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Sora來了,我們的英語教師卻過剩了?

2024-02-18科技

Sora來了,我們的英語教師卻過剩了?

新年開工第一天。剛剛,一個小學教師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他們學校的新學期課表下來了,英語課時減少,體育課時增加。這意味著,學校的英語教師富余了,部份需要改教其他功課,而體育教師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我開玩笑說,可以讓英語教師改教體育。

玩笑歸玩笑,在我看來,這背後關涉的是一個叫人有幾分沈重的現實話題。

這幾天,人們在為一個重大科技訊息而刷屏——OpenAI公司釋出首個AI影片模型Sora。Sora不僅能夠根據文字指令創造出既逼真又充滿想象力的場景,而且能生成長達1分鐘的超長影片,還是一鏡到底的那種。

網上流傳多個Sora生成的影片,效果相當震撼。比如,影片中,一位時髦女士漫步在東京街頭,周圍是溫暖閃爍的霓虹燈和動感的城市標誌,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人們感慨,這樣一來,或許很快就很難再分清AI和現實的界限了。

上一則震撼人心的科技新聞,是埃隆·馬斯克不久前宣布,他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進行了首例腦機介面器材人體移植,移植者恢復良好。它將幫助人類擺脫肉身局限,帶來透過意念改造世界的巨大想象空間。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深感自己在參與討論這類科技話題時知識儲備嚴重不足。但我真切地知道,在不斷叠代的技術的推動下,世界,加速了。

可是,當世界加速的時候,我們在做些什麽呢?

在忙著將街頭的英文標識改成拼音,在熱衷於降低英語的學科地位……網上看到一篇呼籲取消英語主科地位的雄文說,英語是一維的,漢語則是二維的,如果一段英文的資訊量是100,那麽同樣篇幅的漢語的資訊量就是100的平方——你被雷到了嗎?

我們還可以來看看歷史。

有人制作了一份對比表格,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到,在同樣的時間座標上,中國和世界分別處於什麽樣的狀態。

比如,春秋末期,雅典民主制度誕生,古羅馬三權分立制度確立。戰國初期,希臘人開始選舉。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最開放的時期之一,整個社會顯得蓬勃有力,其最大特征就是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圍繞君本民本、人治法治、性善性惡、法古師今等展開爭鋒,各種觀點噴湧而出。因此,我覺得這一時期的中國與世界,並沒有明顯的分野與高下。

進入北宋,1096年即北宋紹聖二年,劍橋大學成立。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英格蘭國王被迫簽署大憲章。大憲章要求皇室放棄部份權力及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

人們普遍認為有宋一朝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僱用關系廣泛發展,機戶、包買商大量出現,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據說其時一個熟練工人的收入甚至可能超過知府,這樣的細節足以成為社會充滿健康活力的註腳。

宋朝皇權與相權也處於一種比較合理的平衡狀態,皇帝的權力同樣是受到限制的,否則宋徽宗就用不著偷偷幽會李師師了。這個時候,中國與世界先進文明有差距,但還不至於對比太懸殊。

真正的差距或分野從元朝開始。1315年,元延祐二年,意大利醫生在醫學院為醫生展示解剖學,成為現代醫學的標誌之一;十年後,歐洲文藝復興出現於意大利。

而這一年,元朝的泰定帝在幹什麽呢?在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元滅宋,本身就是野蠻征服文明的結果,從此之後,中國與世界的發展逐漸開始「脫鉤」。

1450年,明景泰元年,專利法誕生於威尼斯。1590年,萬歷十八年,荷蘭人發明顯微鏡。1602年萬歷三十年,荷蘭人發明了股票。1625年,天啟五年,法國人發明了輸血方法……

當然明朝也有「發明」。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中說:「大明一朝,以剝皮始,以剝皮終,可謂始終不變。」 底層出身的朱元璋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對犯官實行「剝皮植草」就是朱元璋的一大發明,並被後繼者沿用。到最後,大明滅亡之時,張獻忠等流寇同樣喜歡對明室子孫濫施剝皮刑罰,可謂報應不爽。

明朝第二個皇帝朱棣則「發明」了株連十族的懲罰——靖難之變後,燕帝朱棣登基,但方孝孺認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命其起草即位詔書,他寧死不從,更予以辱罵,於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他屢命不從,朱棣終以誅九族相脅,然而他仍義無反顧地說:「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於是朱棣將其學生歸入第十族,連同九族一並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

而清朝呢? 在他們忙著對讀書人進行 「瓜蔓抄」的時候,忙著實施海禁的時候,忙著爭論夷人的腿到底能不能伸直的時候……一系列科技發明大爆發,已經將世界推向了嶄新的蒸汽以及電力時代。

1663年康熙二年,反射望遠鏡出現;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年頓三大定律發表;1754乾隆十九年,富蘭古連放風箏證明了自然界中電的存在;1781乾隆四十六年,瓦特改良蒸汽機;1821道光元年,法拉第發明了電動機;1827道光七年,歐姆定律發表;1879光緒五年,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美國人發明了飛機。

順便說一句,當年的英國之所以能成為日不落帝國,跟它的全面發展有密切關系,政治、經濟、人文、科技、工業等領域互相影響。它不僅在科技領域出了很多牛人,比如牛頓,在人文領域,也出過不少思想家、哲學家如培根、洛克、休謨等。正是這種人文與科技的相互滲透,重構了人類的文明世界。

回到現實,連胡錫進也不無憂慮地說,Sora的出現,是我們必須進一步行動起來的新的倒逼。世界在加速,從腦機介面到Sora,到不知什麽時候突然冒出來的新發明,希望類似這樣的事件能夠對我們中的一些人形成當頭棒喝,不再盲目排外,不再習慣於將孩子逼成考試機器,懂得保護、啟用、釋放一個人尤其是孩子的創新精神與批判性思維,為各種異想天開提供更寬容的氛圍。

當下,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