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醫者科普|你「暈3D」了沒?暈車藥有用嗎?

2024-08-31科技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大家對於觀影和遊戲的要求已經不滿足於2D畫面,越來越多的3D影視作品和遊戲問世,這是使用空間立體計算技術實作的畫面,從編程角度來說,就是使用三維立體模型實作基礎模型,如人物、場景、基礎地形等。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暈3D,有人「玩吐了」「看吐了」。

為何會導致這種現象?如何避免?有趣的是,「暈車藥」原來也是有效的對付「暈3D」的防治藥物。

什麽是暈3D?

在觀看擬真度較高的3D畫面和影像時出現的眩暈,醫學上稱為「視覺誘發暈動癥」(visually induced motion sickness, VIMS),和暈車、暈船、暈機等暈動癥相似,是在人體的視覺運動和身體運動感覺不匹配時出現的一種狀態。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技術是數碼世界元宇宙的重要基礎,目前廣泛套用於教育、專業培訓、醫療和娛樂等領域。使用者可以透過VR器材等對虛擬的3D場景進行沈浸式體驗和互動,這種體驗和互動方式相比於2D平面器材的傳統體驗和互動手段有了質的飛躍。當人們長時間使用VR器材,沈浸在VR環境中時,可能造成視覺誘發暈動癥,也被稱為網絡病、模擬器病等。通常由一個人暴露在視覺和本體感覺運動脫鉤的環境中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頭痛、上腹痛、惡心、定向障礙、出汗、疲勞,甚至嘔吐等情況。

為什麽會暈3D?

視覺誘發暈動癥發病機制假說中接受度最高的是感覺沖突理論,可以分為兩大類:①半規管和耳石器之間的沖突;②視覺和前庭訊號之間的沖突。二者在訊號傳輸時發生矛盾,就會導致眩暈。前庭器官位於左右內耳,當前庭器官的功能及形態不對稱時,也會導致與暈動癥有關的感覺沖突。

我們平時透過眼睛的視神經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以此來感知身體是否在發生運動。耳朵裏的前庭也可以感受到我們是否真的在動。在通常情況下,眼睛和耳朵提供的資訊是一致的。但是玩3D遊戲或看電影時,眼睛看到的是栩栩如生的3D畫面,耳朵卻發現身體並沒有動,此時大腦接收到的視覺資訊與內耳的平衡器官,即前庭系統的感受器,二者所感知的運動資訊不一致時,就會產生感官沖突,就有可能誘發暈動癥的癥狀。

此外,如果遊戲的畫面重新整理、幀率低或不穩定,可能會導致畫面看起來卡頓或模糊,增加了眼睛和大腦的負擔,進而導致眩暈。還有一些3D遊戲的視角設計不夠合理,過於狹窄或廣闊的視野都會讓玩家感到不舒適。快速的切換視角或過度的鏡頭抖動也容易引發眩暈。還有些人天生對視覺和運動資訊不一致的狀態更敏感,容易出現暈3D的癥狀。年齡、健康狀況、疲勞程度等個人因素也會影響眩暈的嚴重程度。

暈3D怎麽辦?

暈動癥其實是一種生理性眩暈,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疾病,只是對異常情況產生的正常的生理反應。對暈動癥最佳的防治辦法是不參與運動,如果運動無法避免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①藥物治療

「暈車藥」即抗膽堿能藥和抗組織胺藥,是有效的暈動癥預防藥物。常見的抗膽堿能藥有東莨菪堿,這是一種非選擇性乙酰膽堿拮抗劑,是目前最有效的用於防治乘車、乘船、乘機引起的眩暈,以及惡心嘔吐等暈動病癥狀的藥物。比較流行的抗組織胺藥物為苯海拉明,透過抗組織胺特性產生預防和治療暈動病的效應。還有一些安定類藥物,如苯妥英、巴氯芬等,對暈動病也有治療作用,但可能產生產嗜睡、抑郁等不良反應。

②行為治療

前庭系統和視覺感受之間產生沖突,容易誘發暈動癥發作,因此,保持視覺與前庭系統相對一致能夠較好地避免暈動癥的發生。例如在汽車的行駛過程中,側向或向後看會向大腦呈現不相關的視覺資訊,容易誘發暈動癥,因此在乘車時保持目光向前,盡量不要側身或向後看,可以減少暈動癥的發生機率。在觀看3D影片期間,持續凝視特定位點可以降低眩暈的程度。乙醇,即我們熟悉的酒精,會導致前庭誘發眼球運動的視覺抑制紊亂,因此飲酒可能會誘發暈動癥。有研究發現,悅耳的音樂、舒緩的氣味、適當的頭部振動和精神分心可有效減輕暈動癥癥狀。

③習服訓練

習服訓練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反復或持續暴露於運動環境中,這可以使大多數人的暈動病反應下降,習服訓練是治療暈動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重復運動或延長運動刺激能夠使動物或人類產生短暫的習慣,通常這種習慣可以持續數周,並且循序漸進的刺激與突然發作的刺激相比,產生的不適癥狀更少,並能使人更快地適應。例如,常年駕駛或乘坐汽車、輪船或飛機的人更不容易發生暈動癥;在海上惡劣的條件下,大多數人會在幾天內適應,但上岸超過3個月後,這種適應就會消失,並且會更容易發作暈動癥,因此,暈動癥的習服訓練需要在盡可能接近再現感官沖突環境中做適應訓練。

視覺-前庭習慣化聯合訓練比使用旋轉椅、繞線樓梯和秋千等傳統的地面訓練更有效。這是因為視覺-前庭感覺發生沖突後,大腦可能會儲存部份沖突銘印,等再發生類似情況時,期望的和接收到的感官資訊之間就不存在沖突了,因此,在一段時間之後,暈動病的癥狀就不會再出現。還有一些研究發現,采用正面投影亮點的垂直、水平糊扭轉運動的光動力學訓練,可以重建海上遇到的海浪影響,是預防暈船的有效訓練方式。此外,偽隨機電流前庭刺激,顧名思義就是隨機模仿電流對前庭的刺激影響,可以用於太空人暈動癥的訓練。從太空返回後的太空人會出現姿勢不穩定、運動障礙和動態視力降低等情況,可以透過間歇性或者連續性電刺激來訓練太空人的耐受性,減少暈動癥的發生機率。

讓使用者提前預知要觀看的內容,及潛在的暈動程度,將有助於避免暈動癥的發生,保障使用者的健康。隨著VR技術的廣泛套用和更多的沈浸式體驗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視覺誘發暈動癥及健康相關的問題已不容忽視。目前尚無絕對有效的治療藥物,但是部份藥物和行為訓練可以起到抑制暈動癥的發生以及緩解暈動癥癥狀的效果。此外,虛擬環境的不同,既往是否有類似經歷,以及觀看3D影片時間長短等也是影響暈動癥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遊戲或觀影過程中出現了暈3D的情況,還是要註意及時多休息,娛樂的目的是為放松,註意適度遊戲,健康第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