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当年苏东坡,留在诸城的三件罕有宝贝奇石的故事。

2024-07-23收藏

子瞻砚洗淡红色砂岩,状如捣米石臼。高50厘米、宽80厘米、口径59-80厘米,池深30厘米。外侧横刻「砚洗」2隶字,左端竖刻行书「熙宁九年子瞻制」。原存于城里丁氏园中,清诸城县志有记载。

1962年收集到县博物馆。

苏轼题名砚洗 砚洗系用淡绿色辉长岩砾石制成。平面呈半圆形,长64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池为平底,深10—14厘米,壁厚6厘米,1986年征集于皇华镇下六谷村,原为丁氏家传之物。

砚洗正面外侧横刻行书「半潭秋月」,左侧竖刻「眉山苏轼」。背面外侧刻隶书跋文:「熙宁七年,余来守密,见此石于盖公堂故址西偏,埋没尘埃中,已作敝踪弃矣。余喜其质温润,稍为琢磨,改作砚洗,亦可为不次之擢。东坡又题,邑人刘庭式隶并镌」。

怪石铭玲珑怪石为太湖石,石高75厘米、径54厘米。背刻3行隶体字,文云:「一卷之石,千仞之精,静而能寿,惟吾德贞」。款名「密坡侯子书」。

清【诸城县志】记云:「怪石铭,其文云:‘一卷之石,千仞之精。静而能寿,惟吾德贞’。石玲珑,字镌其背,八分书,署密坡侯子,盖廷柱也,在李文驹 易安园中。」

侯廷柱,字子任,明嘉靖十五年(1536)进士 ,授襄陵知县,有政声,后升为户部给事中,后转刑部。因弹劾尚书而获罪,被免职外任为南阳知府,未赴即免官归里,优游结社。

清乾隆【诸城县志】金石考中载:「石玲珑,字携其背,八分书,署密坡侯子,盖廷柱也。在李文驹易安园中」。该石为城关镇李文驹的后人李卯田捐献。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苏东坡玩石随性投入,并形诸文字,藏石颇多。他在密州任知州时发现东武多美石,「温润如玉,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邞淇水边游泳的小孩经常可以摸到,他便「戏以饼饵易之」,不久就「得二百九十又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随后在东武城南又获得两块罕见的奇石,质地、纹理、色泽均为上乘。禁不住又题诗赞颂,称之为「稀世之宝」,置于盖公堂。

他善于把手中玩物与自然山川相结合,所思甚远。

苏东坡的藏石很多,还有雪浪石、小有洞天石、沉香石、石芝等。

他首创了以水供养纹理彩石的方法,并提出以盘供石,后世文人多效仿之。

东坡还就奇石鉴赏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关于丑而美的美学理念也被后人一再阐发。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闪耀古今的旷世奇才,文学家、美食家、书画家、文化理论家等等光环笼罩一身,几成古今文人的偶像与精神标杆。

而对于赏石这一宋代文人士大夫不可避免的雅事来说,苏轼亦是不可避免的着实参与和实践者。

其品石、画石、玩石赏石的故事也是伴随着其传奇的一生一并被后世所回味。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再加上才情的卓越,使其在中国赏石史上,留下浓重的墨彩。

诸城博物馆馆藏,苏轼画像。

中国古代文人包括苏轼在内,大多喜欢奇石,喜欢松、竹、梅,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他们是把这些客观事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效法的对象,人生追求的目标,即所谓‘托物言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