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Kimi走紅,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已來」?

2024-03-28科技
自去年ChatGPT引爆全球後,人工智能正以難以預料的速度狂奔。
2024年開年,OpenAI公司的又一力作Sora橫空出世,再次將人工智能推向另一個高潮。而近日Kimi的火爆出圈,更是攪動了國內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的一池春水。
科技界掀起新一輪狂歡,資本紛紛入場,專家學者展開激烈探討……但「漲一天跌三天」的Kimi概念股也讓人懷疑,這究竟是「未來已來」還是曇花一現?
不管怎樣,熱鬧背後,人工智能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爆火」的Kimi,到底是什麽?
簡單來說,Kimi智能助手是一款類似ChatGPT的產品,在去年10月底初次亮相。
它的背後,是一家名為月之暗面的國內大模型獨角獸公司。
2023年3月,來自廣東汕頭的清華畢業生楊植麟創辦了「月之暗面」,當時的他,只有31歲。
楊植麟(右)。圖源:市界
這已經不是楊植麟第一次創業。在創立月之暗面前,他還曾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迴圈智能,並在2021年和華為雲聯合推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中文語言模型「盤古」。
在月之暗面創立之後,這位年輕的「天才AI科學家」和兩位同為清華校友的創始人,帶領公司一路狂奔,迅速闖入國內大模型創業第一梯隊。
2024年2月,成立還不滿一周歲的月之暗面,宣布完成超10億美元融資,估值已達約25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這也是國內AI大模型公司迄今獲得的單輪最大金額融資。
「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話,無失真的長上下文將會是一個很關鍵的基礎技術。」楊植麟很早就把長文本作為自己實作AGI夢想的第一步。
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在長上下文視窗技術上再次取得突破,無失真上下文長度提升到200萬字。
訊息一出,震驚四座。
這一技術突破,意味著使用者可以一次性上傳長達200萬字的文本讓Kimi學習,無論是冗長的法律文書、公司財報,還是電影電視劇劇本,只要10分鐘時間,它就能迅速理解,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給出你需要的答案。
簡單概括就是:能讀更長,理解更準,使用者體驗好。
接下來幾天,與Kimi相關的概念集體爆發,大量流量湧入也讓Kimi的APP和小程式一度「宕機」。
不僅如此,這條名叫Kimi的「鯰魚」,也快速啟用了國產人工智能市場。一場「卷字數」的大戰,隨即展開。
3月22日晚,阿裏通義千問宣布,向所有人免費開放1000萬字的長文件處理功能,成為全球文件處理容量第一的AI套用。3月23日,360智腦宣布正式內測500萬字長文本處理功能,該功能即將入駐360AI瀏覽器。也有訊息稱百度文心一言下個月版本升級也將開放長文本能力,文字範圍會在200萬—500萬。
「百模大戰」,走向何方?
雖然在大廠的「圍剿」之下,Kimi概念股已逐漸退潮,但它的一夜爆紅傳遞出一個訊號: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勢頭正猛,競爭激烈。
人工智能無疑是最近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今年最新公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就是有力的佐證。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人工智能今年第一次深度影響我們的全球富豪榜,一半以上的新增財富是來自於人工智能。」
輝達的黃仁勛第一次財富明顯增長,進入【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全球前30。圖為3月18日,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勛在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介紹產品。新華社/法新
去年以來,從老牌人工智能勁旅到新興科創企業,從頭部互聯網公司到高校科研機構,甚至連知名手機廠商紛紛入局,推出自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主打一個「好不好用不知道,但首先我要擁有」。
日前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
「百模大戰」,已然打響。
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少問題和隱患。
功能同質化、質素良莠不齊等問題時有發生,明面上或暗地裏套殼抄襲、投機取巧也並非個例,而大模型研發需要投入的巨量算力資源,還會導致重復勞動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放眼全球,2023年11月,明星獨角獸Stability AI被曝出由於財務狀況壓力巨大正在尋求出售。生成式AI獨角獸Jasper、AI語音辨識創企Deepgram等首批明星AI創企在近半年紛紛宣布裁員。而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23年11月-2024年1月,有4家AI創企宣布關停,有的因為資金短缺,有的稱缺乏變現手段。
這也為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敲響警鐘。如何避免一味跟風、「為卷而卷」,真正讓「一頭熱」變為「兩頭甜」,需要創新主體不斷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
「人工智能+」,怎麽加?
盡管大模型賽道一片火熱,但它並不是人工智能的全部。「百模大戰」的背後也存在極高的研發成本和技術壁壘。
人工智能產業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只要選擇合適的產業分工角色,挖掘更多的辦公、教育、電商、醫療等細分場景,就能形成差異化的有利競爭。
中國正在加緊布局。
2024年全國兩會,「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套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碼產業集群。
從2015年、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先後提出「互聯網+」「智能+」,再到今年的「人工智能+」,這標誌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也是中國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釋放創新動能的新訊號。
具體怎麽「+」?
簡單來說,就是把人工智能有效套用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透過新技術催生新質生產力。
比如,人工智能+制造業,能改變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作個人化客製,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人工智能+交通,將開啟智慧交通新世界的大門,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人工智能+教育,會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升教育質素,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創新人才。
3月1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村的無人農場,農業無人機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進行自動噴灑農藥作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在26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工信部宣布今年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與此同時,廣東也在行動。
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搶抓風口機遇,集中力量突破底層技術,鼓勵大模型行業創新套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就在去年,廣東已陸續釋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通用人工智能發展22條」等多份政策檔。
近期,廣東各地布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動作頻頻:深圳在「20+8」產業集群2.0版本中,將人工智能升格單列為1個產業集群;廣州則釋出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場景清單,共計50個套用場景;在韶關,總投資23.6億元的華南數谷智算中心專案宣布正式投入營運……
如今,廣東已布局建設了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11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廣東省科技廳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相關註冊企業約17萬家,核心企業900多家。
3月24日,「人工智能+」院士論壇在深圳舉辦。30多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這一新質生產力的要素,為中國人民生活的豐富、科技的創新、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進步提供更多積極的動力。
這把鑰匙將開啟怎樣的未來之門,值得期待。
【撰文】陳明詩 張宇馳 葉丹
【策劃】何勇榮 邢澤鑫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什麽?怎麽+?一文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的含義
經濟日報:「人工智能+」不止是加法
浙江宣傳:「狂飆」過後大模型該走向何方
北京商報:Kimi掀起國產大模型長文本競賽
青島日報:人工智能的變革:一切剛剛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月之暗面」要做To C超級套用,資方追投10億美元
21世紀經濟報道:「人工智能+」成新質生產力引擎,廣東如何「搶先一步」?
智東西:AI創業冰火兩重天:Sora降世資本狂歡,數家創企倒閉關門
【作者】 陳明詩;張宇馳;葉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