3枚。(1961年8月1日上海【新民晚报】「军事博物馆特种邮票今日起在本市发售」的文中即有「……在四川路桥、南京东路及静安寺三处中国集邮分公司门市部发售,并加盖特种邮戳。」)

简单计算一下, 仅上海市分公司刻制的集邮纪念邮戳和特种邮戳就有64个品种。按每个品种刻制3枚,最少要有64× 3=192枚集邮纪念邮戳。总公司刻制北京字样的集邮纪念邮戳就更多了。我们编写组收集到的数量每种1个品种就很不容易了,个别的品种有2个或数个不同的。所以要做更多的收集和研究必须发动邮友们行动起来,大家都参加到收集不同的集邮纪念邮戳中来,都参加到把纪念邮戳放大后比较、研究中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项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意义,您参加进来会感受到乐趣无穷,成就感满满。都说,「集邮的乐趣在过程」。这「过程」既包括收集的过程,也包括研究、比较的过程。谁付出的越多,谁的乐趣就越多。

(一)特45【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字样3枚(图1)、上海字样2枚(图2),共5枚集邮纪念邮戳的微观赏析:

图1

图2

我在此选了A/B/C/D/E五个特45纪念邮戳图为例,比较一下它们之间各自的差异:其中,1A\1B\1D为北京字样的纪念戳,1C\1E为上海字样的纪念戳。

甲、两个北京戳:1A戳与1B戳的微观赏析 我们首先来看军事博物馆主楼图案。

图3 图4

1.右侧三层高的耳楼(图3) :1A 戳右耳楼三层窗户排列整齐,刻制得十分规范;1B 戳的窗户从第二层开始即一个比一个小,第三层的三个窗户不但小,而且刻制得明显偏上了。

2.右侧四层主楼(图4) :1A 戳下边三层的窗户的表现形式与1B 戳有着明显的差异。

图5 图6 图7

3.右侧的五层高楼(图5) :1A 戳的表现形式仍延续了右侧四层主楼的风格,而1B 戳也仍保持了每一个窗户都写实的刻制出来。

4.最高的塔楼部分:

(1)1A 戳塔尖的三角形不正,顶角的角尖略微地偏向了左侧;1B 戳的三角形是等腰的(图6) 。

(2)第八层楼1B 戳的右侧轮廓线被刻歪了不少;1A 戳线条里侧基本是垂直的,外侧略有些歪(图7) 。

图8

5.左侧三层高的耳楼:(图8)

(1)1A 戳右侧三层外墙的轮廓线向右偏离了四层主楼左外墙的轮廓线。

(2)1B 戳左侧三层高的配楼二层的窗户明显的短了,一、三层的窗户长了。

(3)1A 戳最右侧上下两条轮廓线长了——跑到外墙线的外边去了。

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分析、比较这两个纪念邮戳的文字部分:

6.主题文字的差异。(图9)

(1)1A戳「中」字刻写的十分周正,左侧的一竖下边是有出头的;而1B戳的「中」字左侧的一竖下边是不出头的,且中间的长竖自落笔后就略向左偏斜,与第一横相交后似有所调整,但从整体看此长竖仍不够周正。

(2)「国」字的右侧一竖,1A戳和1B戳也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右侧一竖的收笔处的顿笔和一钩的差异明显。

(3)「人」字的一撇,起笔和收笔都略有不同。收笔处,1A戳是直的,1B戳是略向外撇出的。

(4)「物」字右侧的竖钩,尤其是钩的刻写二者明显不同。1A戳刻写得十分规矩,1B戳似乎不像「钩」而像「顿点」。

图9

7.最下面的文字, 1A戳排列得不够整齐。尤其是左侧的「1」和中间的「北」,刻写得高了一些;1B戳此行文字排列得整齐划一。且放大后可见1B戳此行文字与大楼图形的间距略大于 1A 戳的间距。(图10)

乙、两个北京戳: 1A戳与1D戳的微观赏析

图10

1D戳不是从首日封或邮戳卡上拍摄的,而是专业人士专门加盖在白纸上为【集邮】杂志提供的。所以黑白分明,邮戳图案、文字都很清晰。

1D戳(图11)与1A戳比较,1D戳除了大楼各层多数的窗户都没有用长方形的黑色小方块,而是采用了不规则的黑点来表示窗户,差异主要在右图红色圈起的四个部位。我们分别放大了比较一下:

1.大楼塔楼的第九、十层(图12) :1A 戳刻画得棱角分明,横平竖直;1D 戳明显不是,表现风格与手法与1A 戳不同,特别是左右两侧的墙体轮廓线里出外进,四个墙角的处理也十分潦草。六个窗户的刻画也给人以十分潦草的感觉。

图11 图12 图13

2.大楼底层最中间入口处,宽大的入口门洞被四根粗高的汉白玉石柱间隔出了五个门洞(图13)。1A 戳用了五个并排的黑色长方形来体现深邃的门洞;1D 戳让我们看到的却好似五堂三层的窗户 ,估计是刻制的师傅根本没有了解设计图的含义。

图14 图15

3.大楼的最左侧三层耳楼和四层主楼的部分:(图14)

(1)1A戳窗户排列有序,楼层分明;1D戳显得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2)1A戳可以清晰地看到耳楼右侧墙体的轮廓线;1D戳漏刻了耳楼右侧墙体的轮廓线。

4.纪念邮戳的左下角刻的阿拉伯数字是该邮票的发行纪年(图15)。1A戳刻的「1961」,是正确的。1D戳刻的是「1981」,是严重的错误。因此说,1D戳是一枚该被淘汰的废品戳。

丙、京戳和沪戳: 1A戳与1C戳的微观赏析

1C戳是中国集邮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按照中国集邮公司提供的设计图在上海请人刻制的,所以在刻章的橡胶上反向描图、写字、刻制的师傅一定和北京的师傅不会是同一个人。且师门有别,风格及技术也都会有相当的差异,所以两地分别刻制的邮票纪念邮戳有差异,甚至有较明显的差异都是必然的。

1.1C戳主题文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国」「物」「馆」三字的高明显矮于其它各字。且这11个字的间隔处理得不均匀,致使「命」字不够居中,造成「馆」字没有落实到位(图16)。

2.1C戳主题文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刻写风格明显不同于1A戳(图17)。

①尤其是「中」字和「人」字的字体明显不一样。

② 1A戳「舘」为繁体字,且官字部分的一长竖是一直线。1C戳「馆」为简体,官字部分的一长竖是一曲线 。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3.塔楼第八层(图18)。1A戳呈65°角。1C戳是90°直角的。

4.右侧的五层高楼的下部四层(图19):1A戳不是写实的4个窗户。1C戳则是规规矩矩写实的4个窗户。

5 . 月日的展现书写方式不同(图20)。1A戳是「8•1• 」,1C戳则是「8 - 1」。

图21 图22 图23

丁、两个上海戳: 1C戳与1E戳的微观赏析

1C戳是集藏人在上海市集邮公司门市部盖销的纪念邮戳,1E戳是上海市集邮公司出售的首日封上的。二者不是同一把纪念邮戳(图21)。

1. 「人民」二字(图22)。这两个字明显书写与刻制的手法相同。

①「人」一捺的起笔处1E戳比1C戳与撇笔的距离近了一些;

②「人 」一撇的起笔处,1C戳顿笔正常,1E戳顿笔向左下倾斜了。

③「民」字的一钩,1E戳钩得太正了,应该略向右斜一点。

2. 「馆」字宝盖头(图23),1E戳左侧一点与左边偏旁的一点连上了。而1C戳是分开的。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3. 塔楼六层、七层和九层、十层(图24)。1C 戳非常写实,一个一个窗户刻制得规规矩矩。1E 戳刻制得相对不够精细。

4. 主楼左侧一至三楼(图25)。1C 戳非常写实,一个一个窗户刻制得规规矩矩。1E 戳刻制得相对不够精细。

5. 大楼底层最中间入口处,宽大的入口门洞被四根粗高的汉白玉石柱间隔出了五个门洞(图26)。1C 戳刻制得相对精细一些。

6.「1961」的「6」字 (图27)。1C戳起笔处有一点耷拉头,不如1E戳工整。

(二)两枚特49【中国民间舞蹈(第一组)】北京字样集邮纪念邮戳2A戳与2B戳比较的微观赏析:发现2B戳有严重错误(图28)。

2B戳与2A戳相比十分地粗糙,潦草。二者的质量相差得十分明显。2B戳的描图及制作近似1D戳。尤其不能谅解的是缺少了关键的要素——地名「北京」 这又是一枚不能使用的废品邮戳。邮戳尺寸 2A戳17×32mm; 2B戳17×28mm(明显矮了4 mm)。

【比较后的思考】: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七个集邮纪念邮戳的微观赏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因为1961年我国的刻字社一般规模都很小,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手工描图、手工雕刻。因此,我们看到了同图的各个邮戳之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尤其是1C戳与1E戳两个上海戳写字和绘画的手笔、技法上看,我们可以看出是出自同一个人的作品。此例,进一步证明了,由于当年的技术条件限制,完全由手工复制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百分之一百的相同。

因此,我个人以为,这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有较重要的差异(如:1D戳和2B戳),产生了质量问题,其它一般性差异是应该允许存在的。其次,除去艺术表现手法、工艺和技法等不同会造成较大的差异外,人的因素——技术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工作时人的情绪和态度对邮戳质量的影响有时是至关重要的。1D戳和2B戳的质量问题我以为很能够说明这一点。再次,1D戳和2B戳的出现也反映出了中国集邮公司在邮品开发制作的初期由于经验和管理制度等原因,在员工素质、生产组织和流程、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有改进的余地。

如果,当年与刻字社交接邮戳时有专人负责按设计图稿逐邮戳核对验收的话,恐怕1D戳和2B戳就会被淘汰出局了。如果公司的员工有一个人在给邮品盖戳时仔细观察过邮戳印迹,1D戳和2B戳的戳样也就不会被误送到【集邮】杂志社去投稿了。……也就不会刊登在【集邮】1983.9期上了,之后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戳图录 纪念邮戳、风景日戳卷1950—1990】和中国集邮总公司1997年版的【邮品目录】收录、出版和发行了。

(三) 微观赏析:纪94 【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首日封上北京字样的集邮纪念邮戳有明显的差异(图29)

舞台上方垂下的幕布条,图案:3A戳有 7段; 3B戳有6段,邮戳尺寸:3A戳35×21mm; 3B戳30×21mm(明显短了5 mm)。

图29 图30

(四)13组纪特邮票集邮纪念邮戳的北京字样戳与上海字样戳的微观赏析:

1.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京戳沪戳比较 (图29-32)

图31 图32

这套邮票共8枚分为两组发行。先后于1962年8月8日、1962年9月1日和(上海)3日发行,另有小型张于同年9月15日发行。

(1)3组纪念邮戳的「兰」字京沪都不同;

(2)第二组发行日期,京戳上是9月1日,沪戳上是9月3日(唯一一枚和京戳发行时间不同的沪戳);

(3)小型张首日封上的纪念邮戳:舞台上部垂下的幕布条,京戳有7段(尺寸:35×21mm) 和6段(尺寸:30×21mm) 的两种;沪戳6段邮戳的尺寸与北京7段邮戳的尺寸相等,而长于北京6段邮戳。

2.纪87【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京戳沪戳比较 (图33)

京戳主题文字近似仿宋体,沪戳文字介乎隶书和魏碑体。

图33 图34

。 3.纪91 【鲁迅诞生八十周年】京戳沪戳比较 (图34)

上海字样戳少了1个「·」;京沪二戳文字的字体风格明显不同。

图35 图36

4.纪103【庆祝非洲自由日】京戳沪戳比较 (图35)

上海字样戳少了2个「·」;且京戳字偏瘦长,沪戳字偏扁宽。

5.纪108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周年】京戳沪戳比较 (图36)

京 戳 Ф26mm,沪戳25×27 mm。沪 戳是水滴状的(不排除橡胶戳变形)。京戳和沪戳的主题文字的字体不同,且京戳字偏瘦长,沪戳字偏扁宽。

6.特49【中国民间舞蹈(1组)】京戳沪戳比较 (图37)

京戳荷花是6个花瓣,舞者长脖子,民间的「间」是简体字;沪戳荷花是5个花瓣,舞者无脖子,民间的「间」是繁体字。京戳舞蹈的「蹈」字缺少了一笔——「止」。

图37 图38

7.特48 【丹顶鹤】京戳沪戳比较 (图38)鹤的尾部京戳沪戳明显不同。

8.特53 【中国民间舞蹈(2组)】京戳沪戳比较 (图39)京戳舞者无领口、短脖子,沪戳有领口、有脖子。

图39 图40

9.特54 【儿童】京戳沪戳比较 (图40) 京戳沪戳女童的头发和小辫子差异很大。

图41 图42

10.特57 【黄山风景】京戳沪戳比较 (图41) 松树枝叶:京戳树叶形似浓密,沪戳稀疏。

11.特62 【工业新产品】京戳沪戳比较 (图42) 沪戳主题文字间少4个「·」;且二邮戳主题文字风格不同。

12.特63 【殷代铜器】京戳沪戳比较 (图43)

沪戳主题文字首尾多2个「·」;且京戳字偏瘦长,沪戳字偏扁宽。

图43 图44

1 3.纪111 【弗·伊·列宁诞生九十五周年】京戳沪戳比较 (图44)

京戳Ф26mm,沪戳Ф36mm。这是京沪字样纪念邮戳规格尺寸相差最大一对

【还需继续探讨的事项】:希望大家都来参与。

1.特45【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D京戳、特49【中国民间舞蹈(一)】2B京戳是否有加盖在首日封上的情况?

2.因未查到纪94M 【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集邮纪念邮戳的设计图稿,所以搞不清舞台上方垂下的幕布条图案应该是有几段。且这种舞台上方垂下的幕布条图案是6段的3B京戳的源头出自哪里目前也未知。 邮电出版社此戳戳样来自何方?是从首日封上采集的还是从哪里得到的戳样?再则,3B戳是否有加盖在首日封上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许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戳图录 纪念邮戳、风景日戳卷1950—1990】·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2)中国集邮总公司1997年版的【邮品目录(1955-1978】·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集邮】杂志·1983.9期

(4)【军事博物馆特种邮票今日起在本市发售】,【新民晚报】1961.8.1

后 记

我因参与【新编总公司邮品目录】首卷的编撰工作需要,涉及到了收集、挖掘、考证、探讨及求证这些「藏在深山老林人少知」的(是「少人知」,不是「无人知」),五、六十年前中国集邮公司纪特邮票首日封盖销邮戳的历史足印。

并在上海集邮家们的鼎立相助下,挖掘出了全套中国集邮公司纪特邮票首日封均使用了带有上海字样的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的历史事实。

【新编邮品目录】文稿的背后是思想、是理性的精神。这些东西是融汇在【新编邮品目录】文稿中的,但在【目录】中又不可能单独的表述出来。所以,我觉得有责任逐步地把他们记录下来,留下一份尽可能完整的资料。

三年来,从收集资料到搞明白中国集邮公司纪特邮票首日封使用邮戳的来龙去脉;从对首日封上上海字样的邮戳一无所知,到有了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再到升华与确立起我自己对中国集邮公司纪特邮票首日封使用邮戳历史情况的研究心得。这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磨难、兴奋与幸福,留下了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美好记忆和令人留恋的故事。今天我在此仅把【新编邮品目录】文稿背后的部分理性思考和思想收获、把我对中国集邮公司纪特邮票首日封使用邮戳历史情况的研究心得汇报给各位,以便得到您们的指点。

许士麟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