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Erin
9月10日一早,美国众议院最终以306比81的结果,将【生物安全法】推进至下一个立法阶段的消息,就登上了业界热搜,与法案直接相关的药明系、华大系成为议论的焦点。
然而,或许是发酵已久,这一消息在今天的二级市场并未溅起多大水花。截至9月10日下午收盘,药明康德A股下跌5.38%、H股下跌10.43%,药明生物下跌3.88%,而华大系两家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跌幅仅在2%左右。
不过,看似情绪稳定的二级市场,却释放出可能更加寒冷的信号,市场对于CXO的预期,是否已经跌至谷底?
毕竟,伴随中报季的结束,国内CXO行业再难掩颓势。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三家头部公司纷纷交出营收净利双下滑的答卷,曾经的明星公司美迪西、博腾股份净利润水平甚至跌到行业末流。A股30家CXO上市公司的整体市值相距年初,已经蒸发1800多亿元。
靴子落地后,市场冷淡的反应与CXO深陷泥沼的业绩,不管是因【生物安全法】还未到立法的最后一步,还是已经失望至极,都提醒CXO公司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必须从「清醒梦」中睁眼,回归现实,低质量、卷价格式发展必不能长久,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
业绩谷底
二级市场对于CXO行业的低落情绪,其实与今年上半年CXO企业交出史无前例的最差业绩不无关系。
E药经理人根据同花顺财经数据统计,A股30家CXO上市公司,半数企业交出了营收同比下滑的答卷,其中美迪西、凯莱英、博腾股份下滑幅度超过40%。如果从净利润角度来看,境况则更加惨烈,仅有8家企业实现了正向增长,甚至还有8家企业出现亏损。
跌至谷底的业绩情况,让悲观情绪弥漫整个CXO板块,截至今日下午收盘,今年以来这30家CXO公司总市值蒸发了1800多亿元。年初还有人哀叹药明康德成A股最后一家千亿市值CXO公司,如今看着总市值仅剩1085亿元的药明康德,却只能祈求其别再跌出千亿市值俱乐部。
而如果分赛道来看,无论CRO、CDMO,无论国内国外,无论大中小企业,说业绩集体败退可能过于苛刻,但似乎都遇到了绕不开的困境。
A股市值最高的四家CXO,无一逃过营收下滑的命运,凯莱英的收入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40%,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了70%。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净利润降幅也达到20%和64%。仅有康龙化成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41.63%。
但康龙化成的整体毛利率也有所减少,上半年为33.39%,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其最「伤」的大分子与GCT服务,毛利率为负数,也就是亏本运营。
CDMO龙头九洲药业,即使因GLP-1多肽概念在上半年创下无数高光时刻,也并未遭遇净利亏损,但其难逃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境遇,其中,营业收入为27.64亿元,同比下降15.07%;净利润4.75亿元,同比下降23.62%。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收入占比超70%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九洲药业,其境外收入在今年上半年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一地鸡毛的业绩同样出现在各赛道腰部的上半年财报里。
在CRO赛道,曾经被称为「科创板CRO第一股」的美迪西,业绩惨烈程度堪比管理层动荡的睿智医药,甚至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40.23%;归母净利润亏损约7023万元,同比下降142.27%。
昭衍新药的业绩同样如此,上半年营收8.49亿元,同比减少16.08%,归母净利润亏损1.72亿元。
在CDMO赛道,博腾股份则成为CXO板块净利润亏损最多的公司,上半年亏损面高达1.7亿元。
追溯CXO行业业绩「集体败退」的原因,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承压,募投管退的艰难,成立已久的创新药企「降本增效」,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需求不够,每家CXO似乎都将自身业绩困境,归咎于另一赛道的订单不足。
然而,外因固然可怕,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逻辑。
这一点从多家CXO的财报数字上也不难窥得。就像康龙化成整体毛利率的小幅下滑,美迪西的2023年年报中也释放出同样的信息——两大业务「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客单价分别下降36.81%和23.59%。
客单价下滑意味着盈利能力的减弱,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美迪西中报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价格下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
不仅是美迪西,头部如凯莱英,腰部如昭衍新药,「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订单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也几乎是大中小型CRO、CDMO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在CGT CDMO领域的和元生物,都直言「市场订单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难掩发展困境。
其实简单来说这也是过往CXO行业「价格战」,内卷严重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行业景气时,订单需求旺盛,人人都可分一杯羹;然而进入市场下行周期,头部CXO企业,尚且能通过积累的粘性客户不愁生存,但营收、净利必然不复从前;腰部企业维持存量已是艰难,新订单难能可贵;尾部,价格成本、技术皆输,最终只能亏的亏、死的死。
但行业也必须直面一个共性问题:低质量、卷价格式发展必不能长久,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如今的艰难处境有几分来自曾经未能「居安思危」?
另一方面则是内忧外患,国内融资环境持续低迷,来自国内的订单增量已经到达天花板,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生物安全法】的「黑天鹅」事件未来只多不少,CXO们必须寻找的增量空间,在哪?
CXO自救逻辑
但也可以看到,CXO行业中不乏好学生。半路转型的ADC CDMO东曜药业,上半年成功扭亏,其CDMO/CMO 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14亿元,同比增长144%。同在ADC CDMO赛道的药明合联,上半年也实现营收16.65亿元,同比增长67.6%,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75.5%,其毛利增幅更是达到133.4%。
两家企业成绩单的背后,其实是难以打破的专业壁垒。
据悉,不仅是大规模生产能力,和满足世界各地的GMP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东曜药业还搭建了一地化·端到端的抗体、ADC服务平台。针对XDC项目,东曜药业能够将从抗体DNA序列至IND申报的标准行业时间平均至<15个月。2023年,东曜药业还曾与糖岭生物达成合作,共同开发GL-DisacLink ADC糖定点偶联技术平台,提升其CDMO服务能力。2024年上半年,东曜药业新增项目20个,其中17个为ADC项目。
药明合联同样继承了药明康德CRDMO的风格,不仅采取「All-In-One」的后期开发策略,即拥有全球范围稀缺的ADC/XDC同园区一站式生产基地,还不断进行技术迭代,针对新靶点、新连接子、新载荷分子类型布局各类技术平台。同时,药明合联还推进「全球双厂生产」战略,在新加坡布局生产基地,满足客户全球供应链需求。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药明合联已累积递交71份IND申请,累积早研项目数538个,实现11000个分子的早期开发等里程碑,当前进行中的综合项目达167个,后期项目(临床II期、III期)29个,形成了接力布局。根据其目前订单完成周期计算,将保证未来两年至少大双位数增长。
有意思的是,药明合联在业绩电话会上还表示,目前没有看到有客户因为生物安全法的原因转单,公司也在持续与客户沟通现状,使客户清楚事件的动态变化。
两家企业的例子告诉行业,在核心业务领域「精细化、细分化、专业化」,有精耕明星生物技术赛道的实力与经验,也能逆势获得高增长业绩与股价。甚至面对美国【生物安全法】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不失风险抗衡的能力。
当然,诸如美国【生物安全法】的危机已经发生,还有CXO企业选择「曲线救国」,不再局限于美国,拓展更广泛的海外市场。
例如在今年五月,凯莱英宣布取得辉瑞位于英国的Sandwich Site工厂,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另一家龙头康龙化成,虽然欧洲市场在上半年收入中仅占到16.87%,但欧洲客户(含英国)收入增长10%,去年增长24.4%,成为新的业绩亮点。
当然,全球巨头的发展路径也值得借鉴。在2023年,国际巨头徕博科就将旗下临床开发业务Fortrea分拆上市,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集团内部管理链条,也让Fortrea的发展更具敏捷性。
此外,也可以看到国内制药行业的投融资仍然艰难,但政策端已经发力。前有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鼓励投融资,后有科技部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近期,【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也相继出台,探索「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为国资的风险投资「松绑」。
不管是精耕实力,还是拓宽市场,亦或是寻找敏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深陷业绩泥沼的CXO企业来说,虽然短期内跳出困境并不容易,但真正的企业经营之道,需要在安稳度日中「居安思危」, 夯实竞争力,在市场波动周期中,稳步前行,即使偶遇「黑天鹅」降临,也能用战略眼光与硬实力,打败开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