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中山雅器 炉色香韵

2024-02-29收藏

「宫人寝室中,供有炉炭」

周礼·天官冢宰

「炉」之名最早记载于【周礼·天官冢宰】:「宫人寝室中,供有炉炭」。

香炉造物肇始于春秋,香文化的发源地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盖因楚地多潮湿,在室内熏香可以除晦、防霉、杀菌。

早期的薰炉只是一种高雅的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具,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铜炉则是以取暖和烧烤食物为目的,以出香为目的的薰炉最早出现在汉代。

·

香具随着熏香的出现

其种类也日益丰富

不仅材质上涵盖了

铜、瓷、玉等等

造型上更是异彩纷呈

无论是体现两汉

受神仙方术影响的「博山炉」

还是魏晋玄风盛行之下

「熏衣剃面」所用的「托盘三足炉」

其实质都是不同时期

人们追求精致生活的表现

唐•三彩贴花三足炉

大明宣德铺首簋式炉

铜香炉

铜香炉为铜制传统工艺品,铜香炉是铜做的焚香器具,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铜香炉虽然质地相同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铜香炉用途亦有多种﹐有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

千奇百态的炉形

香兽炉: 唐代为代表,极具美感,跳出传统炉体。惟妙惟肖。

鼎式炉: 源自于商周时期的铜鼎。通过佛教文化传播得到重生,凸显了庄严气度,象征着王权和神权的不可动摇。

簋式炉: 簋式香炉也是一种重要的祭祀和礼器的用具。体形圆润、深腹圈足,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复古感和趣味性。

钵式炉: 兴起于清初,受佛家文化影响的产物,因为钵是古时僧人的食器,通常都是矮形、圆腹、圈足、炉肩高挺、形制古朴、线条流畅。

冲天耳: 冲天耳炉也叫「朝天耳炉」,是宣德炉中比较常见的,且有名望的款式,一般都为乳足。有上达天听、崇敬尊上意蕴。早期都是供皇室使用。进入市井后,一般置于大厅、书房中。

朝冠耳: 最为吉庆的炉形。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戴官帽,后人把它引申为「加官晋爵、事业亨通」的吉意。

中山国与青铜器具

中山多美物。 中山国手工业生产发达,制铜工艺由来已久。中山国出土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其中不乏构思奇巧,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具。

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

中山三器,即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子资铜刻铭铜圆壶。这三件青铜器均体型硕大,造型别致,器型古拙,沉浑苍古,凝重而不失灵巧,朴雅而不失庄重。其中,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在众多文物中有着超然的地位,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文物之一。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大的铜铁合铸器,在它的外壁有469个篆字,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

错银双翼神兽

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错银双翼神兽,每一对的兽首扭转方向相反,皆为周身装饰有错银纹饰的青铜器。兽首高昂偏向一侧,双目圆睁,阔口微张,圆颈直扬,两肋生翼,前胸宽阔低沉,后臀丰腴隆起,四肢弓曲,利爪抓地,似欲奔突而起,雄奇而灵秀。周身纹饰统一而又多样,致微致精的刻画,给神兽平添了富丽和神秘的气息。错银纹饰和神兽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山雅器 本次上新

特别推出精品手工铜香炉

采用传统失蜡法铸造

与您一同体味其中的 「炉色香韵」

镂雕蝶戏莲纹盖炉

这款香炉为手炉。清•张劭【手炉】诗曰:「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松灰笼暖袖先知,说的就是放在袖子里的手炉。盖顶钮为球形,圆润可爱。盖上采用镂雕的蝴蝶戏莲花纹。格调高雅,精美绝伦,形、艺、韵、意俱佳,堪称工艺品中的珍品。

福禄龙龟瑞兽香炉摆件

龙龟背驮葫芦的造型。这种异兽形炉在唐代比较多见,极具美感,跳出传统炉体,惟妙惟肖。

蟠龙耳海龙纹三足炉

器型高大厚重,香炉顶盖镂空,鼓盖设计,配合卷云纹与浮雕龙形,香炉腹部刻画了精细的海水龙纹,龙张口喷水形成簇簇浪花,寓意风调雨顺,招吉纳祥。

龙座仿博山炉

汉代最有代表性的薰炉即为博山炉。博山炉上盖雕镂山峦之形,上有瑞兽、羽人、朵云等图案,炉腹为半球形,下承以深盘,盘中注水,喻意海中仙山。这尊香炉仿照汉代博山炉而创新,博山之下的柄以盘躯龙形代替,具有很强的空间感,海晏龙兴,十分祥瑞。

马踏飞燕摆件

甘肃的铜奔马造型为原型。造型矫健精美,昂首嘶鸣、疾足奔驰。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精确地把握了力学平衡,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

中山雅器,炉色香韵

- The End -

来源: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