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研發6G引起國內專家慌亂反擊,這反而暴露了國產5.5G的明顯缺陷。一位科普專家指出,目前6G的技術標準還沒確定,那些聲稱已有6G器材的聲音可能是虛假宣傳;他認為日本的6G技術實際上只是利用更多的頻譜資源來提高速度,技術含量並不高。
專家還提到,美國之前推廣的5G毫米波技術因為穿透力問題並未成功,這個問題在5.5G上依然存在。目前討論的所謂6G專利領先也可能是一種誤導,因為還不清楚這些專利最終是否會成為6G標準的一部份。
他進一步解釋說,5.5G實際上是透過結合5G的厘米波頻段和美國放棄的5G毫米波頻段來擴大頻段寬度,達到了10Gbps的速率,這和日本的6G提速方法類似,說明5.5G也采用了低技術含量的手段。
5G的厘米波技術在主流套用中也存在問題。雖然5G透過增加頻譜寬度到100M達到了1Gbps的速率,但從頻譜效率來看,與4G相比提升有限。5G厘米波的穿透力弱,導致國內營運商在城市中難以覆蓋所有區域。
在廁所和樓梯間等地方接收不到5G訊號;由於5G基站的覆蓋半徑僅約500米,營運商不得不高密度地建設5G基站。
高密度的5G基站建設讓營運商承受著巨大的投資和電費壓力,以至於他們在非高峰時段關閉5G基站以節省成本。
營運商正轉向發展低頻5G技術,希望透過低頻的物理特性來解決成本問題,據估計,國內三大營運商的低頻5G基站數量已超過100萬座。
5G厘米波技術本身就有穿透力差和成本高的問題,5.5G用了毫米波頻段,成本更是更高,營運商承擔起來更加困難。同理,6G用的頻段更高,比如日本的6G器材,覆蓋範圍只有100米,跟大型WiFi似的,成本自然比5G還要高。
5G網絡的種種問題在5.5G和6G上只會更嚴重,這些新技術沒有帶來真正創新的突破,依然沒能解決高頻頻段的覆蓋問題,也沒有有效提高頻譜效率。他們只是透過增加頻譜寬度來提升速度,4G可能還會長時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