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我和候鸟有个约会 | 先行故事汇

2023-12-25动物

绿树葱茏,植被繁茂,黑脸琵鹭姿态优雅、黑翅长脚鹬嬉戏打闹、大弹涂鱼活蹦乱跳……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深圳,一片湿地维系着城市与自然的平衡。

深圳福田区红树林保护区是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7.64公顷。在这条长达6公里的「绿色飘带」中,每年有近十万只候鸟 停歇、觅食和越冬 。

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鸟语花香,在深圳,这不是冲突,是共生或共融

深圳红树林守护者们,如何用脚步丈量红树林?如何守护「深」物多样性?本期深圳卫视【先行】,一起走进他们与「飞天精灵」候鸟的故事。

视频加载中...

开启深圳「最佳观鸟季」

共赴一场山海之约

冬日已至,12月的深圳湾,热闹非凡。

海上,候鸟翻飞,翩翩起舞。岸上,「长枪短炮」,摩肩接踵。

茫茫的观鸟大军中,有人喜爱万鸟翔集的大场面,有人则钟情于寻觅「宝藏」。如约而至的黑脸琵鹭,为这场盛宴增添了更多的稀缺性。

黑脸琵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类大熊猫」之称。每年10月前后,包括黑脸琵鹭在内,近十万只候鸟飞越千山万水,会聚深圳,在这座人口近两千万的超大城市之中,共赴一场山海之约。

候鸟的迁徙,是一场生命的长征。天敌的威胁、人类的捕杀、乃至暴雨暴雪,都为漫长的旅途增加许多未知。

这个冬天,沿着深圳湾绵延6公里的红树林,便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候鸟们温暖的家

「每年候鸟回来的时候,就好像老朋友又回来了。」宋昌华说。

候鸟们惬意的生活,离不开一群「守护者」的默默付出,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红树林,用心维护着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老宋,就是其中一员。作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随着候鸟季的到来,他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分。

守护红树林的宁静

打造一方「鸟类乐园」

「我现在去巡逻海面,看里面有没有非法捕捞人员放的鱼笼,还有红树有没有异常。」宋昌华表示, 巡逻滩涂是一门实打实的体力活,不仅要清理外来入侵物种,还要留意人为投放的捕捞工具。 同时,他们还要时刻关注滩涂和红树林里是否有异常。每一个细节,看似不起眼,重要性却非同一般。

随着巡察工作的常态化进行,以及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如今,滩涂上的垃圾杂物已经明显减少,还给鸟儿一片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

「今天温度还好,像夏天就很热,冬天有点冷,怕鸟到鱼笼里面去。」老宋说。

正午时分,潮水退去,阳光蒸腾着海水,滩涂里的「原住民」们,迫不及待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对旅途劳顿的候鸟来说,这些「行走的美食」实在太有吸引力,它们呼朋引伴,大快朵颐。此刻,这片广阔的滩涂成了它们的「自助餐厅」。

随着潮水持续上涨,滩涂逐渐被淹没,捕食难度大大增加。

「你看那里有三只黑脸琵鹭,有一只小白鹭。」跟随老宋的目光,我们看到不远处,黑脸琵鹭和白鹭在鱼塘里争相觅食。

为了不让候鸟「饿肚子」,保护区内,精心建有5个基围鱼塘,累计面积约累计面积约66.67公顷,当深圳湾的水位上升,鸟儿们就会纷纷来到这里歇脚、觅食。

「以前这里是那些村民用来养鱼养虾的,但是全部都挖成了深水区,鸟就找不到吃的。」宋昌华回忆道。

2016年,保护区开展鱼塘生境修复工作,将原本分割破碎的鱼塘集中连片,形成深水水域、浅水水域和湖心岛镶嵌分布的格局。营造适宜涉禽、游禽及鴴鹬类等多种鸟类栖息的生境。在候鸟眼里,这是不可多得的「鸟类乐园」。

深入调查 完善数据

引导城市与鸟类和谐共处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精心的管理。

「喂,杨博,我在3号鱼塘的水闸口,我看到鱼塘的水涨高了……可能有十来公分左右,你马上调十公分哈。」

电话的另一头,是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杨琼博士,她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维持保护区内生态格局的稳定。南来北往的候鸟们,也让杨琼心生牵挂。

三分修复七分管理。杨琼表示,在候鸟季,鱼塘要确保低水位,等候鸟走了以后水位就要升高,养底栖生物、养鱼,把塘里面食物保证充足。

近年来,保护区注重智慧化建设,坚持科技赋能。 为了更好地调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活状况,2020年,这里建成了全域式分布的摄像系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AI监测

「像一些人看不到的死角,这个区域就可以通过摄像头把它识别出来。」杨琼介绍,「加上人工的数据互相地去验证,我们调查数据会更准确些。」

福田红树林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保护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程中,最具挑战、同时也更具价值的生态文明实践场。

基于丰富的调查数据,以及多年来鸟类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保护区管理局正在编制【鸟类友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地方标准,为城市推进生态友好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引和保障

「像城市灯光、噪音隔断、玻璃幕墙......这些标准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能够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比如前段时间腾讯大楼贴膜,那也是在保护水鸟。」杨琼说。

新老朋友齐相聚

与候鸟许下新的约定

候鸟纷飞,折射出城市生态之美。

今年9月6日,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在这里,红树林湿地就像一把绿色的钥匙,嵌入城市腹地,打开与自然互联互通的窗口,与每年准时光顾的大批候鸟,共享这片土地的繁荣。

这天,老宋的收获不小,他观测到有近30只黑脸琵鹭光临基围鱼塘,是这轮迁徙开始以来,单日观测数量最多的一天。

「你看,这个黑脸琵鹭多漂亮,就像小精灵一样。」宋昌华分享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黑脸琵鹭,如果每年它们数量多,说明红树林保护得好。」

在鱼塘中间的浅滩上,杨琼博士发现了更多惊喜。

杨琼介绍,这是首次在保护区发现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现象,通过摄像头发现,它们成活率很高。

城市与候鸟的故事不止发生在红树林,在深圳更「深」处的石岩湖,两只黑脸琵鹭首次「光临」,这是深圳内陆湿地公园的首次记录,让观鸟爱好者欣喜不已。

石岩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导师石金泽告诉记者,候鸟对环境有着苛刻的选择,好的环境,宜居的栖息地,会比较容易吸引候鸟。「虽然我自己观鸟十几年了,但是永远都会有惊喜。」

傍晚,海岸被夕阳染上金黄,红树林下,候鸟们尽情享用美妙的晚餐。也许今夜,它们就要作别,奔赴下一站迁徙地。

生命的旅途遥远而漫长,来年,有些候鸟会归来赴约,有些也许不会再相见,同时,也会有新的候鸟光临,许下新的约定。

这是人与自然的约定,也是一座城市的坚守

记者 / 邱琦深 郑温仪 向仕双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