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斬獲國際大獎!「華農牌」機器人,已經是next level

2024-05-06科技

近日

德國iF設計獎2024年度頒獎典禮

在德國柏林隆重舉行

華農工程學院郭涵、楊文武團隊專案

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

以360分的 高分 獲獎

(超過獲獎分數線100分

本次大賽共有來自全球72個國家的

10807個參賽作品進行角逐

其中包括蘋果、惠普、廣汽、索尼

等在內的著名企業和設計公司

德國iF設計獎2024年度頒獎典禮現場

團隊成員在頒獎典禮現場

團隊成員手拿獎狀,與華農校名合影

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產品效果圖

iF設計獎創立於1954年,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舉辦, 以「獨立、嚴謹、可靠」的評獎理念聞名於世, 已經被國際公認為當代工業設計領域中的卓有聲望的大獎,與紅點獎(Red Dot)和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 被譽為「設計界的奧斯卡獎」

據介紹,本次iF設計獎的獲獎分數線是260分, 產品理念、形式、功能、差異化和影響力 五個維度對作品進行綜合評價, 而華農團隊的專案各維度得分均超過70分,總分超過獲獎分數線100分。 「這意味著評委對我們研究梯田農業問題社會意義和解決方案的認可,尤其是對產品功能定義和實作方式的肯定。」團隊負責人之一、工程學院教師 郭涵 說。

華農團隊專案得分表


斬獲國際設計大獎的機器人

到底有多出彩?

一起來看 👇 👇 👇

「華農牌」機器人,實力顏值兼具!

梯田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國, 丘陵地帶 是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產地,也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但由於田塊細碎、高差大和機耕道缺乏等問題,目前的梯田農業生產仍然主要依靠人力作業,機械化程度很低。隨著社會發展,不少農戶棄耕轉業,曾經被開墾的梯田大面積拋耕撂荒,出現了「 無機可用、無人種田」 的情況。

這引發了郭涵、楊文武團隊的思考: 有沒有一種可能,機器人可以在梯田作業? 「機器人在農業上的套用探索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方向,也是解決丘陵山地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最優途徑之一。」郭涵說。

梯田機械化作業的最大難題,在於崎嶇的地形地貌。為此,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 基於無人機轉運農業機器人 的作業方式。轉運無人機充當「快遞員」,對丘陵山地進行勘察規劃後,根據不同田塊的生產需求「送貨上門」,吊裝和轉運機器人到目標田塊進行生產作業,以此解決機器人的田間轉運難題。不同田塊上的多台機器人還能互相「打配合」,實作機器人集群協同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與大中型農業機械器材不同,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的 機身小巧,可以在小田塊上靈活轉向通行 。同時機器人采用了 模組化設計,集多種功能於一身 ,透過切換模組,既可以實作「一機多用」,還降低了整體的生產和維護成本。

這些創新為梯田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方案,對於保護梯田農業生態系具有深遠的實際意義。 目前,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已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上市。 團隊表示,未來會繼續最佳化和改進方案,爭取早日實作量產和推廣套用。

中試階段產品

跨學科合作,多角度碰撞火花

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的設計團隊,由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系工業設計專業 教師郭涵帶領的 工業設計團隊, 農業工程系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 教師楊文武帶領的 農業工程團隊 組成。「這個專案涉及了工業設計、機械工程、農學、作物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郭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透過整合這些跨學科知識,我們最初的概念設計才有了落地的可能性。」

其實,這已經不是兩個團隊的第一次合作。早在 2018年 ,他們就因共同關註丘陵山地農業機械化問題,一起前往雲南、貴州、廣東等地調研,在市場調研、使用者需求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2020年 ,團隊合作的第一個智能農業機器人專案獲得了廣東省第十一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智能裝備專項賽二等獎、好設計獎創意獎、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佳作獎等多個設計比賽獎項,相關成果獲得兩項發明專利授權。在此激勵下,團隊又接連設計了多個針對丘陵山地不同農事需求的智能農業機器人, 獲得各類設計獎項近50項

團隊成員與機器人模型合照

這一次,為了在國際舞台上完美呈現「華農牌」機器人的真正實力,這群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合力,重新梳理整合專案優勢,進一步最佳化產品,將整個設計的完成度又提升到「next level」(譯:下一個層級)。 工業設計團隊成員利用自身優勢,在概念設計、結構設計、功能設計、外觀設計、動畫設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農業工程團隊成員則在技術研發、硬件設計、軟件開發、試驗制造等方面發揮優勢。

對同一個問題,團隊內部有著不同學科背景的成員也會有不同的思考。「如何透過現有技術實作概念化的設計?如何找尋工程和美學之間的平衡點?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會面對的難題。」郭涵說,「但 這種思考的差異性也是我們創新的重要來源 。」

在華農,遇見成長

對2019級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陳煒瀚來說, 自己的大學四年,就和ANTOBOT一起蛻變的四年 。在校期間,他一直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專案的研究和設計工作。2023年畢業後,陳煒瀚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從事設計理論方向的研究。

「能接觸農業機器人的設計,對工業設計專業的同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學到很多跨學科知識。」陳煒瀚說,「我們在這個專案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以賽促學的經歷也培養了我們對設計研究的濃厚興趣和紮實的設計能力,期間積累的研究方法、養成的工作習慣對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團隊成員合照

據介紹,從2021年至今,團隊已有15名學生透過保研、考研、申請的方式升學,其中大多進入國內外知名院校深造。

「近年來,工程學院透過實施‘主修+輔修’培養模式,推進理、工、農、文等多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不同專業根據交叉融合需要,設定一門具體的課程,並允許學生在全校跨門類課程池裏自由選擇不同門類的課程,有效擴大學習的學科範圍,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實作交叉創新能力的提升。」工程學院負責人表示。

祝賀獲獎團隊!

華農人將繼續探索、不斷創新

為解決農業問題貢獻更多的力量

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華農風采

期待 未來更多突破!

▶ 往期回顧

▲ 「華農之星」,是他們!

▲ 祝賀!吳珍芳教授獲全國表彰!

▲ 今天,為他們喝彩!

文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楊怡沁 吳靜蕓

圖 | 受訪者提供

微信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楊怡沁 吳靜蕓

責任編輯 | 費思迎

稽核 | 陳芃辰

審定 | 王敏

【在看】科技感滿滿的機器人,

為不斷探索的華農團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