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饲养员化身 「熊猫人」,揭秘野放背后的震撼挑战!

2024-09-12动物

一、熊猫野化的重要性

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野化放归对于其种群的复壮至关重要。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虽增长到近 1900 只,但由于自然地理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大熊猫被分割成 33 个局域种群,其中 18 个种群的数量不到 10 只,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

栖息地的破碎化使得被隔离的种群之间无法实现基因交流,导致局域小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加快了濒危小种群消失的速度。要保护大熊猫这一物种,就必须保护其所在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物种内部遗传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保护大熊猫主要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而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经过野化培训后放归到野外濒危小种群,成为了两种保护方式的连接点。通过野化放归,可以改善野外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的复壮。

例如,2006 年雄性亚成体大熊猫 「祥祥」 经过独立野化培训后放归野外,但不到一年因与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和食物从高处摔落重伤致死。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野化放归面临的挑战,但也促使科研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野化培训方式。2010 年熊猫中心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并首次提出 「母兽带仔」 的野化培训新方法,为大熊猫野化放归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熊猫人的诞生

(一)为何变身熊猫人

大熊猫野化放归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为了避免大熊猫对人类产生依赖,饲养员们不得不变身 「熊猫人」。在野化培训过程中,大熊猫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与人类的接触,以便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如果大熊猫对人类产生了依赖,它们在放归野外后可能无法独立生存,面临着极高的生存风险。

因此,饲养员们穿上熊猫伪装服,喷洒熊猫尿液或涂抹粪便,让自己从视觉和嗅觉上都更接近真正的熊猫。这样可以在给母兽投喂食物或给幼崽做必要体检时,「迷惑」 大熊猫,使其不会对人类产生警觉。通过这种方式,饲养员们能够在不干扰大熊猫自然行为的情况下,完成必要的工作,为大熊猫的野化培训提供保障。

(二)熊猫人的装备

熊猫人的伪装服是他们进行野化培训工作的重要装备。这些伪装服不仅在外观上与熊猫相似,还散发着熊猫的气味。衣服上喷洒的熊猫尿液和涂抹的粪便,是为了掩盖人类的气味,让大熊猫难以察觉 「熊猫人」 的异常。

伪装服的制作也有讲究。据了解,有些伪装服会采用特殊的材料,使其更加耐磨,适应野外的复杂环境。同时,为了穿脱方便,伪装服上的纽扣或拉链会被改成魔鬼粘,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出现卡死或失灵的情况。

除了伪装服,饲养员们还会佩戴头套和面罩,进一步增加与熊猫的相似度。这些装备不仅让饲养员们在外观上更像熊猫,也为他们在野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在与野化培训的大熊猫接触时,熊猫人的装备成为了他们与大熊猫之间的一道 「隐形屏障」,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不影响大熊猫的自然行为。

三、野化培训的过程

(一)母兽带崽法

母兽带崽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野化培训方式。从出生起,幼崽就跟随母兽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在大自然中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天敌等生存技能。大熊猫妈妈作为有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 「老师」,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传授给幼崽生存本领。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在于充分利用了大熊猫的自然行为和本能。过去,饲养员几天也教不会熊猫爬树,现在熊猫妈妈用嘴把宝宝往树上一拱,熊猫宝宝两次就学会爬树,可见母兽带崽的方式更符合大熊猫的学习特点和生存需求。同时,母兽还能教会幼崽如何识别和应对野外的各种危险,为幼崽未来在野外独立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的两个阶段

  1. 在第一阶段,幼崽刚出生至一岁左右,生活在 2000 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培训圈内,主要食物为妈妈的母乳。这个阶段,幼崽主要跟着妈妈学习爬树等基本技能。为了避免幼崽对人类产生依赖,饲养员在进行必要的接触时,会穿上熊猫伪装服,还会在衣服上喷洒母兽的尿液或涂抹粪便,让自己从视觉、味道上都和真实的熊猫更接近,以此 「迷惑」 幼崽。饲养员会全天不间断视频监控幼崽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当幼崽长到一岁左右,食物逐步由母乳过渡为竹子,随即进入野化培训的第二阶段。工作人员会将熊猫母子转移到面积更大的野化培训圈,这里与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毗邻,属于完全的自然环境,面积可达 20 万至 30 万平方米。在这个阶段,幼崽开始跟着妈妈自主采食,学习躲避天敌、寻找水源等技能。饲养员需要密切关注熊猫母子的一举一动,每天在野外进行巡逻,一圈走下来要 4 个多小时,有时遇到大雨、大雪,他们要在野外跋涉一天。其间,饲养员要完成多项复杂又琐碎的工作,比如根据母兽佩戴的 GPS 项圈找到它们,远距离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和精神状态,避开幼崽,单独引开母兽为其投喂精饲料补充营养,定期收集母兽佩戴的录音笔数据,分析它们的活动规律,同时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带回去等。

四、熊猫与熊猫人的互动

(一)熊猫对熊猫人的反应

当熊猫看到熊猫人时,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熊猫会像 「淘淘」 一样,立刻爬上树躲避,或许它们感觉到了这个 「熊猫」 的异样,但又无法确切地认知这并非真正的同类。还有的熊猫则会露出一脸懵的表情,仿佛在说:「这是啥呀?怎么和我长得差不多,又有点奇怪呢?」 就如同饲养员为新认识的熊猫穿上道具服假装同伴时,熊猫们被这突然出现的 「大个头」 弄得不知所措。它们可能会在心里犯嘀咕:「这家伙到底是谁呢?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同类。」 对于熊猫幼崽来说,熊猫人的出现更是充满了未知和好奇,它们在困惑的同时,也在努力理解这个世界。

(二)熊猫人的趣事

饲养员们扮成熊猫人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为了给熊猫检查身体,几位饲养员穿上熊猫道具服,假装成熊猫的同伴和它坐在一起。熊猫一开始被这体型比自己大很多的 「同类」 吓得不轻,只能乖乖地听从 「安排」。称体重时也老老实实,十分乖巧,完全没有了平时调皮耍赖的样子。还有的时候,熊猫看到熊猫人会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反应。比如有只熊猫看见人偶熊猫时,吓得撒腿就躲在了竹子林后面,神情紧张,仿佛在想这是个什么庞然大物。当人偶熊猫开始走路时,这只熊猫快速跑到门口,竟然整个身体爬上了门,一只爪爪还不停敲着门,仿佛在向饲养员求助,那画面既成熟又落寞,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有趣的互动不仅展现了熊猫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看到了饲养员们为了照顾好熊猫所付出的努力和创意。

五、熊猫人的艰辛与快乐

(一)面临的危险与困难

熊猫人在野外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危险与困难。首先,他们可能会遭遇凶猛的野生动物。在野外,大熊猫的栖息地周围可能存在着狼、豹等猛兽,这些动物对熊猫人和大熊猫都构成了威胁。熊猫人在巡逻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受到野生动物的攻击。其次,恶劣的天气也是他们经常要面对的挑战。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行走艰难,还可能会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有一次,山上大风呼啸,牟仕杰和同事突然听到奇怪的响声,紧接着一棵大树就倒在了两人中间,还有石头从上方滚落下来,幸好两人躲避及时才没有发生意外。此外,「不听话」 的幼崽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比如熊猫 「琴心」 在接受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时,曾 5 次打洞钻出了野化圈的电子围栏,有几次甚至白天 「出逃」,晚上回来找熊猫妈妈。牟仕杰和同事只得扩大搜索范围,密切关注它的安全,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

(二)熊猫越野的喜悦

为何大熊猫越野时熊猫人会开心呢?这是因为熊猫人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大熊猫能够成功野化,回归自然,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的复壮。当看到大熊猫在野外能够自主觅食、躲避天敌,健康地生活时,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大熊猫越野意味着它们已经掌握了在野外生存的技能,能够独立生活,不再依赖人类。这不仅是对熊猫人工作的肯定,也为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做出了贡献。熊猫中心野外生态研究专家张明春介绍,将熊猫放归到野外,需要对野化熊猫的生存能力、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其放归后能够自主觅食、躲避天敌。只有这样,才能让大熊猫真正融入当地种群,实现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大熊猫越野时,熊猫人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六、未来展望

熊猫野化工作无疑是一项极具重要性却又充满艰巨挑战的任务。

从重要性来看,野生大熊猫种群虽有一定数量增长,但仍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小种群濒危等严峻问题。野化放归作为保护大熊猫的关键举措,对于恢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改善遗传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维护。

然而,其艰巨性也不容忽视。在野化过程中,无论是熊猫人面临的野生动物威胁、恶劣天气挑战,还是幼崽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都为野化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更加凸显了野化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期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大熊猫野化的研究和实践将更加深入。例如,不断改进的监测技术将更好地跟踪野化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野化培训方法也将持续创新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能力。

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熊猫野化工作。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投入、科研机构的努力,还是社会大众的关注,都将为熊猫野化工作注入强大动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大熊猫成功野化放归,融入野生种群,为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大熊猫的美好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