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大數據是如何獲取個人資訊的?

2024-07-27科技

大數據獲取個人資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直接收集:
當使用者在使用某個應用程式、網站或註冊賬號時,大數據平台會直接收集使用者的各種資訊。這些資訊可能包括姓名、地址、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生日等基本資訊,以及性別、職業、收入等更詳細的個人資料。
許多應用程式和網站還使用cookies和其他跟蹤技術來監視使用者的行為和興趣。這些技術可以跟蹤使用者的瀏覽歷史、搜尋記錄、點選行為等,從而推斷出使用者的行為和偏好。
第三方數據提供商:
大數據平台還可以從第三方數據提供商那裏獲取個人資料。這些第三方數據提供商可能包括社交媒體平台、電商平台、電訊供應商和其他數據代理商。
例如,社交媒體平台可以提供使用者的社交媒體活動資訊,包括點贊、評論和分享的內容;電商平台可以提供使用者的購物歷史、瀏覽記錄和搜尋關鍵詞等數據;電訊供應商則可以提供使用者的通話記錄、短訊記錄和位置資訊等數據。
數據泄露:
另一個獲取個人資訊的方式是數據泄露。數據泄露可能發生在企業或政府機構的數據庫中,由於安全漏洞或其他原因導致個人資訊被盜或泄露。這些泄露的數據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獲取並流通到黑市上,進一步被大數據平台利用。
非法采集:
一些不法大數據企業可能會透過非法方式獲取使用者的數據,比如無授權接入、網絡接入、註冊、登入等。這是對使用者私密的一種嚴重侵害,也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資料探勘:
某些大數據企業會對其所搜集的使用者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分析,以獲得更為深刻的使用者畫像、行為模式等有價值的資訊。例如,透過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等作為索引,搜尋出與個人所有關聯的資訊,從而分析歷史、推斷未來喜好和動機。
傳統資訊系統和物聯網系統:
除了互聯網系統,物聯網系統和傳統資訊系統(如ERP)也是大數據獲取個人資訊的渠道。這些系統可能會記錄個人的各種行為和交易資訊,從而被大數據平台收集和分析。
在大數據獲取個人資訊的過程中,需要註意的是,這些資訊的獲取和使用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確保使用者的私密權和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企業和政府也需要加強數據安全和私密保護的措施,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