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方诗琪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距离苹果发布iPhone 16系列等秋季新品已过去两日,「果链」的股价却一直表现平平。
9月12日,「果链三巨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股价涨跌不一。截至今日收盘,立讯精密报36.49元/股,微涨0.97%,歌尔股份和蓝思科技不涨反跌,分别跌2.28%和2.23%。
此次发布的一众产品中,被视为苹果首款AI手机的iPhone 16系列备受外界关注。尽管该产品搭载的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开放部分功能,但多家分析机构指出,苹果将会迎来一个比以往更强劲的换机周期。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便调整了iPhone 16系列的2024年预估出货量,从8700万至8800万部微幅上调到8800万至8900万部。
若苹果新机销量向好,背后的「果链」厂商自然也能跟着受益,毕竟对于多数「果链」企业而言,苹果业务仍是基本盘。
但随着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压力加大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增多,「果链」企业也和苹果一样,不再愿意「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何摆脱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已成为「果链」们最紧迫的发展命题。
AI 带来新增量
相较于普通智能手机,AI手机对硬件要求更高,需要配备专门的AI处理器或协作器,用于高效执行AI相关计算,以及更先进的摄像头来支持AI驱动的图像和视频处理功能。此外,AI手机要求更大容量的电池和更高效的电源管理系统、更先进的散热技术,以保证长时间续航和高负载下的稳定性等。
IDC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7年,预计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由2.34亿台增至8.27亿台。继5G手机后,AI手机有望成为新一轮换机周期的拐点。
尽管苹果的AI手机要到明年才会推出中文版本,但押注AI这一举动必然会吸引更多手机厂商跟进,从而诞生新的硬件需求,带动相关「果链」企业改善整体毛利率,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A股的「果链」企业尚未进入苹果的核心芯片供应链,多聚集在摄像头、电池、散热等领域。
界面新闻记者从产业链获悉,玻璃面板制造商蓝思科技主要向新款苹果系列提供前后玻璃盖板、摄像头保护盖板、金属中框和小件、后盖组装等。另外,iPhone 16系列新增的侧键被作为AI调动的入口,其外层蓝宝石材料也由蓝思科技提供。
蓝思科技此前在半年报中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智能终端,不仅直接加速了智能手机和PC的换机周期,更对产品设计、硬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算力提升对应的散热性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等,进而推动了相关产业链价值提升。
而从iPhone 16系列开始,iPhone的第二大组装商立讯精密,将会承担更多Pro机型的生产任务。今年7月,立讯精密已成和硕iPhone制造事业的最大股东。严格来说,现在iPhone EMS(电子制作服务)企业只有鸿海精密和立讯精密,两者的iPhone 16系列订单生产比重分别为55%-60%与40%-45%。
声学供应商方面,郭明錤早前调研报告指出,iPhone 16系列机型均将显著升级麦克风规格。作为iPhone 16的麦克风供应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受益于规格升级,每只iPhone 16的麦克风单价将较iPhone 15至少高约100%至150%。
另外一家领益智造主要为苹果提供包括散热模组在内的多种零部件。其在8月底的一场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公司的纯钛材质VC应用可以实现更轻、更薄的效果。公司的各类超薄VC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被多款中高端手机机型搭载,并实现量产出货。
「果链」企业「去苹果化」曙光初现
尽管苹果新机有望为「果链」带来更多规模增量,但考虑到国产手机品牌份额的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展现的潜在市场机会,「果链」们开始布局多元业务并积极扩大客户圈。
这当中,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三家公司在苹果供应链中拥有重要地位,对苹果业务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他们在「去苹果化」上的尝试,是许多「果链」企业的缩影——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将汽车业务视为重要的转型方向,歌尔股份则转投VR/AR产业。
今年上半年,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实现营收47.5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8.30%,尽管占总业务营收比重还不高,但增速已远超消费电子、通信业务。
蓝思科技也有不错的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288.67亿元,同比增长43.07%。其中,来自新能源车板块的营收达27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不足23亿元。非苹果客户的组装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盈利驱动因素之一。
早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系列发布时,蓝思科技就开始为苹果提供玻璃盖板等产品,是与苹果合作较久的供应商,但同时也是很早着手多元化布局的「果链」企业。
2021年,蓝思科技投资30亿元在湘潭建设蓝思智能终端智造一期项目,以手机组装起步,逐渐发展到智能穿戴、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蓝思科技的客户有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也有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大众等企业。
至于苹果耳机的主要代工企业歌尔股份,上半年,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38%,创下同期新高;营业利润为12.57亿元,同比增长230%,接近盈利水平的历史峰值。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今年上半年,A股「果链」上市公司大多业绩向好,营收与净利润双增。多家上市公司解释称,增长主要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明显复苏。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7亿部,同比增长13.2%。
同期,iPhone的销售业绩却表现欠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大幅下降。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苹果销量已跌出前五,排名前五大品牌均由国产品牌包揽。
在此背景下,蓝思科技、歌尔股份今年也在向华为三折叠手机供应玻璃盖板、DECO装饰件、喇叭等零部件。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与苹果iPhone 16于同日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果链」企业的「去苹果化」,并非完全抛弃苹果业务,而是在保持固有苹果业务平稳发展的同时,开拓有望成为新增长点的业务。
虽然对单一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会给「果链」企业的经营埋下隐患,但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品牌之一,其订单规模巨大。谁能成为苹果的供应商,就意味着拥有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
与苹果合作,「果链」企业还能获得技术提升,并借助苹果强化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以立讯精密为例,2020年立讯精密切入iPhone组装业务,2023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达1971.83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了约1.4倍。2020年至2023年,该公司来自苹果的收入甚至不降反升,从69.02%增加到75.24%。
但当「果链」过分依赖苹果时,也会存在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可能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风险。要知道,苹果对供应链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标准,「果链」企业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以蓝思科技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达到35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的48.8%。过去几年间,蓝思科技每年大概要投资60亿元用于购置新的资产。如果退出苹果供应链,这些固定资产和设备预计会给企业造成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此外,拓展新业务也并非一蹴而就,像歌尔股份涉足VR/AR产业已有十余年,至今未能给公司带来突出的业绩增长。
整体来看,「果链」企业仍然有必要抓住苹果这轮更新周期,只是苹果不再是「果链」企业的唯一选择,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点与维护「果链」名头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