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作为早期人类文明中的共通瑰宝,在经历岁月长河后,在国外多数地区似乎随着时光的流转而逐渐淡出,唯独在中华大地上,它不仅未曾消逝,反而愈发璀璨,持续繁荣兴盛。
自古以来,在尧舜禹时代直至周朝,国内对玉石的开采热情达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详尽记载了国内诸多玉石的丰富产地,尤其是广袤的西部地区,自贺兰山脉蜿蜒向西,直至新疆之境,皆是优质玉石的摇篮。其中,钟山所产之玉,更被视为国之重器,珍贵非凡。 当时光流转至汉代,这些曾遍布大地的瑰宝,大多已难觅踪迹,几近绝迹。
在汉代,随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怀抱,玉石资源的版图迎来了新的拓展。源自玉龙喀什河的珍稀玉石,以及西域各国其他流域的瑰宝,纷纷踏上了通往中原的旅程。这些来自远方的玉石,极大地丰富了汉朝玉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其艺术品位。特别是和田玉,更是成为了宫廷御用玉器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在西汉前期,这些珍贵的玉石大多被严格控制在宫廷之内,鲜少流入民间,更添其神秘与珍稀之感。
尽管来自和田的玉石极为珍贵,其数量仍难以满足宫廷与民间的巨大需求。因此,自夏商周时期起便为人所知的。玉田,依旧在持续不断地被开采利用。这些历史悠久的玉田,主要包括(如蓝田、独山等),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玉石的深厚情感与悠久历史,为汉朝乃至后世的玉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支持。
一、提及荆山玉,其源头可追溯至长安之南,那里矗立着雄伟的秦岭山脉,而荆山便是这壮丽山脉中的一隅。据传,黄帝曾亲临此地,探寻并开采黄金,彰显其非凡的气魄与智慧。更令人瞩目的是,举世闻名的和氏璧,便是出自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山脉之中。随着时光的流转也带走了荆山的辉煌,从秦朝起,山中的玉石资源便逐渐显现枯竭之态,到汉朝时,更是几乎被开采殆尽,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追忆。
二、蓝田玉是中国四大玉矿之一的瑰宝,在汉代玉石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开采历史源远流长,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与变迁。蓝田所产的玉石,品质上乘,晶莹剔透,自古以来便深受皇室贵族的青睐。众多宫廷御用的精美玉器,以及达官显贵们手中的珍稀玉饰,都源自这片富饶的玉田,进一步彰显了蓝田玉在中国玉文化中的卓越地位与不朽价值。
三、中原腹地的独山玉,是在汉代迎来了开采的鼎盛时期。独山是屹立于秦岭东隅的灵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紧邻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活动的核心区域北方,使得其玉田资源得以早期被发现与利用。独山玉之美,在于其色彩斑斓,宛如自然界的调色盘,据现代科学研究,其色彩之丰富竟可细分为77种之多,实为罕见。正因如此,独山玉在装饰艺术领域大放异彩,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精美玉器,无论是宫廷的华丽装饰,还是民间的高雅配饰,都可见其独特魅力与不凡身价。
荆山玉、蓝田玉与独山玉,这三者均源自秦岭山脉,共同构成了秦岭玉石的璀璨篇章。而将目光转向西域,以和田玉为核心,则汇聚了昆仑山系的玉石精华,如皮山、子合等地均盛产美玉。在汉朝时期,玉石资源的开采范围已悄然扩展,不限于昆仑山系,更将天山山系的玉石资源纳入其中。在【汉书·西域传】的悠悠记载中,我们得以窥见鄯善国出产玉石的辉煌历史,鄯善国正是坐落于天山山系之中,为汉朝的玉石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贺兰山系的玉石也偶有发掘,为汉朝的玉石资源库增添了新的色彩,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补充。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玉石来源,则是通过外交渠道获得的——来自周边国家的进贡。在【汉书】与【后汉书】的丰富记载中,我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西北、西南的域外诸侯,在进贡之时,常常将珍贵的玉石作为贡品献上,这些来自远方的礼物,不仅丰富了汉朝的宝藏,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汉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其原料主要源自三大山系:秦岭、昆仑山及天山,而贺兰山系乃至域外诸侯的进贡玉石,则作为了不可或缺的补充资源。同时,汉朝的玉雕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尤以「汉八刀」技法著称,其风格简洁而精致,对后世玉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