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曾仅存7只!打死一只判刑十年,中国如何将其繁殖到7000余只的?

2024-05-19动物

导语

1975年,我国湖南省的衡东县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案件,一名男子因为在山中打死了一只无名鸟类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在那时,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为什么单单是打死一只鸟就能被判刑?
这只无名鸟类究竟来自何方?
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刑?
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朱鹮的「前世今生」。

这只打死鸟类正是中国的一种国宝动物——朱鹮,而那名被判有期徒刑的男子就是当时的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王骏。
朱鹮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体长约为90至100厘米,羽毛大部分为白色,头部和颈部有着一些红色的覆羽,嘴巴呈呈长长的,颇为独特。

朱鹮最早是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的吐尔根河流域,但在西元一世纪时便已经灭绝,因此世人对于其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地分布并不清楚。
直到20世纪初期,一些外国人在我国的大峡谷地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无名鸟类,于是开始研究它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等信息。
在随后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这种鸟类的栖息地和新疆吐尔根河流域的朱鹮曾经有过重叠,因此认为这种鸟类就是之前曾经在吐尔根河流域生活的朱鹮。

由于那些外国人认为这种鸟类是朱鹮,因此我国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对这种鸟类进行保护工作,在保护工作初期,我国对于朱鹮的数量估计为20至30只。
但在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朱鹮的保护工作开始加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对其栖息地的调查。
在调查中,我国发现朱鹮只有七只,而且它们还被分布在不同的省份,这就意味着朱鹮种群数量几乎是灭绝的。

我国对朱鹮的保护工作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然而朱鹮的数量少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就连这几只幸存下来的朱鹮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问题。
在我国对朱鹮的栖息地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它们原本的栖息地早已被破坏,只剩下了不到1%的原貌,而这些原貌也因为不良的开发行为而面临着被进一步破坏的风险。

在朱鹮的栖息地被破坏之后,其种群数量也因此减少了,而且它们的食物也面临着极大的减少。
这就造成了朱鹮的食物链中出现了断层,在这样的情况下,朱鹮就需要向更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因此飞行距离也就变得更远,这对于体型较大的朱鹮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因为飞行距离的增加,朱鹮的体力也会随之减弱,很多朱鹮就因为飞行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被饿死在半路上。

二、保护工作的妙招。

此外,当地还有一种食材叫做朱鹮蛋,说朱鹮蛋能够祛病强身,因此在当地这种食材也十分的贵重,很多人都会进山偷猎朱鹮蛋,导致朱鹮的数量再次遭到减少。
因此我国在加强对朱鹮的保护工作之后,不仅对其栖息地进行了保护,还在山中建立了哨所,对山中的盗猎行为进行监控和打击。

针对朱鹮的生存环境上的问题,我国也进行了人工干预,对朱鹮的食物链进行了调整,首先在山中种植了大量的竹子和果树,作为朱鹮的食物资源。
并且在竹林中还种植了一些草类植物,作为朱鹮的栖息地,为了让朱鹮更好地进行繁殖,我国还开展了朱鹮的人工繁育工作。

但这个人工繁育的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朱鹮繁育的数量一般来说都不会超过三只,因此一旦人工繁育的朱鹮数量减少,就有可能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导致灭绝。
因此,我国对于朱鹮的人工繁育工作也是慎之又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最终成功地将朱鹮的种群数量从七只增长到7000余只。

这其中不仅仅是人工繁育,我国还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包括对其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有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两个朱鹮的保护地,分别是陕西的秦岭和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朱鹮和大熊猫一样,都是我国珍贵的国宝。

朱鹮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不仅仅是在国内,国际上也受到了其他东亚国家的关注,我国还在东亚国家间成立了一个朱鹮的保护联盟。

结语

但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朱鹮的保护工作还不能停滞不前,朱鹮现在作为我国的国宝,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鹮就不再面临危险,我国对于各种国宝的动植物都制定了相应的立法,但实际上,有些人还是会利用法律的漏洞,对一些国宝进行非法捕猎。

因此保护朱鹮的工作还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保护朱鹮不仅仅是保护朱鹮本身,还涉及到生态平衡的维护、生态系统的恢复等问题,对于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工作的成功需要政府、科研机构、NGO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强调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朱鹮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