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具身智能,中國有機會|對話聯想創投王光熙

2024-07-18科技
明敏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具身智能火到什麽程度?
從WAIC到MWC,各類展會論壇釋出會,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具身智能幾乎已成為必備要素。有它們在的地方,就會有人群聚集,當之無愧的展會流量密碼。
吸睛當然也吸金。
今年以來,具身智能創企融資訊息不斷,而且大單頻出。宇樹科技2月獲得10億元B2輪融資,銀河通用更是天使輪就拿下7億融資。
大模型浪潮還在高歌猛進,下一個引領AI浪潮的主角卻已被市場提前預定,就是具身智能。
但是,正如大模型剛剛爆火時存在不少疑慮,具身智能當下亦是如此。
實作路徑是什麽?商業化前景多大?爆發何時到來?如今形成了哪些共識和非共識?
就在最近,量子位對話聯想創投王光熙,窺見了來自投資市場的更多理解。
對於具身智能,王光熙的觀點簡單且直接:
中國,很有機會。
「具身智能就像智能車」
王光熙是誰?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夥人。一手構建聯想新興業務投資分拆體系,成功從聯想內部孵化分拆被稱為「出海之王」的茄子快傳(SHAREit)以及超10家優秀子公司。負責芯片半導體、企業服務、雲端運算、機器人、AR/VR等領域風險投資,並成功主導投資Smartsens思特威、雲跡科技、後摩智能等近百個專案。
在機器人領域,聯想創投已投企業共20多家,覆蓋傳統工業場景以及新興人形機器人領域。
最近一年內,王光熙在具身智能領域出手頻繁,主導投資的逐際動力、星動紀元、跨維智能、本末科技,如今都是各大展會的寵兒。
對於具身智能賽道,王光熙及聯想創投表現出的態度很明顯——
需要投。但是投哪些,有自己的標準。
需要投的原因很直白,在中國,具身智能很有機會。
王光熙覺得,機器人領域和汽車領域很相似。傳統機器人時代,就像油車時代,歐美日搭建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生態、甚至行業標準,各種工藝產品規格、底層參數、核心零部件等都是中國難以逾越的。
說白了,50年的功力擺在那。
對應來看,具身智能則會如同智能車,成為中國實作彎道超車的機遇。
得益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如今利用演算法可以補齊硬件上的差距,比如透過路徑規劃演算法來補足傳感器精度不足、透過演算法最佳化路徑規劃等。
還有可能在架構上發生變化,傳統的模式需要被拋棄,那麽國內外便重新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一點類似於智能車的邏輯。
在具體的生產制造上,機器人涉及復雜的系統整合工作,涉及芯片、硬件、軟件控制、套用等,中國廠商在整合方面的經驗和能力,一直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另外在市場方面,中國對具身智能的關註更早。
過去1年時間裏,國內湧現出小100家機器人公司,一級市場異常火熱。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一級市場機器人行業融資金額達240億元,其中10億元量級以上的投資事件數量在4起左右。
相對而言,海外具身智能領域最新一波大額融資出現得要晚一些。今年3月,人形機器人企業Figure AI宣布完成新一筆融資,金額為6.7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貝索斯、輝達、OpenAI和微軟等。
最近,總部位於匹茲堡的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Skild AI宣布完成總額3億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貝索斯、紅杉資本、日本軟銀等。
產生差異的原因有兩方面:
第一,中國市場本身更喜歡投硬件; 第二,機器人在中國的套用很多。 王光熙表示,從地域角度分析,中國的場景最大最豐富。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台,服務和特種機器人在物流、醫療、建築等領域實作規模化套用。
同時,在政策法規方面,國內也提供了更良好的發展環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規劃】中明確提到,更深入拓展機器人套用深度廣度。鼓勵使用者單位和機器人企業聯合開展技術試驗驗證,支持機器人整機企業實施關鍵零部件驗證,增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試驗驗證能力。
這使得國內企業使用者也有更強烈的合作意願,更樂於接受和機器人廠商做聯合開發。
王光熙認為:
對於機器人行業,中國應該成為一個最大的使用者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生產國,甚至在未來成為技術最為領先的區域,都是有可能的。
基於這些判斷以及在機器人領域多年的投資經驗,在大模型趨勢正酣時,聯想創投將目光更進一步聚焦在了具身智能領域,幾乎把賽道內所有創企都掃一遍後,最終投了4家企業:
逐際動力 跨維智能 星動紀元 本末科技 為什麽選中了這四家?
先來看它們的實際進展。在聯想創投一年一度的創投周上,這幾家具身智能創企悉數亮相。
其中,逐際動力的雙足機器人曾在野外實作了零樣本、無保護、全開放的徒步測試,並能扛住大力擊打。
WAIC期間,它還因為「被人類欺負」走紅網絡。
星動紀元的人形機器人能基於遙操作完成一系列人類肢體動作,比如握手、打招呼等。
同時還結合大模型完善對物理世界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實際感知。
跨維智能機器人更強調抓取能力。
它能抓隨意擺放在桌子上的物品,還能準確拾取打碎的玻璃碎片。要知道,玻璃碎片是形態各異的不規則曲面,而且內建反光,給機器人的辨識和抓取提出更高要求。
它利用Sim2Real技術,基於100%合成數據訓練機械臂操作,最終實作99.9%的穩定操作和抓取。
本末科技的輪足式機器人透過創新的直驅型關節和輪轂電機驅動技術,將輪式AGV的速度、敏捷性和足式機器人的機動越障效能結合,能在更多復雜地形中高效靈活完成任務。
據了解,透過模組化結構及開放式介面,本末輪足式機器人可搭載視覺模組、通訊模組、AI主機等,能被套用於智慧園區、礦山等場景。
梳理來看,這四家創企不乏一些共同點:
創始人及團隊學術背景深厚; 具備有差異性的核心技術。
聯想創投看重的,無外乎也是這幾點。
王光熙表示,現在投資一多,創業市場難免魚龍混雜,誰都覺得能搭一個機器人出來,甚至能走兩步。但是真正想要做這個行業的,無論是客戶、研發還是投資人,都更關註最與眾不同的技術差異化和底層實力。
只做個人形機器人出來,很簡單,但沒意義。
比如對於逐際動力,他們在感知運動和演算法結合方面,已經積累了十多年經驗。王光熙判斷,逐際動力在機器人四輪足、人形雙足的運動控制技術掌握上非常強。尤其是今年推出了強化學習板塊後,這對於解決機器人運動泛化能力非常重要。
星動紀元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可以追溯到團隊在清華期間的工作。演算法都是團隊自研,創始人陳建宇的研究方向也一直專註在AI+機器人領域。所以在底層技術上,星動紀元具有很強的「原生性」。
同時人才本身也是重要變量,年輕的跨界人才更受聯想創投青睞。
王光熙認為,具身智能本身就是一個強調系統性、強調跨界能力的領域。需要研發人員最好硬件、軟件、演算法、系統都要懂。
一直以來軟件行業和機械行業人才沒有太多交集,尤其是上一代技術人員,可能有很多的路徑依賴,有各自的擅長領域。
這使得具身智能賽道更需要相對年輕、身處於AI原生時代的跨界技術人才。
加之,本身具身智能領域還是一個無人區,技術難關多、復雜性高,但同時又讓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大家都摸著石頭過河。相對而言,年輕團隊更有優勢。
總結來看,天時地利人和,具身智能在中國這塊土壤上已經湊齊。
天時,正如智能化重塑百年汽車行業,全球機器人創新力量也將因為智能化,而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
地利,中國擁有海量的機器人套用落地場景和市場,在政策扶持和推動下,國內對機器人的接受度更高,目前機器人+產業的腳步也走得更快,這為具身智能之後的套用落地打下基礎。
人和,王光熙認為,如今做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其實是一撥人。【紐約時報】報道,麥克羅波洛智庫研究表明,從某些指標來看,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產出國,幾乎培養了全球一半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員。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培養一大批AI原生時代的創新人才,他們將成為推動AI、具身智能等領域發展的核心力量。
但機遇與挑戰往往並存。
當中國迎來機器人領域的百年變革時刻,挑戰也接踵而至。
矽基智能時代開啟,挑戰?機遇?
首先從技術維度來看,最直接的問題是泛化還沒有解決。
盡管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強AI可以為具身智能提供一個「大腦」,但是大模型如何更加智能地多模態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一些以往數據世界裏存在較少的模態(聽覺、嗅覺等),數據量都還很少。
同時具身智能的「小腦」也不夠靈活。想要讓機器人高效流暢地看到場景、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平穩安全正確執行,也存在很大挑戰。哪怕對於人類而言,完成這一過程也涉及一套復雜的生物學機制。具身智能想要實作如此靈巧性、泛化性和智能型,技術難點還有很多。
目前大家意識到,數據這件事沒有想象中那麽難。透過合成、模仿等技術,可以構成更優質的訓練數據。同時,海量堆數據的方式也不一定就是唯一路徑。
其次在制造方面,初創企業往往沒有自己的工廠和產線,這也是大家為何都會羨慕特斯拉,因為自建工廠不僅能使其在生產上自給自足,還能在生產中積累工程經驗和創新。
比如特斯拉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實作了一體式壓鑄,將開發一款新車的時間縮短至18-24個月,同時成本也驟降。這些工程創新付諸於實踐和量產,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套用和部署將非常有利。
但是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有能力、有必要自建工廠,所以就需要找產業方來提供。
最後,國內在生態方面也有挑戰。
國內To B方面,使用者付費意願比較低,廠商之間內卷也比較嚴重。
To C方面更是如此,其剛需性來自於機器人的泛化能力、場景滲透和套用服務。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購買一個智能硬件,不僅為了購買硬件本身和軟件OS能力,更是為了購買在硬件之上構建的生態、各種服務,比如打車、叫外賣等。
具身智能在To C上,也需要構建好穩定、安全、高效的泛化能力,具備豐富場景下的服務能力、構建起豐富生態後,才能得到來自消費者的付費意願。
對應來看,具身智能領域不僅需要初創企業繼續堅定做原始創新,更需要產業生態予以支持,持續性投入人力、物力、資金支持。
這其實是硬核原始創新技術的共性。比如AI、AR/VR等賽道,都涉及復雜的生態體系構建和布局,更需要有長期的支持和陪伴。行業內並不乏這樣的先例。聯想創投投資AI企業的歷史可追溯至2011年,長期相伴成長,與聯想集團的生態合作也在持續深入。
對於具身智能賽道,王光熙也表示,聯想創投的CVC模式可以為企業提供諸多聯想特色的助力。
首先,聯想集團本身和具身智能關系密切。聯想在國內多個地區都設有規模龐大的3C和電子制造智能工廠,具備豐富場景。這能為具身智能套用落地提供「試驗田」。
其次,聯想的智能制造能力,可以為具身智能企業提供產業資源,解決早期的小批次柔性生產、實驗性生產等問題。
最後,聯想本身有豐富的出海經驗和出海資源,過去20多年經營的全球化布局能夠為具身智能企業提供本地服務和資源。
實際上,作為一家CVC,聯想創投一直以來都強呼叫聯想生態賦能被投企業。
他們提出了一個三級生態聯動體系:
首先是全員聯動層,透過建立成員企業解決方案資訊庫,聯想創投建立起日常對接機制,為深入生態共建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是資源賦能層,產品、市場、客戶、平台全鏈打通的資源賦能平台。這可以促成聯想集團向被投企業助力,被投企業長期建設發展後也能為聯想集團下一步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第三層是商業落地層。透過聯想創投將政府、聯想集團、被投企業、行業客戶聯合在一起,加速科技在產業的賦能落地。
透過這些舉措,聯想創投借助聯想集團,逐漸形成了一個富有活力的生態圈。
但作為一家始終堅定投原始創新的CVC,聯想創投的投資不會局限於母公司當前業務,而是以更前瞻的目光布局未來創新,投未來5-10年的賽道、投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公司。
由此,在過去十余年裏,聯想創投投出了18家上市企業,如寧德時代、蔚來、路特斯 等行業佼佼者,以及眾多垂直行業獨角獸,涉及演算法、算力、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如今對具身智能的布局,亦是基於如上思考。
對於最新趨勢的判斷,聯想創投提出,矽基智能體生態大爆發的時代即將到來。
矽基智能時代以Code(AI)+ Silicon( 智能計算)+ Body(智能體+硬件)三大基礎構建了未來的數碼和智能世界。
這其中有兩項關鍵技術:
一是神經網絡驅動的矽基智能將透過數據訓練超越人類智能; 二是人形機器人將獲得與人類相媲美的運動技能。 這些進步將由算力和能源領域的革命性進展所推動,使矽基智能變得普及和易於獲取。
其中,在AI上的投入與布局,已成為全球共識;而在具身智能、機器人上的投入,熱潮才剛剛開始,全世界頂級科學家都在湧入這一領域。
王光熙認為,當下還處於行業很早期,優秀的團隊依然有機會站出來去做正確的事。
具身智能的機遇,不言而喻了。
參考連線:http://www.news.cn/info/20230818/e37e5e7233ac4048a02ddcc107210a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