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市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通过融资获得发展资金,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并不满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而是一味地沉迷于资本运作中,出奇制胜,甚至将上市公司当成了私有财产,只有在无力挽回的情况下才考虑将其转手。
尤其是借着上市这一机会坐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的地方国企,借着资本风头更劲,甚至一度成为资本运作明星。
申科股份便是这样的借着国企坐上资本风头更劲的列车的企业。
然而这趟「列车」并没有继续行驶下去,在连续12年的亏损后,申科股份实际上控制人只好闭上眼睛,试图通过将公司股权出售来实现盈利。
申科股份的「无奈」。
申科股份上市12年间,不仅没有按照IPO时董事会所承诺的那样帮助公司促进发展,反而迟迟无法扭转持续亏损的局面,甚至到最后连「将就」都没办法。
首次在证监会网站上看到申科股份IPO审核进程的公告时,就有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心怀憧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IPO审核时间总是遥遥无期,心急的投资者只能将目光望向其他更具潜力的投资公司。
终于,在经历了6年的等待后,2017年6月,证监会终于批准了申科股份的IPO申请,公司借壳上市成功。
想必此时的投资者都为申科股份只有一年的「上市」时间的短暂而感到惋惜。
然而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揭上市公司真实面目后,投资者反而觉得自己当时的「头脑发热」所购买的股票为自己带来了无尽的悔恨。
因为在上市后发现,申科股份IPO时所承诺融资4400万要完成的项目,只有完成了不到1/5。
而申科股份最初募得的4400万也早已转为企业用于流动资金,而非用于公司发展。
自上市以来,申科股份的经营情况不仅没有像投资者期待的那样逐年递增加好,反而在上市前夕的业绩基础上,逐年递减,亏损额比较突出。
在上市前的2016年,申科股份的营业收入为1.44亿,亏损额为92.14万。
然而在上市第3年,申科股份的营业收入已经减少到1.32亿,亏损额也增至1300万。
到了上市第5年,申科股份营业收入又减少到1.19亿,亏损额增至2000万。
直到上市第8年,申科股份的营业收入为1.09亿,已没有了持续盈利的机会,亏损额直逼1亿。
即使在之后的2020-2023年间,申科股份也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甚至在这期间,申科股份凭借自身运营仍然在持续亏损,经营模式毫无改变。
即使在2020-2023年间,虽然每年都获得微利,但是营业收入仍然没有突破新规所设定的每年营收必须突破3亿的门槛。
投资者想要获得盈利都难,更何况申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作为实控人,何全波自然不能坐吃山空,他和申科股份的其他股东还想要继续享受股东分红带来的回报。
要想再次实现盈利,重组无疑是一个时机不错的选择。
借国企上位。
国企上市无疑是企业融资发展的有效举措,但是对于借国企上市的私企来说,上市也很有可能成为企业盈利的「绊脚石」。
在借壳上市的情况下,原本的上市公司也无疑成为国企的「跳板」,在新的经营管理者入驻后,原本的股东自然是要尽量套现,以免之后的股价波动。
然而何全波起初却并没有选择给自己和儿子套现的小节,而是选择尽量保全原有股东的利益。
正是因为何全波这样的举措,才为他获得了借壳上市的机会。
但是对于如此「良心」的何全波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他为什么这样做,其实何全波一开始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借壳上市来获得利益。
但是事件的走向却在不断向我们揭示,何全波并没有料到。
2010年,何全波将给他儿子何剑南经营管理权,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2010年,何全波凭借20%的股权获得了申科股份的控制权。
但是在接下来的6年里,由何全波担任董事长的申科股份每年的营收都在减少。
也正当何剑南在2016年拿下公司管理权后,申科股份就立刻进行了股权转让,最先出手的是何全波,他在2016年将股权转让给他自己所创办的浙源投资有限公司。
浙源投资公司是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何剑南当时持有该公司的60%股权,何全波持有40%。
这也就说明,何全波手中控权的丧失实际上是为了给何剑南创造资本。
因为在转让股权的协议中有约定,在转让完成后的一年内,浙源投资将以股权作价向何全波支付7.5亿的现金。
在何全波将控权转手后,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了何剑南。
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何剑南成为控股股东,并用所得作为发展资金,将申科股份的营业收入提升至2.3亿。
然而好景不长,虽说2016年何全波成功套现7.5亿,但是在接下来的5年里,申科股份效益只增不减,无论是何剑南还是何全波都未有提现的机会。
2019年,何剑南从何全波手中收回10%股票后,就将控股权的20%卖给了他的母亲司捷,剩下的70%也后来售卖给了他所创办的南波投资有限公司和司捷手中,何剑南成为了南波投资的代持人。
何全波的无奈。
2022年9月,何全波出售其手中持有的社科股份的控股权,尽管他将控股权转让给了司捷,意味着在出手后,他仍然是申科股份的控股股东,但是他此时的身份仅仅只是一名投资者。
在这次股权转让中,股价为10.88元/股,交易总额为1.5亿元。
不能不说,何全波的这次交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12年来,申科股份的经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多年来的持续效益不佳,何全波对未来的预期也逐渐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套现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在这次成功转让股权后,在申科股份的第13年,何全波再次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出售自己的股权,然而这次股权转让对象再也不是他所创办的公司,而是他所创办的公司的两个股东之一。
这次股权转让价格比第一次股权转让价格便宜许多,仅为5.79元/股,总价为1.45亿。
然而即使是如此便宜的价格依旧无人问津,这使得申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只能选择在交易所挂牌出售。
现如今,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依旧无人问津,眼看着距离挂牌出售的有效期越来越近,何全波只能一降再降,减少股票数量,同时通过降低股票价格来刺激买家。
最终,何全波以仅卖出不到一半股票的价格,换来了近9000万的现金。
无论是何全波,还是何剑南、司捷,现在都只能黯淡收场,在卖出股权的同时,也将公司的控制权卖出去,今后的「皇帝」将换为肯接手的企业。
结语
申科股份「皇帝」换为肯接手的企业,与其说是何全波感到无奈,不如说在公司长达12年的亏损中,暗示着公司实控层对于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缺乏信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及时抽身,给日渐衰落的公司寻找一条生路。
纵观申科股份的12年上市时间和经营情况,可能除了圈钱,董事会没有考虑过其他情况,毕竟他们在借壳上市时所签署的协议中就有明确规定,只有在公司经营良好、各方面财务数据符合接入信息的情况下才能接入。
显而易见,在他们看来何全波将控权转手给何剑南和司捷后,公司的经营情况根本不能达成协议上的要求,反而在劝告和警示之后,他们还是将公司的接入信息完全隔绝,这势必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如此看来,申科股份的今后发展恐怕会更加艰难,毕竟在公司控股权即将转让的情况下,管理层的经营能力无法获得保证,年轻的何剑南显然无法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能够扭转申科股份的也只能是行业趋势。
延伸观点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往往与国家环境、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息息相关,如果国家有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无疑会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而如果市场环境或行业趋势改变,那么企业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跟着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生产模式和产品性能等方面,才能保证企业仍然能够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所以,企业不能一味的沉迷资本运作,毕竟市场环境时时在变,只有企业自身发展抓得牢,才能在市场环境变化中保持一份稳定,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应该只盯着股市的波动,重视公司基本面,在公司发展上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当然,投资者也要更加重视这些,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短期股价波动,也要考虑公司的长期基本面变化,不能被短期的重组承诺所迷惑,同样也要考虑股东是个掘金者还是个盗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