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高智商章鱼:幸亏产卵后「自杀」,否则大概率会成为「海洋霸主」

2024-02-06动物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如果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话,你觉得谁会成为下一个主宰呢?

是鸡贼的老鼠?还是聪明的海豚?又或者是其它聪明的动物呢?

然而随着科学家们的研究,他们发现章鱼似乎才是这个问题的首选项。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章鱼

章鱼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结构,它们的智力堪比5岁儿童,这也是因为它拥有一个较大的中枢大脑,以及8个分布在触角中的小脑,共计9个大脑。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多脑结构赋予了章鱼强大的认知能力。

中枢大脑负责统筹控制章鱼复杂的行为,它拥有约5亿个神经细胞,数量惊人,而小脑则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还可直接与触角的吸盘相连接,形成独立的记忆系统。

要知道,章鱼拥有两套记忆系统,可以更快地获取新信息,这也是它高智商的重要来源。

章鱼的这种双重记忆系统,也使它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比如说一边觅食一边警戒四周,这在海洋中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检验章鱼的学习能力。

他们发现一只章鱼观察另一只开启一个复杂玻璃容器的方法后,很快也学会了这一技巧。

这也就是说,章鱼具备观察学习的能力, 甚至是可以「偷师」他人的经验。

不仅大脑特别,章鱼的血液也非比寻常。

要知道,地球上动物的血液常见的颜色是红色,但章鱼的血液却是蓝色的, 这是因为章鱼血液中的铜元素所致。

当不运输氧气时,这种血液是无色的,而当承担起输送氧气的任务后,血液就呈现出蓝色。

相比于其他动物依靠铁离子输送氧气形成的红色血液,蓝色血液让章鱼更适合深海的环境。

不仅如此,章鱼与人类的眼睛结构也极为相似,均由虹膜、视网膜和晶状体组成, 这让章鱼拥有敏锐的视力,一度成为了海洋中出色的猎手。

然而最让人吃惊的还是它们的繁殖方式。

交配后的母章鱼会孵化卵近一个月,然后很快死去, 而公章鱼则在交配后不久就死去,原因不明。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章鱼的繁殖:极端却有迹可循

章鱼是一种高度智能的头足类动物,它们拥有发达的大脑和眼睛,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皮肤颜色和纹理进行伪装。

然而,当它们步入繁殖期时, 它们聪明的大脑并没有帮助它们找到更理想的繁殖方式。

每当交配的季节来临,就说明到了章鱼的交配季节,此时雄雌章鱼便会聚集在一起。

有趣的是,参与交配的雄性章鱼个个都是「初哥」,从未交配过。

在短暂的求爱过程中,雄章鱼会变换颜色和纹理,向心上人展示自己多姿多彩的魅力。

如果求爱成功,它们便会进行交配。

交配时,雄章鱼会用专门的触手将一个小包装着精子的软袋子,送入雌章鱼的体内,这个称为「精囊」的小袋子, 会慢慢游向雌章鱼的卵巢,将精子释放出来进行受精。

而在这个过程中,雄章鱼为了确保自己的精子优先受精,会做出一个残忍的选择——主动断去自己的生殖腕,将它留在雌章鱼的交接腔内,用来堵塞通道。

为了确保交配成功,雄章鱼会直接扯下交接腕的一部分,留在雌性体内。失去生殖器官的雄章鱼,很快就会失去生命活力, 在3-4天内选择绝食而亡。

生殖腕一旦断去,章鱼很快就会失去生命活力,在3-4天内选择绝食而亡,它只能默默注视心上人离去,等待死亡的降临。

而对雌章鱼来说,它的使命还远未结束,交配过后的雌章鱼会将成千上万枚受精卵产下, 小心翼翼地藏匿在海底洞穴中。

在漫长的孵化期里,雌章鱼会全力以赴地守护着卵囊。

它深知那是自己骨肉的精华,也是伴侣牺牲生命所换来的希望。

雌章鱼为了养活这些幼小的生命,必须不停地觅食猎捕。

然而章鱼天性残忍,具有同类相食的特性。

为了避免误食自己的后代,雌章鱼最终选择了牺牲,它不食反噎,任由生命之火渐渐熄灭, 有些雌章鱼甚至会在产卵后的一周内自残、撞墙来加速自己的死亡。

在最后时刻,雌章鱼用尽仅剩的体力,将猎获的食物堆积在卵囊四周,以确保幼仔们出生后能够存活下去。

而小章鱼孵化后,便会独自漂流数周增长,再沉入海底开始新生活,它们形状已经与成年章鱼相似,却只有极小的体型。

这可怜的孤儿一出生就失去双亲,面临残酷的野外生存挑战。

章鱼如此奉献生命孕育后代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从这残忍的繁殖方式中,我们仍可看到父母对子嗣无私的爱。

正是这种绝世之爱,驱使着章鱼用生命在漫长的进化路上传递基因, 也是这种伟大的牺牲,造就了章鱼神秘又美丽的生命奇迹。

然而,这种看似残酷的繁殖方式,也许正是章鱼得以在漫长进化中存活下来的关键。

章鱼之死:一个悲剧的循环

章鱼是海洋中极具智慧的生物,它们拥有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复杂的学习和使用工具。

但是当母章鱼产下数以万计的卵后,它选择守护卵群直至死去, 这种以死养生的繁殖方式看似悲壮,其实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母章鱼死亡后成为幼崽的食物,这种利他行为确保了更多后代的存活。

再说了,章鱼存在捕食同类的特性, 母亲的牺牲也避免了小章鱼被误食。

虽然个体牺牲带来整体利益,但是这种繁殖模式也埋下了智力发展的隐患。

小章鱼出生后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取任何生存经验,一切技能只能从零开始自学,这与人类不同,我们的祖先积累的知识可以代代相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深化和创新。

章鱼由于生命周期的隔断,它们的智力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很难实现跨越式进步。

可以说,章鱼选择以死来换取整体利益,这是长期淘汰的结果,也是对巨大卵群的养育需求,但是这种繁殖方式同时也制约了它们智力发展的上限, 成为了章鱼没能进化出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总是充满着矛盾与平衡,章鱼的繁殖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平衡点。

在数百万年的漫长进化中,章鱼群落内部发生过各种繁殖策略的竞争与选择,最终,这种自我牺牲的模式被保留了下来,成为章鱼的主流繁殖方式,这也是基因层面上的选择,有助于整个物种的延续。

我们在观察章鱼时,也应通过具体的生存环境来理解它们那看似极端的选择。

不得不说,进化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广泛运用于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进化路径,我们可以揭示许多科学奥秘, 而章鱼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案例。

一切生物策略的产生都有它们自身的逻辑,我们在判断其他物种时,应该站在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理解它们那些看似极端的选择。

研究章鱼,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进化的奥秘,同时也反思人类文明的独特之处。

可以说,章鱼牺牲自我的繁殖方式,是长期进化的产物,体现了生物界的利他主义行为,也蕴含着种群延续的生存智慧。

这种看似残忍的繁殖模式,存在着它独特的进化内涵。

生命的奥秘果真难解,每个物种都在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和传递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