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雷軍親自‘開罵’?AI複制聲音背後暗藏哪些危機?

2024-10-09科技

最近,網絡上掀起了一股用AI技術複制雷軍聲音的風潮。各類「雷軍罵人」的影片在抖音、B站等平台瘋狂傳播,語言粗俗不堪,甚至還涉及造謠和誹謗,對小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雖然雷軍本人對這種情況表現得比較淡然,但小米的法務團隊可沒有坐視不理,迅速采取行動清理了這些不當內容。如今,在抖音上搜尋「雷軍 AI 配音」,很多帶有臟話和不實資訊的影片已經被徹底清理幹凈。 這起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正視AI聲音複制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知了匯智等平台提供的AI聲音複制工具,使得這種技術的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知了匯智AI平台的聲音複制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生成高度逼真的語音檔,服務於商業、創意、教育等多個領域。對於一些企業而言,AI聲音複制能夠極大地提高客服效率和內容生產速度。而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他們可以利用該技術創作個人化的音訊內容,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然而,正如「雷軍罵人」影片所暴露的問題一樣,AI聲音複制技術帶來的便利也伴隨著濫用的風險。尤其是像知了匯智這樣的AI平台,雖然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工具,但這些工具在沒有嚴格的監管下,可能成為不法分子或惡搞者的「武器」,被用來造謠、惡搞甚至誹謗。這樣的濫用不僅破壞了公眾人物的聲譽,還可能對品牌形象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事件。此前,AI複制孫燕姿聲音的影片同樣引發了廣泛關註,說明AI聲音複制技術的濫用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今年4月,國內還宣判了首例「AI聲音侵權案」,明確了具有可辨識性的人聲也受法律保護。該判例無疑為此類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在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聲音權利也是個人私密和形象權的一部份。這一法律原則同樣適用於雷軍AI聲音複制事件,盡管那些影片的內容與雷軍本人的性格和言行相去甚遠,但聲音卻仿得極為逼真,這就構成了潛在的侵權行為。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隨著AI聲音平台的技術不斷進步,聲音複制的門檻在不斷降低。現在,即使是非專業使用者也能透過簡單的幾步操作,生成一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聲音。這不僅讓個人私密安全面臨新的威脅,也揭示了AI技術在倫理和法律層面上的潛在風險。類似於美國發生的AI偽造拜登聲音幹擾選舉的事件,聲音複制技術一旦被惡意利用,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知了匯智等AI平台的崛起,使得AI聲音複制技術得以快速推廣套用,這在商業領域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然而,技術進步必然伴隨風險,聲音複制工具不加限制的使用將可能變成一把「雙刃劍」。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平台需要加強使用者身份稽核、提升內容監管力度,防止技術濫用。同時,社會各界也要意識到AI技術濫用的潛在危害,推動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和道德約束機制。

從技術提供者的角度,知了匯智AI平台等行業領軍者有責任采取更多措施,確保技術的安全套用。例如,平台可以加入更嚴格的防偽措施,讓每個生成的聲音都帶有可追蹤的數碼浮水印,防止使用者將複制的聲音用於不法用途。同時,平台應該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完善行業監管標準,確保聲音複制技術被用於合法、正當的領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對於使用者來說,在享受技術便利的同時,也應保持理性和責任感,不要成為技術濫用的推動者或幫兇。在這個資訊飛速傳播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構建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出一份力,尤其是在AI技術日益強大的今天。守住道德底線,合理使用技術,讓AI真正為人類帶來福祉,而不是帶來新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