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何尊:国之重器

2024-08-18收藏

一、何尊

何尊为西周早期盛酒器,器身呈椭方形,圆口外侈,四面中线起透雕脊棱,口沿下均棱脊间隔,颈饰兽型蕉叶纹,其下与蛇纹相结合,中段和圈足饰大兽面纹,全器纹饰以细雷纹为底。纹饰采用高浮雕手法,使兽面巨目利爪,粗大的卷角翘出器面。

何尊,西周早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底横20.2厘米、重14.6公斤,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器型上看,何尊器形上属于西周常见的三段式觚形尊。这类器物定名为尊是始于宋代,当时的定名应和觚类似为同,属于祼礼用器。何尊尊体为椭方形,器身四道扉棱,两道弦纹带将器身纹饰布局一分为三。器身上部为蕉叶纹和蛇纹;器身中部以扉棱为中心装饰4个高浮雕外卷角饕餮纹;器身下部以扉棱为中心装饰4个浮雕外卷角饕餮纹;主纹下均以雷纹填充,是商周常见的三层花装饰技法。

何尊是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青铜礼器,造型独特,大气典雅,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富有变化,尊体上圆下方,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尊作为专名,是敞口、高颈、圈足的大型酒器。由于酒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盛酒的青铜尊便成为先秦社会礼仪的象征。‘尊彝’也成为商周青铜礼器的通称,并衍生出现代汉语中的‘尊敬’‘尊贵’‘尊严’等词语。

二、铭文

何尊内侧底部的铭文(残损3字,现存119字),记载的是西周初年成王对一位姓何的宗族的训诫和勉励。成王追溯了先辈文王、武王的光辉业绩,并且继承其遗志,在成周(今洛阳)营建都城,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来统治民众。何姓宗族领受了成王的训诫和赏赐,铸造了此尊作为纪念。

何尊铭文:

隹(唯)王初遷宅于成周,復珷王豊(醴)祼自天。才(在)四月丙戌,王【言廾】(誥)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仇)玟王,肆玟王受兹【大令(天命)】(铭文有残,根据语义补全)。隹(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國),自兹辥民。’烏虖!爾有隹(唯)小子亡戠(識),【氏見】(視)于公氏,有爵于天徹令,敬享哉!助王龏德谷(欲)天,順我不敏。」王咸【言廾】(誥),何易(賜)贝卅朋,用乍(作)【?】公宝尊彝。隹(唯)王五祀。

何尊铭文拓片

「隹(唯)王初遷宅于成周,復珷王豊(醴)祼自天。」这句话意思是:「周成王初迁都于洛阳,使用醴酒举行祼礼对周武王进行祭祀。」

「才(在)四月丙戌,王【言廾】(誥)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仇)玟王,肆玟王受兹【大令(天命)】」这句话的意思是:「四月丙戌,王在京室训诫宗族子弟说:‘以前你的父亲辅佐文王,顺应天命’。」

「隹(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國),自兹辥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正告于天:我要在国家的中心建都,在这里治理百姓。」【逸周书.作洛解】载:「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周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何尊铭文可以和史书相对应。

「烏虖!爾有隹(唯)小子亡戠(識),【氏見】(視)于公氏,有爵于天徹令,敬享哉!助王龏德谷(欲)天,順我不敏。」。「爾有隹(唯)小子亡戠(識)」和大盂鼎铭文「汝昧辰」类似,均为「你们年纪轻,见识少」之意;这句话意思是:「呜呼!你们这些宗族子弟年纪轻,见识少,要以你们父辈为榜样,要有劳于天命,你们要恭谨的恪守,紧紧地跟随我的步伐。」
「王咸【言廾】(誥),何易(賜)贝卅朋,用乍(作)【?】公宝尊彝。隹(唯)王五祀。」。「何易(賜)贝卅朋」为宾语前置,即「赐何贝卅朋」。这句话意思是:「王训诫完毕,赏赐给何贝三十朋,何给【?】公做了这个尊。时间是周成王五年。」

何尊上的铭文大概说的是,周成王谋划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营建都城,对武王举行丰福之祭。四月丙戌日这一天,成王在京宫大室对各族宗子进行训诫,说:「从前你们的父辈为文王效忠,文王得以承受天命;之后武王又战胜了商朝,在朝廷向上天祈祷,说:‘我要以天下四方之中为都城,来统治人民(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你们这些年轻人,要看到父辈有功于天,务必敬重地进行祭祀。」

大臣何听了这番话,认为大王有恭顺的德行,能够顺应上天,教育了迟钝的自己。成王告诫后,还赏赐给何三十朋。当时流行贝币,一朋就是十贝。何用它来制作了这件宝尊,时间是在周成王五年。所以,这件铜尊就被称为「何尊」。

三、「宅兹中国」

关于周武王计划营建东都洛邑,周成王派周公主持营建的史实,在【史记·周本纪】等传世文献中都有提到。何尊的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的正确性。这段铭文与【尚书·召浩】【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料文献中的记载相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最弥足珍贵的是,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尽管与当今的国名「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但相互之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因此,何尊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中国」之源。

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

何尊,不仅记载了最早的「中国」,讲述了周文王、武王、成王的功绩。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周王朝早期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时代面貌。周武王为了加强统治力想要迁都至国家的中心位置以便对周围诸侯国的管辖,这里的「中国」体现出西周时期,人们认为国都要建在国家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国古人居中而治的政治观的表现。

学术界认为,「中国」最初是行政区划上的一个概念。古人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中国」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铭文上的「中国」也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 「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所辖领土,即「天下」的中心,是一个区域概念。

自何尊开始,「中国」二字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其所蕴含的意义,并不能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者地理坐标诠释,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因而,何尊的伟大在于它的铭文价值,仅仅两个字,却记录了辉煌的历史,承载着「中国」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