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一个红山动物园饲养员的自我修养

2024-04-03动物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2024年初春,我们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度过了两天的时间——为的不是单纯的游赏、玩耍、观察、学习或奇遇动物。这一次,我们是为了「人」而前往。


「红山动物园」,在当下大众普遍的认知里,已经是国内动物园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了。无论是在救助、饲养、展示、区域设置、文教等各个层面上,他们都以动物的族群、个体特质和福利获得为先,得到了众多不同年龄段动物爱好者甚至专业动物研究学者的肯定与簇拥,甚至还因为园内许多「明星」「顶流」动物的影响,一次次「出圈」。


网上广泛流传着诸多红山森林动物园各个动物活动区域里,手写、手绘的游客指南及动物习性宣传展板或指示牌,创作风格迥异,却皆是扑面而来的朴素和亲切——这些一笔一画、「说人话」的讲解和普及方式,不仅仅有一幅亲民、幽默、轻松的外壳,其内里更充满着对动物——甚至植物——的尊重、维护,是无限遵循「生命」本来的野性和自然规律的。


若去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参观游览,有一些「规矩」现在于大众而言几乎是心照不宣的了:比如不要投喂动物、不要拍击玻璃、不要高声尖叫等,其中有一条甚至颇具「游戏」性质,大意是,大家可以适当携带着「开盲盒」的心态前来,因为根据季节、时刻、当天的温度、湿度、阴晴,以及动物当时的作息习惯或动物个体的活动选择……各种因素综合叠加起来,每一次游客来红山可能看到的、发现的动物几乎一定都是不确定的。


总之一句话:在红山,动物的自主选择是高于绝大多数其他因素而存在的——人为的管理、看护、救助、饲养、设计等也都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所谓「众生平等」讲起来当然是一句不太费力的口号,但若要在一间当代城市的动物园里,践行一种「以保留和释放野生动物的习性、天性」为首要原则的理念,其背后必不可缺的,是人,人的信念、自持和日复一日的反思、行动。


想要深入了解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何以在现代动物园管理与建设中拥有如此不羁而坚决、正义而有效的姿态,日夜工作一线的动物饲养员无疑是绝佳的采访与观察对象。


在红山的两天里,我们有幸深入了三位饲养员的工作环境中,在他们的引领下重新认识了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也在他们的讲述中一次次得到了强烈的震动——事关「我们与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一间动物园要为了什么而存在」「人,该如何在自然与万物之中自处」。

一个红山动物园饲养员的自我修养

策划:王柅柅

采访:吕彦妮、刘珂岑

撰文:吕彦妮



「我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个工作有什么值得自我赞美和肯定的,这些送来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是因为人的活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伤害,所以需要被救助」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主管陈月龙


陈月龙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们红山每年大概要救助的动物个体在一千个上下,基本上平均每天会有两、三个个体被送来,四月到十月之间是高峰期——因为那段时间是鸟类繁殖的季节,会有更多的幼鸟因为种种原因被送来。现在这个季节,每天就会收一个或者两天收一个。


我们红山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你也看见了,空间就这么大,这个洗洗涮涮、消毒、备菜的工作台一扭头就看见南京站了,已经紧挨着动物园外墙了,扩都没地方扩。刚才门口你进来那块跟工地一样的区域是在盖的新的笼舍。我们长期有六百个动物个体在这里接受救助、治疗、训练和软放飞,所以笼舍的布局必须要精心考虑。


与「南京站」相邻的工作台 ©王柅柅


这里有一个看起来最不起眼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一般管它叫「住院柜」,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医院的ICU。你看这上面贴着白纸的,都是有动物在里边的。你现在看不到它们,因为要给它们一个相对封闭的有安全感的空间。你后面去采访其他饲养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告诉你,要给动物更大的空间、更多自由活动的选择,我们这里不是这样的,我们会在这个救助阶段给它们比较局限的空间,比较少的选择,因为来的动物都是需要休养和救助的,它们在里面相对踏实,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它们消毒、检疫、隔离、观察它们吃东西和排便的情况,也观察它们的行为姿态。


动物不会亲口告诉你自己哪儿疼,甚至你都不能直接地观察它,要偷偷看它——野生动物是这样的,它如果有点毛病,你再使劲儿注视它的话,它一定是尽可能不让你看出来它的,因为在野外一旦你表现出弱的征兆,就非常容易激发起捕食者的捕食行为,所以这种「掩饰」就是它求生的本能,它就得装着自己跟没事儿似的,才能活下来。你就必须偷偷地、安静地透过这个小缝隙观察它。


也有一些个体,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可能不太行了,那在这里,也是你可能可以最后为它做的一点事——就是给它一个安静点的、舒适点的环境。


既安静又有安全感的「住院柜」©刘珂岑

「病例」必须写得非常细致,你看到的这个写着「12死2鱼」「14死3鱼」的「死」是指泥鳅,泥鳅要处理一下,活的它们会有点不好吃到,太滑了。接受救助的动物的「不吃」问题很复杂,讲究太多了,你也得分析它为什么不吃:因为疼不吃?因为害怕不吃?因为消化系统有问题不吃?因为食物不合适不吃?因为环境没信任不吃?根据个体的情况,也根据经验,你就试吧。


给鸟类准备食物的时候,通常会喂灰鼠,还会给它们做啄活食的训练,就是我要确保鸟将来放出去,知道怎么捕捉猎物。


记载详细的「病例」 ©刘珂岑


这个区域就是「猫头鹰学校」,养了好多小猫头鹰。我们这里救助量最多的是斑头鸺鹠——一种小猫头鹰——每年能救个七八十只,都是落巢雏鸟。每年春天,我们就把这间笼舍空出来,让这些都在青少年状态的猫头鹰在一起学习交流。你要让它们多跟同类在一起,不要让它们老跟人在一起。【哈利·波特】里头的猫头鹰站人肩膀上又帮人干这个又帮人干那个,我要想养,每一只送到这里的猫头鹰我都能养成那样,但这是错的。


我们救助野生动物的原则是让它来的时候是一头猫头鹰,放出去的时候还是一头猫头鹰——而不是它以为自己是人,或者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猫头鹰。这种动物的认知偏差是我们必须要规避的。我丝毫不享受这些被救助的动物跟我变亲近这件事。

「猫头鹰学校」学员的「毕业」放归 ©梦爽周


所以我从来不给这些动物起名字。它们都是要回到野外去的,为什么要给它们起名字?我们这里有一些个体救助完成后如果无法放归野外,就会留在救助长期饲养,其中如果有适合展示、有机会展示且动物本身不会因为被展示而带来太大压力的,就会转入我们红山动物园的本土保育区长期饲养。


我觉得这些动物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帮助它们康复这事儿,我也只是稍微做了点努力。你唯一想对这些动物们做的就是欣赏它们,在心中默默地赞赏它们就行了——我觉得它们挺高级的、挺酷的,都挺厉害的。它们能在这里治好自己,也不是因为我们多有经验、多会救,那是动物自己坚强,有本事。


工作中的陈月龙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你听这只白颈鸦的叫声,你以为它很伤心,不是,它其实是在威胁你,让你走远点。有些鸟类我们在救助过程里就会发现,很难放回野外,因为它们都有不同程度地被人偷盗、贩卖、豢养、训练继而被遗弃的经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无论是放归野外还是留在展区里饲养,都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只能暂时留在这里单笼喂养。


我们救助动物,其实保护和纠正的是人跟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就我们之间原本应该有的界限应该是那样的,现在这一切被改变了。但问题不出在鸟身上,问题是当初掏窝偷它的那个人。


我是北京人,2011年开始在北京做野生动物救助,做了五年,陷入过一个瓶颈,觉得自己可以做的太有限了。后来去了「猫盟」,一个做野生猫科动物保护的NGO机构,深入野外三年。2019年,我来了红山动物园。


原来我只会在救助,动物受伤了、生病了,送来,我们帮助它。但是它是怎么受的伤?为什么病了?为什么没事儿老撞玻璃?冬天怎么就找不到吃的?在哪儿有人在蹲着盗猎?到事情发生的源头去,才会更明白这些问题的系统性。


知道它们在野外到底是怎么活着的,它本来应该怎么活着,才会反思——你怎么能说在让它笼子里对它好呢?你以为的好是真的好吗?


比如我曾经绞尽脑汁想怎么在笼舍里给动物铺让它卧着舒适的垫料,什么叫舒适?你就去它本来生活的地方走走吧,我走在四川海拔3000米的苔藓地,松软得能给你弹起来,然后你就知道,我们在笼舍这边给动物提供的太不够了、太有限了,我们应该给它们提供更多的立体的感受。


开了一个小小攀爬观察「窗」的笼子 ©王柅柅


我在黄山的野外看到野猪自己搭的窝,山梁上面大概走个几十米就一个野猪窝,有新鲜的、也有老的,那大概就知道了,野外它们是怎么活着的,再回到笼舍里,就可以给它们提供更多可能性。


「猫盟」当时主要关注的是野生猫科动物,豹是我关注最多的,在山西待过很长时间——晋中和顺是金钱豹的栖息地。当时主要还在调查研究,那边的人为什么可以常年、至今和豹子及整个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人家那里肯定有高级的地方,要不怎么能把豹存下来呢?在那边你去问50岁以上的人,全都见过豹。 他们告诉过我一句话:「豹是君子,你不招惹它,它就不招惹你」。


陈月龙在山西时的工作环境

©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

想变成什么动物?你这些问题都太浪漫了,我没这么浪漫。如果非要讲出一个动物个体的话,我从在北京开始做动物救助的时候起,就对狗獾好像还挺关注的,因为有一个我接触比较多的个体就是狗獾。当时在长期饲养它的过程里我会比较看重在「丰容」——就是丰富饲养内容以让动物有更多活动体验——时给它制造困难,不能让它过于安逸和舒适。


狗獾这个物种,怎么说呢,我跟一个在北大做相关研究的朋友也讨论,狗獾是鼬科的,跟黄鼠狼、水獭同科。鼬科动物脑子该怎么说呢?就是特别犟、执着,特别乐于去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我就会在他的生活环境里制造很多障碍和挑战。比如今天把吃的给他埋在土里十公分,它咔给你刨出来了,第二天我再埋二十公分——后来你发现这二十公分,它刨得比我刨的省事多了,我刨挺费劲的,它刨得挺轻松的。再后来就挖个坑,把吃的藏桶里再埋进去,上面再压点石头、弄点草什么的,它就能把土刨开,把麻袋咬破,反正其乐无穷。


生活在红山森林动物园里的狗獾「生生」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有的人不理解狗獾的习性,会觉得它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傻」——因为它从吃的边上走过去也看不见。它确实眼神儿不太好,因为它是用嗅觉定位的。我观察时间长了就发现,它不是没闻到,而是它有一套自己的嗅觉定位系统,很复杂,但最终也是最高效的。


我觉得人也真没什么可嘲笑小动物的,把我们平移到它们的生存环境里,又是落叶又是土又是草,撒把花生米埋土里,你找吧,饿死你也找不到。


生生:但是我可以轻松拿捏哟!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也不要想着在这个「丰容」的过程里怎么训练动物,要尊重自然史,动物本身是什么样的,你就得按它那样来,不能你觉得怎么「高级」怎么弄。你妄图通过自己的「创新」改变和干扰人家进化,多少有点自大了。


演化——不是人类个体生命时间尺度里面能见证的事。


我确实是一个没什么太大情感变化,比较冷静的人。我也觉得情感波动比较大的人甚至不适合做这个工作,因为每天面对太多这种「来了」、「死了」、「放了」,各种经历。


我其实挺友善的——主要是对动物,我对人很恶劣。对。我对同事的要求是挺高的,因为那动物在那要死要活的,你做不好那动物就那受着罪,你不得做好点吗?


红山的动物救助中心加上本土保育区,一共十来个人。在我们这儿,很少谈什么「职场规则」,没有那么多事儿,我们的管理已经扁平得不能再扁平了,唯一的原则就是以动物为先,我们评判一切的标准都是动物的需求。


办公室里写得满当的白板 ©刘珂岑


这个工作,对我来说谈不上任何「成就」,动物活了,好了,那是动物的成就,跟我就只有那么一点关系,凑合吧,我就稍微帮了点小忙。


我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个工作有什么值得自我赞美和肯定的,这些送来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是因为人的活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被救助。当然,人类也是一个物种,有自己的生活,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会对于别的物种的生命资源有侵占和掠夺,可能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状态。我只是觉得人类因为自己的自大制造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问题。


救助之后的放归野外也是重要的一环。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纠结,比如一只鸟在符合放归条件时有一条腿还是瘸的,并没有完美地康复,但是我们会严谨考量和分析,根据放归的野外的实际情况判断它的所谓「残疾」是否让它没有可能在野外生存了,如果还有机会在野外生存,那生存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里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需要判断和选择。一些尝试的结果告诉我们:野生动物们很坚强。它们即便不是完美的,仍然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以不完整的自己应对野外生存的挑战。


前几天,曾生病的「园二代」鼬獾「毛尖」

已经和它的小伙伴回归了野外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去年放飞的黑鸢五号,当时它还只是亚成状态,比较小,也不是特别看好它放飞之后的命运。那不然怎么办呢?难道就因为它是一个亚成你就不放人家吗?它在笼舍里的表现已经足够好了,达到放归标准了。后来我们给它背了一个GPS背包。在它前面,我们已经给四只黑鸢带过背包,发现它们都是停留在南京生活的。但偏偏就是这第五只,亚成黑鸢,它一路迁徙飞到了俄罗斯,关键是,它在秋天的时候又飞回来了,一直在南京越冬。我们估计就这几天,它又该往北飞了。


「黑鸢五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ing © 凤子


这只黑鸢最厉害的是,这一路之上是非常艰险的。我们都知道路途中有一个对鸟类很不友好的区域,那边的人知道那里是鸟类迁徙路上必经的歇脚的地方,就会直接下网捕。后来看数据,黑鸢五号应该是就没在那里停留。万幸吧。我们也替他捏把汗。

「黑鸢五号」横跨渤海湾

©许哲浩、 环球信士官网


你知道吗,我挺羡慕那只黑鸢的,它飞到的俄罗斯那个地方我后来看了一下,那就是东北虎最大种群栖息地——有老虎的地方那肯定是很好的环境、很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挑了一个真的好地方待着。



「生活在动物园里的这些野生动物们,它们的存在又有着非凡的意义」


灵长片区主管人称「猩猩奶妈」的孙艳霞


孙艳霞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猩猩馆、亚洲灵长馆和冈瓦纳都是我的工作负责范围。我们没有办公室,都是临时休息间,咱们就在馆里聊吧,一边聊一边还能看到它们。


从2015年到2020年,我一直都在猩猩馆当饲养员,现在我更多要负责场馆的管理工作,但因为我在猩猩馆待的时间最长,亲自饲养过的感情还是很重的。


现在黑猩猩馆里面一共有一公两母和四个娃,只有一个娃是单独饲养的,其他的六只黑猩猩都在一起生活。

灵长类的 「丰容」相对来说是最难的。因为它们比较聪明,像爸爸这种成年黑猩猩的智商相当于一个4到6岁的小朋友,我们就需要让它不断地有新的刺激。可能给其他动物的「丰容」物品大约可以保持一天三天的新鲜和活跃度,但是给黑猩猩,可能一两个小时它们就觉得无聊了。可以说,这就是一个疯狂燃烧饲养员脑细胞的工作,但我们乐此不疲。

而对于我们来说更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不得不人工育幼的幼年黑猩猩回到群体中,进而让幼崽能够学习到更多这个物种的自然行为,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操作增强雌性个体的母性,最重要的是希望黑猩猩这个种群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更加健康和长远的发展。虽然人工育幼的个体回群意义重大,也势在必行。但是国内没有幼黑猩猩回群的文献资料,过程是相当的困难,对于饲养员来说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在我们园的黑猩猩家庭中,有丈夫小童,妻子小玉和小珊。小珊的第一胎乌豆刚刚出生就被其阿姨小玉抢走,小玉又不好好带娃,所以不得不进行人工育幼,情况稳定后,我们给乌豆选择并尝试了不同的引入对象,尝试了各种办法,增加了非常多的丰容项目以期分散黑猩猩群体的注意力,我们每天持续观察并分析异常情况,及时在操作上做出调整,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因为成年雄性黑猩猩对其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不得不终止乌豆回群的工作。


红山森林动物园首个人工育幼长大的黑猩猩「乌豆」

马上要引来它的7岁生日了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所以当小珊生第二胎憨豆的时候,我们将小珊单独隔出生产,希望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起母性,但生产当天她还是将幼崽扔在了地上,长达6个小时都没有去携抱甚至触碰幼崽,最后又不得不进行了人工育幼,这次引入回群工作我们汲取了乌豆回群的经验,在引入的时间、引入的对象、对幼黑猩猩人工育幼的方法等等均做出了调整,最终完成了回群。此次回群历时一个月终于成功。

可能是憨豆回群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珊的母性行为和自信。所以在2022年10月,她的第三个孩子铁豆出生的时候,虽然开始的一瞬间还是将幼崽给扔了,但是过了一会之后,小珊把铁豆抱了起来,开始给其清洁毛发,携带姿势也很正确,又等了两个小时,幼崽终于喝到了奶水,至此我们的心才算放下。而小珊也从此开始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母亲,她的地位也随之有所提升,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目前铁豆在这个群体里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个体。他的未来我们真的放心了。并且我相信他会成为黑猩猩种群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份子。


「小珊」妈妈紧紧地抱着「铁豆」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每个动物园,都有动物的「人工育幼」这道课题要解答。这是动物园的一个使命所在,不能让野生动物丧失它们的本能,所以必须要尽量减少人工育幼的时长和程度。人工育幼长大的个体——比如对于黑猩猩和红猩猩来说,雄性的长大了会不知道怎么交配,雌性则会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生了娃不知道怎么带,没有在群体当中生存,该学会基本技能的都没有学会。


愁眉苦脸带娃的红猩猩「小律」 ©刘珂岑


黑猩猩目前在全国动物园的数量有几百只,这还好。红猩猩在全国动物园只有五十几只,数量很少。在这样有限的资源里,我们肯定是想更好地让种群回复自然野生状态,而不是一味地让它们生生生,然后人工育幼,只求数量,不考虑长久下去对种群繁衍的负面影响。


红山动物园的理念很清晰——希望动物能尽量地回到它们本来的样子,拥有野生状态下它们该有的生活技能。


所以哪怕是在人工育幼阶段,我们也会让饲养员穿上类似黑猩猩爸爸妈妈毛发的黑色衣服,尽量让它们自己挂在饲养员身上,锻炼它的抓握能力。我们要更趋向黑猩猩的行为去带娃。


人工育幼时期的「乌豆」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对待野生动物,不能宠物化。当然,人是这样感性的动物,养的时间长了怎么可能不产生感情?所以我们要一直对饲养员强调——爱是克制。你越是足够爱它,你就越要克制。


接触某一种动物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不管它们是独居还是社群生活,都有自己的准则。你说现在一起生活的这七只黑猩猩,难道一直是这样很和谐吗?不是的,也会有争斗和吵架,跟它们在野外是一样的。它们自己的调节方式。两只猩猩如果打架,我们是不会干预的,打完之后弱势的一方马上就跟强势的一方低头了。这是它们的自然选择。


你看它们偶尔会趴在玻璃上使劲敲,这就是为了吸引人的关注,但我们其实是不太主张让它们表现出太活跃的这种行为的,所以一般不会给回应。它们自己的种群有一个秩序的建立过程,我们完全尊重,也不想进入其中。


目前猩猩馆有四位饲养员。在猩猩馆做饲养员,是要有自己的气场的。不能过于怕它们,也不能太强势,要自我去把控这个度。因为黑猩猩是会用他们自己族群里的规章制度去看待你的,你要找到一个方式去跟它们建立一个有距离感的信任关系。


黑猩猩的理解能力很强,我有时候也会震惊。你看到场馆里的那个大轮胎了吗?有一次,那个轮胎卡在门上了,我们又不可能进去处理,当时天气很冷,是肯定要把门关上保温的,怎么办?我就喊黑猩猩们帮忙,它们就把轮胎帮我抬回来了——就是这样及时地反馈,令我震惊。


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野生动物保护,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红山动物园,刚开始的半年在熊猫馆,后来就一直在猩猩馆,现在已经十年了。我家在东北,当初本来想的是干一段就回家,但时间越长,和动物的感情就越深,所以选择了留下来。


拍摄「小律」和「毛栗子」贴贴场面的孙艳霞 ©王柅柅


这十年,从我的角度看,红山动物园和我自己的变化都很大。刚来工作的时候,和别人介绍自己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他们的认知还只是「打扫卫生」和「喂食」,现在大家对这个行业甚至有了羡慕——尤其知道我是在红山动物园工作。


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尊重和你做的事情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大众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提升也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带来的。


就说「丰容」这一点,过去还会有专门的「丰容」比赛,大家去参加时的心态还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额外的工作,但现在已经完全日常化了,饲养员每天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做提高动物福利的操作。


正在制作「丰容」的饲养员和志愿者们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们饲养员们的自觉特别可怕。从十年前到今天,我们饲养员都还是「早八晚五」。我刚来时,十年前,大家下午四点多就坐在那里等着打卡了。现在,我经常六七点钟下班看到路上都是同事。根本没有领导要求我们来卷啊,那到底是什么促使了大家广泛地卷呢?说的最冠冕堂皇的回答和最真的回答都是一个回答:对动物的爱。因为你会觉得,这是我的动物——不是领导的动物,也不是这个动物园的动物,这是我的动物。别人的动物都过得那么好,我的动物也要这样。


猩猩的毯子丰容

黑豹的球球玩具

猞猁的「快递」

犀鸟的「桂花寿司」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前一阵子,杜杜火了,那也真不是我们主动去设计的,我也不懂为什么有一天它突然就火了。但我们从始至终对待杜杜和对待其他动物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这些现实因素,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压力,好处是会有来自公众的正向反馈,对工作是一种激励;但另一方面,也有更多人在监督我们的工作,有压力才有动力!


「杜杜」和老婆「花花」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看到网上有过一些说法,什么「猴子本性很坏」这种。我们试着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无论评论动物「好」或者「坏」还是其他,都是很主观的。举个例子,有一些动物园是开放性的,黑猩猩可能会扔石块出来砸游客,为什么?这是动物的后天习得,它本身在野外不会有这种行为,那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大概率可能是有人这样对待过它,所以它学会了。还有山上有猴子去抢游客吃的,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有游客一直去喂,所以猴子会知道你那里有吃的。


动物是单纯的,它如果没有受到后天的不好的诱导和干预,是不会有这些不良的行为和结果的。


以黑猩猩为代表的许多动物的智慧和潜能,有时候是我们人所不能想象的。我们现在可以在猩猩馆门口看到这尊猩猩雕像,就是乐申。在它之前、之后,我没有见过那么聪明的猩猩,它会画画、色彩搭配、会用双手轻巧地拧开螺丝,也会很快地学习使用工具……它聪明到你无法想象。


「乐申」和它的画作【飞翔的鸟】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后来,正当壮年期的乐申有一次用平时玩耍的布片将外运动场的电网间的距离拉大,从缝隙中钻了出去,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意外离世。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说清,他是如何掌握了那么复杂的操作技能。


它走了之后的第一天,我整个人全是懵的,第二天去打扫它过去住的房间,就一个人在那里号啕大哭。


但是生活在动物园里这些野生动物们,他们的存在又有着非凡的意义,他们担负野外小伙伴形象大使的重任,架起了城市人群和野外动物及其栖息地之间的桥梁,并成为沟通的纽带,让更多的城市人群了解他们、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从而让公众参与到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的保护中去。


举办「震旦杯」观鸟大赛、「红山昼夜营 」 等多种活动

让人们有更多方式了解自然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这里就是一个公司,狼王、狼后是董事长,我是它们公司的经理,我是来服务它们的」


狼谷主饲养员贾天赐


贾天赐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您问我怎么看待游客一进狼馆就对着玻璃嗷嗷喊,希望吸引狼的注意这回事。嗯,我的回答就是:狼习惯了。


我们狼馆在设计上并不是全部都是玻璃,也有铁网,是为了防止动物在封闭空间里时间太长,忘记了野外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声音,所以让它们在平时就习惯嘈杂,同时也为了场馆通风。所以,狼能听见游客来往的声音。我们饲养员平时也会在老狼王沃夫和新狼王史丹利旁边说话,它们也分得清我们谁是谁,但也不会多看我们一眼。


我们再怎么嗷嗷,它们也不会理的,它们不在乎我们学它们,因为我们人学得不对,人,根本不可能像狼。


新狼后「佳佳」:笑了,根本听不懂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狼馆现在一共有19只狼,我们养的是亚洲狼。这个种群的生活半径可以说遍布全中国,我们的场馆虽然看起来很大,有一千多个平方,但对于亚洲狼本来的野外生活半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设计布置了尽量多的垫料,有红土、有沙堆,也有水池,尽量让它们有不同的地域感,可以像是在全中国跑一样。



狼馆中不同的垫料设计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刘珂岑

狼对于生态的破坏力特别强,我们这里面种了一些植物,狼都会不停地撕巴掉,所以我们场馆被狼破坏得非常厉害,每年就都会栽新的东西给它们——并且是循序渐进的,从小苗开始种植,我们不会一下子给它一个很完整的植被,今年补一点,明年补一点,每年都再会有新的,所以也就渐渐形成了一个略微可以循环的小环境。


你看到场馆中间那一块开阔地了吗,我们在那边搭建了很多本杰士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这片区域的植物,因为有些食草动物会啃灌木,本杰士堆可以防止食草动物破坏植物的根部——我们将这个原理借鉴了过来,目的也是防止狼破坏本杰士堆下面种植的植物。好,我铺垫了这么多,但你却并没有看到这些本杰士堆,对吗?因为都被狼拆掉了。狼很开心地把本杰士堆外面所有的树枝子都给它拆掉了,还把树叶子啃光了。就跟哈士奇拆家是一模一样的。



辛苦搭建本杰士堆的饲养员们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水池里也有鱼——大的是黑鱼,小的是鳊鱼、鲫鱼,狼还喜欢去水里面扑腾,把鱼弄晕了,再捕食它们。外场有瓜果蔬菜,但都不会逼着狼去吃,总之是它们能在野外接触到的东西,我们都会尽量提供,然后让它们自主觅食。「丰容」的部分就是会有一些小玩具和小机关——比如竹筒里面放着肉,还有「益智取食器」和滑索。滑索的主要功能是可以运送装在麻袋里的事物,狼遇到了就会跃起来去撕扯麻袋,这个过程有点类似它们在野外撕扯猎物。


享用丰容中的狼后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眼下,我们不能直接投喂活物给狼——无论是鸡、兔子还是牛羊,因为这对于被喂养的食物来说也是伤害它们的福利,因为它们没有选择。所以我们就尽量模拟野外捕猎的环境,给狼提供一个可以捕猎的状态,激发它们的野性,同时缓解它们在这个有限空间里的无聊感。


你看到沙堆里这个牛头骨,很早之前就有了,狼当时吃完了就放在那里了。我们也不会收,因为还会有一些野生乌鸦或者食肉性的鸟把里面的渣子给吃掉——对,狼馆的上空是开阔的。狼平常也不太捕捉这些鸟,最多是有很小的小狼想要和小鸟玩。


枕着牛头犯困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红山几乎所有的场馆都不是单一物种独存的。你看冈瓦纳那一片,据我所知那边除了灵长类,还有许多野外同一环境下会共存的动植物在一起,陈月龙老师对场馆和环境的分布安排也提供了过非常多的建议,原则就是要让大家来看到一个尽量接近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场馆空间,同时也让动物们在当中取得最大程度的自在和平衡。


狼馆每天只收一次笼,早上八点到九点一个小时,我们进行外场打扫,擦玻璃、布置垫料,放置食物。晚上它们睡在哪里也是自己随意,想睡在哪里睡在哪里。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尝试,就是把小狼轮换着在两个狼群之间串,这样它们可以在老狼王和新狼王之间同时学习不同的生存技巧。老狼王沃夫教孩子更多的是怎么样生存下去、怎么样去攻击、怎么样去睡觉、怎么样去撕扯。史丹利因为是新的狼王,更多就是教孩子怎么样去玩、怎么样去获得快乐。


想要给「沃夫」舔嘴角讨好的小狼们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自己因为比较喜欢玩游戏,喜欢刷图,我就想把自己刷图时的快感和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者懊恼运用在狼馆的「丰容」上,让狼可以在当中获得新鲜的、持续的刺激感。因为它们在野外也会经常遇到这种偶然的机会,猎物经常都是以随机的方式出现的,它们必须保有抓住这些机会的能力,这是它们在野外自主活下去的必备能力。


贾天赐给狼新设计的丰容装置 ©刘珂岑


你记得刚才我们在聊天时,陈衍宗在旁边来回走动吗,它还会偶尔停下来观察一下我们,再继续来回地走动,直到离开它的视线,它还是跑到二层阁楼上来再看一眼我们在不在,直到我们彻底消失在它的视野之后它才稳定下来。这种很谨慎的观察和盯梢行为,就因为它发现这里有陌生人,在野外,这种谨慎的性格可以大大增加狼的生存几率。


狼的危机感很强。虽然我是它们的饲养员,有的甚至看着它们从小长大,但我们始终跟它们保持距离。红山动物园有一个理念——要保持动物的野生行为,所以我们从小狼出生就让它爸爸妈妈带,我们不过分干预它们育幼。只有让动物的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这些初生的孩子才会从小学习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去生存。要让动物和动物呆在一起,尽量减少和人的关联。


当然,我们和动物之间可以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就是让它们知道我对你来说是没有威胁的,建立起这种关系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以接着往下深入。


玩耍中发生小摩擦的狼群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陈月龙老师说不喜欢给动物起名字,我们都知道,也非常认同。我们给狼起名字,也是为了去区分它们,但不会训练它们去理解和接受。


陈衍宗不知道自己叫陈衍宗。而且很奇怪,每次我喊「陈衍宗」,过来的也不是它一只狼,而是一群狼全部回来。我喊「沃夫」,沃夫也是会带着它的崽子们一起回来。


所有的狼的名字都是随机起的,「史丹利」就是运它回来的时候正好在高速上看到了史丹利复合肥的广告,也正好觉得很贴合——它来红山动物园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狼馆开枝散叶,以调整我们的狼群血缘。


「史丹利」:FINE……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对于我来说,狼是一个很神奇的动物。我是1996年出生的,毕业之后就来了红山动物园,这里很多动物我都养过——狮子、老虎、豹子、猴子、猞猁、豹猫、狞猫、薮猫。狼,我是觉得它们聪明得有点过分了,比它们再聪明的就是灵长类了。狼更多的是会察言观色,它会分析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可以为它所用、听它指挥,或者它可以怎么服从你?


你看到我们内场铁门上挂着的那块牌子了吗?「大灰狼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这不是开玩笑的,我是在狼馆工作了半年之后悟到的,这里就是一个公司,狼王、狼后是董事长,我是它们公司的经理,我是来服务它们的。我负责照顾它们,但我不是它们的老大,真正的决策层是狼王和狼后。没错,它们并没有给我发号施令,但是我会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指令」服务它们,所以说——我很被动。虽然看起来我做的每件事都是很主动的,但是我完全是为了它们的野性、为了它们的生活去服务的。


狼馆工作区的大门绘画 ©刘珂岑


这样的「被动」,会让我很开心。红山动物园的理念就是让动物去释放天性、释放野性。


接下来问题来了,怎么让它们释放?我带领它们释放吗?这条路是行不通的。那时候狼打架,受伤的频率特别高。我就琢磨,我真的了解狼吗?后来我想到的办法就是,我去观察它们,通过它们的日常行为去判断它们是否舒适,再根据这些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方向。


狼王狼后的目标是带领这个狼群走向辉煌和走向更好的明天,这个「明天」就是繁衍生息,传承野性。我们人很在乎「传承」两个字,狼也在乎。


「啡啡」和小狼「包子」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特别佩服狼永远打直球,它们不藏着掖着。谈恋爱也是打直球,而且忠贞不二。


到今年为止,就是我在狼馆的第四年了。


我就是南京本地人,家也住在红山附近,小时候春游秋游都会来红山动物园。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觉得动物园好玩的一点就是可以随便给猴子喂吃的。小时候我在红山喂猴子,长大了又到红山来养猴子,同时告诉游客不要再喂猴子。

很多游客来到动物园不是想要看动物的自然行为,而是想要看动物怎么样活跃,想看动物和他们互动,甚至讨好他们。很多人之前问,你们狼馆之前不是有一个栈道吗?人在上面走,我还可以喂一点东西给狼吃,为什么你们现在设计成下沉式的场馆了?我都不能去和它们互动了。


但问题是,狼和人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他们以为的那种「互动」和「投喂」,而且狼本来的作息就是中午要睡一觉,我们不可以为了贴合游客的参观时间去强行牺牲动物的时间。红山动物园现在的理念就是让动物在它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刻意迎合我们人类。


狼馆现在也有几个「顶流」了,关注度高的同时也确实有压力,比如我会收到建议,说游客一般都会中午进园,希望狼可以在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活跃。但是我直接拒绝了,并且向游客作了解释:根据狼的行为习惯,中午就是它们的午睡时间,如果这个习惯被打破,下午它们的状态只会更不精神。有的游客不理解,我也有点无奈。真的很建议游客们避开狼并不太活跃的时候来,让动物们在它们舒适的时间做舒适的事情。毕竟,来动物园,就是要看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行为。


阳光正暖的时候睡个午觉

下雨了?我舔舔舔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我们红山的饲养员们都挺有个性的。为什么我们这些都很倔强的饲养员在红山可以这么开心、这么有凝聚力?因为对待动物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一致的,而且领导不会限制我们,不会说你不会讲话,我不要你了,领导会很尊重每一个饲养员的个性。


红山的饲养员彼此之间也没有那些尔虞我诈,我们脑子里面只会想这个狼今天在想什么或者这个老虎在想什么,它今天为什么不开心?根本不会想着刚刚在路上碰到那个人为什么没有主动跟我说话?


忙着给长颈鹿放置丰容的饲养员

忙着给大象「修脚」的饲养员

忙着给金丝猴进行行为训练的饲养员

忙着改建场地的饲养员们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你进门的时候看到动物园大门口屏幕上滚动的今天的生日祝福了吗?今天是饲养员诸强的生日,就会滚动一天「祝诸强生日快乐」,多有爱。当然有的饲养员觉得这样「社死了哈哈哈哈!」


我们饲养员大概唯一的负面的情绪波动和内耗就是在动物离开的时候吧,心里面会很崩溃,但是你又会想到,一个动物个体走了,还有那么多口子等着你呢,不能为了一个动物的离开去损失那么多动物的福利啊。


养了狼半年之后,我开始看更多的书和纪录片,才了解到,狼在南京这边原来是有野生状态存在的,那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因为我们城市化的建设,人类对它们本来的栖息地造成了入侵。


那现在为什么要动物园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动物能在这里有一个野性生存的延续,不至于物种的逐步消失。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特设「本土物种保育区」

这里不仅能看到野猪、小爪水獭、苍鹭等本土动物

还有各类本土植物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本来,狼在野外可以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便跑到哪里都可以,身体和心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但是它们现在在动物里面能有什么?所以我就想要应该给动物全方位的照顾,不光照顾它们的生理,也要照顾它们的心理。让它们通过每一天不一样的游戏、刺激、训练,保有作为狼的那一份天真的野性。


动物,也有自己的权利——它们拥有恋爱的权利、拥有休息的权利,拥有不受饥饿的权利,拥有健康的权利,拥有想打架就打架的权利。


所以我必须不停进步,如果我一直停在今天这个层次,狼也许会把我超过,我总经理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了。说真的,我一直觉得我是在和狼竞争,说不定哪天陈衍宗就取代我了。


陈衍宗给你加油打气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编辑:刘珂岑、艾米

「 这是我第15769次登岛,也是我第 一次登岛。 」

周一围×张颂文:

看呐,那两个在冰面上从容走路的人

梅婷X孟京辉:没有理由,只是专心做一团火焰

吴彼: 戏剧不是工作,所以我把最干净的一块留给它

马伊琍: 你怎知别人不如我们一样敏感

我所有的梦只有你们全都看过


杨玏×小老虎:把生活的碎片一块一块捡拾,

连起来,没准儿能成诗

张尕怂VS黄觉: 他们身上的野性和童真不容嘲讽


文字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转载联系作者或本账号

微博:@吕彦妮Lvyanni

转载、合作、工作联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