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化安置剑指房地产市场需求痛点,货币化安置政策资金来源有哪些?
在房地产市场面临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于10月17日发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货币化安置"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政策计划通过货币化安置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尽管规模相较2015年至2017年间的1800万套棚改项目较小,但仍被视为一项积极信号。
货币化安置政策的推出,旨在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痛点。在过去的棚户区改造中,货币化安置曾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显著需求,一度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市场对货币化安置政策的需求再次显现。通过货币化安置,政府不仅希望推动城市的更新改造,还希望提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活力。
货币化安置政策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此次政策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商业银行贷款。在这些资金渠道中,政策性银行贷款将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则为具体的改造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然而,资金来源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仍需高度关注。财政部已确认地方债务置换将是近年来最大规模,预计将超过6万亿元。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提供资金支持,也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
此外,政策还提到了扩大"白名单"房地产项目的信贷支持,计划从目前的2.23万亿元增加到年底的4万亿元。这一措施旨在为优质房地产项目提供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加速未完工项目的竣工,以提振市场信心和增加市场供给。
尽管政策信号温和,中国股市仍在震荡,房地产ETF大幅下跌,显示市场对政策的效果持观望态度。海外对冲基金的止盈可能接近尾声,内地散户买盘放缓,但股市短期下行空间有限。市场的关注点逐步转向刺激措施后的数据改善和全国人大财政细节。未来,随着财政措施的逐步细化,市场有望看到更多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成效。
货币化安置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压力的回应,也是在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之路。通过合理有效的资金调配,政策有望缓解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痛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预期。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仍需时间检验,市场各方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关注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和后续措施。未来,在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并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