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賣一輛虧一輛,一共虧了18億元……小米交出「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2024-09-05科技

前言

「賣一輛虧一輛,一共虧了18億元,小米交出了‘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看到這句話,很多人估計會楞住。

小米造車,真是開局就下了大註,結果是虧成了「頂流」。

可是, 雷軍竟然在微博上喊話:「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這到底是什麽操作?

你沒看錯,沒聽錯,賣得越好,虧得越多,這樣的邏輯偏偏就成了小米造車的現實

大家都說,小米是手機圈的狠角色,但在汽車圈,這位新晉選手到底是拼命三郎,還是豪賭輸家?

小米這次真的玩大了——賣得多虧得多,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賠本賺吆喝」?小米到底怎麽想的?雷軍為什麽覺得這是他最出色的成績單?

造車「新兵」的困局——小米的「開門黑」

「賣一輛虧一輛,一共虧了18億。」這句話,乍一聽像是段子, 誰能想到竟然是小米最新二季度財報裏最真實的寫照?

當年那個憑借「性價比之王」崛起的手機巨頭, 如今在汽車圈裏玩起了「賠本賺吆喝」的老套路

可別誤會,這次可不是那種一時的小打小鬧,而是實打實地虧了18個億!

要知道,這27307輛車,每輛車虧6萬,虧得都能買輛低配的國產車了。

再看看這數據,真讓人覺得, 這樣的成績單怎麽跟「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沾邊?

但偏偏雷軍還在微博上豪情萬丈地表示: 「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這背後的邏輯,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復雜得讓人頭疼。

回想當年,小米手機也是靠著「高配低價」迅速 攻城略地 ,把友商打得措手不及。

那個時候的小米,的確是虧本賺吆喝, 但這種虧是有節奏、有規劃的,雷軍心裏有一本賬,知道只要銷量上去了,成本就能被攤薄,最後實作盈利。

如今,這個套路似乎又被搬到了造車上,但問題是, 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戰場。

汽車制造的燒錢程度,不是幾部手機能比的。

建工廠、搞研發、設銷售網絡,這些都是前期的巨大投入,哪一樣不掏空荷包?

而要把這些成本攤薄, 只靠這兩三萬輛車?別開玩笑了,光是利息都難以負擔。

再說,小米的首款車型SU7定位在20萬元左右,目標直指中高端市場,這不是一個輕松的領域。

放眼望去,特斯拉、蔚來、小鵬早已在這片「紅海」裏廝殺多年,實力強勁,早早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小米的進入,雖然一度引發了市場的熱烈反應,但這畢竟是汽車領域,而不是當年那個依靠粉絲經濟就能打天下的手機市場。

消費者對於中高端品牌的忠誠度極高, 新品牌想要撼動這些老牌選手的地位,難度可想而知。

而小米的這場「虧本大冒險」,自然也少不了「同行」的冷嘲熱諷。

疑似極越汽車的公關負責人在朋友圈裏毫不客氣地抨擊道:「虧錢賣車是傾銷。」

這句話直指小米的操作,被視為「惡性競爭」。

你說,這話刺耳不刺耳?但是,刺耳歸刺耳,未必沒有幾分道理。

小米這次確實是走在一條極為危險的鋼絲繩上,一邊是利潤的深淵,一邊是市場的懸崖,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可雷軍真的不怕嗎?他是不是在上演一出「舍命狂奔」的戲碼?

畢竟, 當年雷軍敢在手機市場裏與巨頭們廝殺,現在到了汽車領域,難道他就會輕言放棄?

還是說,這一切都是他早已設定好的劇本,只等著時間來驗證?

雷軍的「賭局」——從「性價比之王」到「汽車豪賭」

說到雷軍的「賭局」,從來就不是什麽秘密。

從手機到汽車,他一直走的都是「性價比」路線,只不過這一次,他把賭註下得更大,風險也高得嚇人。

要知道,雷軍曾經豪言壯語地說過: 「小米要用15到20年時間,進入全球汽車市場的前五。」

這句話看似雄心勃勃,但實際操作起來,簡直是在和時間賽跑,而賽跑的路上,還布滿了各種障礙。

回顧小米的崛起史,你不得不承認, 雷軍是個玩命的狠角色。

從一家手機公司起步,一路擴充套件到AIoT、大家電、智能家居, 小米都是靠著硬生生的「拼命三郎」精神走到今天

然而,造車和做手機、做家電完全不同,這可是一個需要「拼家底」的行業。

小米的底氣又在哪裏呢?

從財報來看,小米集團的現金儲備已經超過了1410億元,這筆巨資無疑是小米敢於在造車領域「放手一搏」的底氣所在。

雷軍心裏明白,對於重資產的汽車行業來說, 前期的巨額投入是無法避免的,而這些投入只有透過未來的銷量才能逐步收回

雖然現階段虧損嚴重,但雷軍早已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他相信,只有等到量上去了,規模效應顯現,才能真正看到盈利的曙光。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這個「苦」,雷軍顯然是準備吃定了。

然而,雷軍的這場賭局也並非沒有問題。

首先,小米能否如期實作銷量目標,仍然是未知數。

雖然小米SU7的首季度銷量看起來很不錯,但這僅僅是短期的市場反應。

長期來看,小米的品牌力是否能夠支撐其高端定位,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其次,小米的「性價比」路線在手機領域是成功的, 但在汽車領域,面對的是更為復雜的市場競爭。

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服務需求等,都遠非價格能夠簡單解決的。

更何況, 小米的研發投入看似不小,財報中顯示,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0.7%,達到了55億元

但與那些老牌的汽車巨頭相比,這點投入簡直是九牛一毛。

特斯拉、比亞迪等公司,早已經在技術積累和產品研發上遙遙領先,小米想要後來居上,實在是談何容易?

即使雷軍有再大的雄心壯誌,也難免要面對現實的殘酷。

可能雷軍也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像是在走鋼絲,但他還是願意冒這個險。

因為一旦成功,小米將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 而是一個跨越多個領域的科技巨頭。

問題是,這樣的「豪賭」真的能贏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小米不僅要面對市場的考驗,還要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尤其是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汽車市場,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

然而,雷軍似乎已經下定決心,不管前路多麽艱難,他都會一往無前。

畢竟,小米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公司,而是一個擁有強大資源和市場號召力的巨頭。

只要方向對了,速度夠快,誰又能說小米不能成為下一個傳奇呢?

總之, 小米的造車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雷軍的豪賭,能否最終贏得勝利,仍然充滿了變數。

對於那些關心小米未來的人來說,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而雷軍和他的團隊, 能否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結語

賣一輛虧一輛,一共虧了18億元,小米交出了「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這看似矛盾的背後,其實藏著雷軍的一場豪賭。

這場賭局,雷軍押上了小米的未來, 他希望透過規模效應和持續投入,最終在汽車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但是,這條路並不好走,前方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盡管如此,雷軍依然選擇了全力以赴,因為他相信,只有拼盡全力,才有可能贏得未來。

小米的造車之路究竟會通向何方?是成為下一個「特斯拉」,還是成為又一個「悲情英雄」?

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而在此之前,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雷軍和他的團隊, 如何在這條荊棘滿布的道路上,走出屬於他們的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