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四個阿裏P7被裁員後賣包子,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2024-08-24科技

假如你是一位被互聯網大廠「最佳化」掉的35歲打工人,準備去其他大廠再找一份工作,可能面臨這樣的結果。

你先去了京東,京東的HR告訴你,我們老總劉強東把每一位員工都當兄弟,前提是你肯一起拼搏。

現在有一份專案管理的工作,不過每天要加班到10點,你願意幹嗎?

你問:「年紀大了,天天加班可能身體吃不消,而且還要帶孩子,能不能不加班。」

那就對不起了,這份工作不適合你,東哥不需要躺平的兄弟。

然後你又去了小紅書,小紅書的HR直接告知你,他們的招聘年齡限制已經從35歲降到了32歲,直接就把你卡死了。

最後你兜兜轉轉繞了一圈發現,沒有一家公司容得下你。

可飯不能不吃啊,怎麽辦?也許只能像最近被裁的那四個阿裏P7員工一樣,自主創業賣包子了。

01

四個阿裏P7賣包子,成了一場笑談!

前不久,有一條四個阿裏P7賣包子的新聞引起了熱議。

本以為這是一個創業勵誌故事,結果卻是一個創業失敗案例。

阿裏P7,如果是以前,那聽起來就是一個很牛逼的存在。

要知道,阿裏P7都是技術專家級別,其薪資結構包括基本薪金、獎金和股票期權,綜合年薪總額大約在80萬至120萬之間。

基本到了阿裏P7這個級別,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完全可以過得很舒服。

在前幾年經濟形勢好,互聯網大廠風生水起的年代,絕對走哪裏都會被投來羨慕的眼光。

可現在卻不一樣了,經濟大環境不好、消費降級,需求減少了,互聯網大廠也不好過。

阿裏、京東、字節這些昔日都搶著加班的大廠,紛紛開啟降本增效模式,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來應對寒冬。

5月份的時候就各種傳聞,京東開啟了大裁員,可能裁掉了驚人的五萬多人。有人還在忙著處理618業務,就被收到了「被最佳化通知書」。

而阿裏這兩年則一直都在不斷裁員的路上。截至 6 月底,阿裏巴巴的員工總數跌破 20 萬人,僅剩 198162 人,第二季度就裁員 6729 人。

這四位站在阿裏員工層級頂點位置的P7員工也難逃此劫。

這說明,很多時候,大公司裁員反而會拿高薪員工率先下手,畢竟這些員工的薪金成本才是大頭,「最佳化」空間也更大。

而這四位阿裏P7被裁後,沒有去找新工作,反而開啟了聯合創業模式,在杭州西湖區開了家包子鋪。

這件事一出,立馬成了圈內圈外的笑談。因為這四位阿裏P7員工深度詮釋了什麽叫隔行如隔山。

賣包子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小生意,卻被他們玩出了花,可只開花不結果,因為他們做錯了這幾件事。

首先,這家包子鋪開在一個偏僻位置的寫字樓裏,選址上就有問題;

其次,包子鋪太不接地氣,20平方的門面裏,全是各種職場流行語,比如「卷個錘子」、「去去班味」、「人生是曠野」。從這些文字能看出他們對於職場有著強烈的抗爭心理;

而且這家包子鋪還在門口設定了休息區,搭個棚子供顧客看電視使用。這哪裏是包子鋪,怎麽看都是個酒吧或者日料店。

最後,這家包子鋪的品類既單一又多樣,只提供大包子,但是包子餡卻有雞翅、肥腸、韭菜雞蛋等各種花樣。

除了賣包子之外,甚至還賣起了雞尾酒、燒鳥、米飯快餐,定位實在夠亂的。

而在價格方面,也實在不夠親民。葷的9.9,素的6元,最貴的鮑魚炒飯加飲料甚至要108元。

這哪裏是開包子鋪吧,感覺就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想整頓一下早餐市場,讓包子也變成高大上的生意。

包子鋪就是包子鋪,滿足的是老百姓日常早餐需求。

要想成功,首先位置要好,其次口味要好,品類能滿足不同需求。最後就是價格實惠。有幾個人吃包子還要看電視喝點小酒的。

事實證明,這家「互聯網思維」的包子鋪確實很失敗,開業兩個月基本上是門可羅雀,每個月都要虧五萬左右。

這也難怪會成為笑談,外行人都能看出來這樣賣包子是行不通的。

02

跨行創業,談何容易!

這四位阿裏P7員工聯合創業開包子鋪的失敗案例,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幾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一是跨行創業,即使你以前是精英中的精英,也依然難逃水土不服的命運。

沒有對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沒有深入的市場調研,沒有確定一個合適的定位,基本很難成功;

二是很多大廠出來的精英,人到中年也同樣會遭遇職場危機。

這四位阿裏P7突發奇想要聯合創業,除了有一定經濟基礎不差錢玩玩外,也間接說明他們想重操舊業也是困難重重。

要麽去規模更小的公司,要麽降薪去同級別的公司,現在這個經濟環境,阿裏P7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存在,想匹配以往的薪資標準再找一份類似的工作真的很難。

三是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創業,基本上就把路走死了。

4個阿裏P7,去開發軟件、搞平台,技術和營運也許不是問題,可現在不管幹什麽都得燒錢,這個環境下有錢也不敢投啊。

所以兜來轉去,他們發現只能選擇幹餐飲,本想著一鳴驚人,結果卻被現實教育了。

當然,他們的想法和勇氣值得欽佩,賣包子更不是一件低人一等的事。靠自己勞動賺錢,就算失敗了,也沒啥可嘲笑的。

這也說明,即使是大廠出來的精英員工,失去了平台,沒了大廠的光環,在外面也一樣難混。

而且,這個案例同樣是很多失業後選擇自主創業的人的真實寫照。

就像之前的反詐老陳,錯把體制賦予的資源當成了自己的能力,出來當網紅後卻發現,除了流量難搞外,還會落得一身罵名。

所以,創業除了要有能力,拼運氣,最重要的還是腳踏實地。

不要想著馬上就能賺錢,更不能期望短期內賺大錢,先從小處入手,有一定清晰的定位,排除掉可能遇到的風險再去幹。#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