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巅峰阶段,匠师们在长期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对铜香炉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近年香炉的拍卖成交纪录中频频出现天价,今天重点介绍一下今年5月份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铜炉精品全方面的介绍,以及目前市场的走势,希望对手中有铜炉的藏家有所帮助。
名 称: 明正德 铜鎏金阿拉伯文三足筒式炉
成交价: RMB 3,45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4年春季拍卖会
年 代:明正德
尺 寸:高: 14.2 cm (5 5/8 in.); 直径: 15.8 cm (6 1/4 in.); 3188.1g
款 识:正德年制
注 释 :此件正德时期的阿拉伯文筒式炉即为其中之上品,以黄铜铸就,铜质精炼,入手生坠,局部露铜,观之若金。更为难得之处,通体皮色上佳,红皮宁静匀透,似朝霞之初现,包浆厚泽沉稳,若美玉之莹润。
而传世的正德炉中,以压经、鬲炉为多,此炉取战汉青铜器皿「奁」化裁而来,是为罕至之器,此炉制式甚为独特。
此炉形隽雅周正,圆口微敛,直筒腹,腹下缘承以三简化兽足,圆润外鼓凸,转折出足,呈外撑状,粗壮有力,巍然似鼎,显浑厚沉雄之精气。腹壁设三如意形开光,内以鱼籽锦纹为地,饰阿拉伯文,善祷善祝,文字流畅优美,有刀笔合一之功。
炉底正中开方框署「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结体中正,铸后精修,笔划刚劲有力,錾刻深峻,端正庄敬。整器枣红与栗壳皮色交错,配以口沿、阿拉伯文的局部鎏金装饰,案前赏之更觉辉灿华美。
名 称:明万历 掐丝珐琅双龙捧寿纹四方盖炉
成交价:RMB 2,99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4年春季拍卖会
年 代:明万历
尺:寸:H: 21.8 cm (8 1/2 in. )、L: 20.4 cm (8 in. )大明万历年造」
来源:
纽约苏富比,1976年1月17日,lot356;
纽约苏富比,2007年9月18日,lot136
此炉呈长方形,朝天方耳,四吞兽足,足的造型很像明式家俱中「几」腿的做法,呈弯曲的流线形,为典型的明中晚期铜炉造型。通体铜胎,采用掐丝珐琅工艺装饰,以宝蓝色珐琅料为地,口沿饰一周二方连续纹,炉身正背两面,掐丝饰双龙拱寿纹样,龙为花草龙,是嘉靖万历两朝常见的花尾龙,须发上扬,眼睛圆睁,猪鼻嘴,下有一周莲瓣装饰。炉身侧面同样以宝蓝料为地,饰花草纹,海水之上蓝色宝瓶中插戟挂罄,左右两侧各有尾鲶鱼,意寓「吉庆有余」。四足肩以掐丝珐琅装饰兽面。炉底满饰万历朝独有的勾云纹,底部中央嵌方型框,内书「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釉款。
整器造型优美,方正有度,用材讲究,珐琅料发色极正。纹饰布局细密整齐,排篦精细,层次鲜明飘逸,极富动感。长年的精心呵护,釉色深沈纯净,推光温润,当为明代万历时期皇室美器。
名 称:清乾隆 掐丝珐琅宝相花兽面纹鼎式炉、花觚一套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4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552,500
年 代:清乾隆
尺 寸: 鼎H: 46.5 cm、H: 52 cm ;花觚H: 36 cm H: 41 cm
注 释: 整套三供器型方正,胎体厚重,端庄古朴,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运用到珐琅器的制作中,画面繁缛满密,掐丝工整细腻,填釉饱满,色泽华彩绚丽,鎏金光亮,雍容华美,极尽奢华,具有典型乾隆宫廷珐琅器的艺术风格,当为「庶民弗得一窥」之清代皇室佛前香供御用精品,地位尊贵,且保存良好,殊世罕见。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载:「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旨着珐琅处做蜡阡一对,配成五供一分,钦此。乾隆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催长四德五德来说太监长宁传,旨玉玲珑馆文供佛前现供磁五供一分,着按尺寸成做,掐丝珐琅五供一分,随紫檀木座,赶年要得其换下磁五供,在法慧寺安供,钦此……珐琅处。」可见宫中对此式珐琅五供制作需求颇大。
乾隆雅好慕古,然亦求变。乾隆时期的工艺造型艺术及纹饰图案仿古器物风格,常取商周青铜器的典雅厚重及耳饰、足座的特殊形制加以融合,配以新的工艺技术与美学风格,在中国艺术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掐丝珐琅技术于乾隆时期达至巅峰,掐丝粗细均匀流畅,鎏金光亮,釉色艳丽洁净,色釉种类多样,形制不断翻新。本品即为乾隆朝珐琅工艺古今相合的翘楚之作,体现了「金光灿烂、厚重坚实」的典型特征,艺术价值极高。
名 称:清早期 铜筒式炉
成交价:RMB 1,38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4年春季拍卖会
年 代:清早期尺 寸:高: 8.6 cm ; 直径: 10.8 cm ; 1772.6g
款 识:常伴高斋
注释:此私炉形制极美,造型、比例及局部细节特征,都彰显温雅之风貌,是为清初文人炉标准器,辅之以精铜、妙款、皮色,为民间藏炉中少见精良巨制。
名 称:明 铜钵式香炉
成交价:RMB 1,15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4年春季拍卖会
年 代:明
尺 寸:高: 9.6 cm (3 3/4 in.); 直径: 15.8 cm (6 1/4 in.); 1982.4g
款 识:玉堂清玩
注 释:钵炉之形,载于【宣德彝器图谱】卷十七,图谱载此式为「大钵盂炉」,乃「照宋填漆大钵盂炉款式」,并陈设于各处寺庙佛前,显然被用作礼佛之器。
钵炉素雅凝练,在明清两代铸造颇多,且已非仅置于佛堂,亦用作文房案前陈设,在图谱记载的形制基础上,增添轮廓线条及款识等变化,可谓寓变化于法度之中,尤为藏炉者钟爱。
寄 语
铜炉鉴别如果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有许多值得人思考的地方,不是简单的真假判断就可以概括的。古董器物除了真假以外,还有精劣之分。铜炉的精和劣的判别,直观的就是器物表现的审美价值的高低之别,工艺材质的精粗之别,再深入一下就是铜炉文化内涵的多寡之别。如果认识不到铜炉品质精劣的客观存在而来评判真假,那都是人主观的臆想,其结果都是混乱不堪的。
在此呼吁大家多多交流、学习,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