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我相信周鴻祎關於AGI的判斷是錯誤的

2024-02-20科技

針對Sora釋出,互聯網大佬周鴻祎釋出了他自己對於AGI的文章,判斷「Sora意味著AGI實作將從10年縮短到1年」。我認真研讀了文章,相信周總的判斷是錯誤的,一定程度上,周總並沒有全面理解什麽是人工智能。我想認真的做一個分析,不帶情緒,只說觀點。

在這篇文章裏,周總表達了兩個觀點:
1.Sora就離AGI真的就不遠了,不是10年20年的問題,可能一兩年很快就可以實作。
2.中國和美國的AI差距可能還在加大。
針對這兩個觀點,我來做一個分析:
一、人類會不會在一兩年實作AGI?
說到AGI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這是什麽?AGI就是通用的人工智能,是透過通用的大模型預訓練,來實作人工智能的部份能力。
通用的人工智能對應的另一條路是專用人工智能,就是實作人工智能不是用一個通用的大模型來進行預訓練,而是用專門的模型來進行預訓練。
做一個更加通俗理解,通用的大模型就是一個神人,他什麽都知道,什麽都可以去問他,他可能幫助你解決一切事情。專用的大模型(SAI)就是一個受到專門訓練的人,他受某一方面的訓練,也擁有某種特定的能力,只能找他解決特定的問題。
再通俗理解,這就是一個通才和專家的差別。
通用人工智能(AGI)有機會,還是專用人工智能(SAI)有機會?這是兩條技術路線,現在還看不出來誰更強大,誰更有機會。當然全世界人工智能最早都是從專用人工智能開始,比如我們今天手機的照片,已經不僅是拍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漂亮,很多美女不開美顏就不拍照,這是怎麽做到,就是專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我們今天給互聯網公司客服售後,開始時都已經不是人,都是機器,會給你一些問題,或是根據你的問題,一步步提供基本的答案,解決不了,才接人工。這是什麽能力,專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今天我們智能汽車,走在路上,用了智能底盤,可以根據你的車速、你的車的路況,進行底盤狀態的調節,每秒達到24次,這樣做到再顛的路,你都沒有感覺。這是怎麽做到的,還是專用的人工智能。更別說汽車的智能駕駛能力了。
這些專用的人工智能是透過不同的引擎,對專門的數據進行專門的訓練,比如我們客服,關於某個產品的售後,它要處理的數據只是幾千條,可以用比較一般的硬件,就可以訓練的較好,解決這種服務的所有問題。可以簡單高效的解決問題。不同的產品方向,模型也是不同的,數據處理與生成的能力也不同。
通用的大模型卻不同,是希望用一個模型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各個方面問題,這就是需要強大硬件平台,同時模型的引擎也會更復雜,同時需要天量的數據來進行預訓練。
OpenAI為代表的公司,做的大模型2022年開始釋出,從文字到圖片再到影片,一方面有很快的進步,但是另一方面這樣的模型存在兩個極難解決的問題:一是大量數據訓練,很多數據是雜亂的、無用的、未進行清洗的數據,這些數據大大影響了訓練的效率。事實上,今天我們用ChatGPT進行交流,並不是用得越多,你用起來效果越好,因為同樣一個關鍵詞,會有大量的人去輸入數據,進行一個訓練過程,你可能越用發現它越在胡說八道,而且很難有一個機制和辦法保證給它餵的數據就是準確的。
用ChatGPT在進行工作時,我們是沒辦法追求較為準確的,只能勉強接受,或是拿到基本的東西,再用人幹預去修改。
Sora還沒有正式對外部使用者釋出,從流出來影片可以看到,還是把一些相關影片進行拼接,當然拼接的挺流暢,這在大量真實內容影片平台上,看到這些奇妙的拼接,也算一種特效,只是這樣的內容多了,大家一定厭倦。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能力,如果不是人機交流,做點圖和影片,它能參與到社會管理、生產實踐和社會營運中去嗎?變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能力嗎?
通用人工智能還有一個基本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它的安全性,因為用它訓練,就是一個數據收集的過程,以前就有三星技術人員想用chatGPT寫程式碼,這要求他把以前自己的程式碼傳上去,泄露了公司重大商業秘密。
只要是社會管理、社會營運和生產制造,一定有重大安全問題,這些數據必須要保密,把這些數據傳到一個商業公司的平台上,不知道這個公司是怎麽儲存數據的,這些數據會有哪些人來分析,哪些人來使用。哪個國家敢這樣放開?
我的看法是人類在沒有很好解決通用人工智能成本過高,大量雜亂數據幹擾,也沒有解決好數據安全,通用人工智能只是一個玩具,很難形成商業套用,更難影響社會生活。chatGPT釋出一年多了,中國也有不少大模型釋出,有人在用它提升生活品質,幫助解決工作問題嗎?以前行業一個公司,就說我們不要PR了,我們寫宣傳稿都用大模型了,後來我一個活動和這個公司領導交流,發現他們就是開發了一個大模型,想賣給大家的,所以說他們不用人寫宣傳稿,其實他們開會演講,稿子還是人寫的。
因此,我認為周總判斷AGI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一兩年就出現,是非常不現實,過於樂觀了,我看這個技術和產業遠沒有到這種程度,很有可能一兩年AGI還會冷下去,可能幾年後,就被大家忘記了。
二、中美兩國AI的差距是不是在拉大?
對於中美兩國AI差距是否在加大,我看周總顯然把AI和大模型弄混了。這是我一直以來堅決反對的,也是我想寫這篇文章動因,因為周總是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大家,這樣的資訊是向社會傳達錯誤資訊。
什麽是人工智能?這是機器透過模仿人類的智慧,學習人類的行為,為人類提供服務。
人類為什麽有智慧?人類的智慧是我們首先具有感應系統,了解外界的信自,這個系統是眼、耳、鼻、舌、口、皮膚、神經系統構成的,接受外界資訊。接受了外界資訊後,我們對這些資訊進行儲存,我們就有人記憶力強,能考上好大學,有人記憶力差,學習不行。這是人類智慧重要支撐。有了資訊,我們還需要把資訊傳輸到我們的腦子裏,由腦子進行處理,這就有人反應快,有人反應慢,這是資訊傳輸系統。人類接受了資訊,對資訊進行處理,處理完了,控制我們的身體器官進行動作,比如讓手做什麽,讓腿做什麽,甚至讓脖子轉動,讓肚子鼓起來。
人類的智慧形成就是資訊感應、資訊儲存、資訊傳輸、資訊處理、終端工作這樣一個系統。
人工智能就是機器要學習人類的智慧,也形成智能能力,就必須也要形成人類智慧系統,而資訊處理包含了算力、演算法、大模型的能力,大模型並不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部份,在人工智能的智能感應、資訊儲存、資訊傳輸、資訊加工(算力、演算法、大模型)、智能終端這個系統中,大模型並不代表人工智能的水平。
要評價人工智能的水平,就必須要把人工智能系統5個部份整合起來,全面的看,這才是較為科學的評價。
今天人類最能代表人工智能水平的當然不是什麽sora,用一段文字生成點影片這有多大價值?代表人工智能水平的第一領域就是智能汽車。
首先,智能汽車是人類大眾消費品第一大消費品,也是第一大產業。我們除了不動產,花錢最多的一個產品就是汽車,世界上經濟大國,一定是汽車大車,以前美國、日本、德國都是。當然今天中國正在加入這個行列。
其次,智能汽車把智能感應、資訊儲存、資訊傳輸、資訊加工(算力、演算法、大模型)、智能終端的能力展現的最為全面。今天一輛強大的智能汽車一定是擁有這些方面的能力,我們汽車裏被入幾十個感應器,從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到多種網絡攝影機、大量的溫度、壓力傳感器,這就是智能感應能力,這些能力幫助我們汽車更安全、更舒適、更節能、更方便。
有了傳感器,這些資訊會大量儲存,並且用高速度傳輸到雲端,這就是資訊智能儲存和智能傳輸,儲存和傳輸能力越強,管理能力越強,安全水平更高,以後的智能駕駛也一定需要高速度資訊傳輸來輔助。
對於大量的資訊透過算力、演算法、大模型進行資訊處理,這個就不需要展開了,大家都能明白。
最後經過計算處理的資訊轉化成命令傳給汽車的各個部份,智能底盤、智能車燈、智能座艙、智能電機、智能電力管理系統,透過這些系統來實作安全與舒適,開上智能汽車就更平穩、更安全、更舒適,這些能力從哪裏來,這就是從人工智能來。
如果比一下中美兩國智能汽車的人工智能力,美國只有一家特斯拉,也有其它的,但是影響較小,盤子不大,特斯拉的水平大家都知道,中國比較強大的華為、蔚來、小鵬、理想,當然也還有比亞迪、吉利、廣汽、北汽,上汽,還有正要進來的小米,在智能汽車這個領域,中國的群狼可以撕了全世界任何一家汽車企業。
這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積累,我的觀察不是在拉大,而是在逐漸領先。要說這個領域我們要趕上的,還是要把汽車芯片追趕的快一些,其它方面,沒有大問題的。
周總判斷用文字生成影片的能力,說中國和美國有差距,我也不辯論,這種能力差距會不會影響大格局,不會。我真不是特別關註。但是說AI美國和中國差距在加大,我還想說幾句,從最有代表性的智能汽車看,中國不比美國差,甚至是中國更強。
三、周鴻祎和項立剛誰對產業更有判斷力?
這個問題非常無聊,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知道我這文章出來,有很多聽說中國不差,心裏就難受的賤貨,一定要說,老周不比你項立剛強?他不比你更有判斷力?所以我先說一下這個問題,堵堵賤貨們嘴。
老周雖然不是特別熟,也還是行業中人也有交流的,我們公司成立時,老周還找過我,一度打算投點錢給我。事業上周總比我成功太多,這點我是承認的。
但是一定要明白,人一生抓住了機會,事業上成功,是不是永遠看清楚大方向?其實不是,我下面一段懇請老周看了不要生氣。
老周是在互聯網安全這個領域看到了機會,抓住了機會,實作人生的重大跨越,這個我是服的。但是老周還有一個問題,定力並不夠,不是清楚的看到互聯網、流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發展的機會和趨勢,這些年老周用的方式就是什麽熱起來,就追什麽,從瀏覽器、搜尋、智能家居、智能電話、汽車到今天的大模型,甚至最近我看老周還想做網紅帶貨,想法太多,並沒有明確的邏輯和看產業的定力。
都是行業中人,我本不應該說這個,但是這種情況,就決定了老周也想抓住大模型的機會,不管是股價還是關註度,都想抓住一些機會。所以關於產業的一些看法,是帶了自己企業利益的。
對於產業觀察,我是自信的,關於人工智能這些,我很少受商業利益影響,花了幾十年時間跟蹤、觀察,有系統的研究和方法論,同時我自己也做產品,和行業相關企業有非常多的交流與溝通,目前中國我這種狀態的人並不多,近幾年,我關於行業很多問題的判斷都是較為正確,3G、4G、5G,芯片產業的節點、流動互聯網的發展,我關於產業的專著【5G時代】,是全世界5G圖書銷量第一,在香港出版了繁體字版,世界知名學術出版社麥克米倫出版了英文版。【5G機會】除了在中國出版,也由阿聯酋指南針出版社阿文版。去年我也出版了【ChatGPT:讀懂AI爆發背後的技術與商業邏輯】,這是較早研究ChatGPT的專著。
今年我將出版【6G變局】,除了6G之外,人工智能和智能文明將是其中重要內容。
做事業,老周比我成功,我得向他學習,研究產業,我想我不比老周差。
最後做一個總結:關於人工智能,我相信會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專用的人工智能是主導,所謂通用人工智能(AGI)是非常邊緣化的,因為成本、資訊幹擾、安全性,意味了它無法成為人工智能的主導力量。不說一兩年,三年我相信也看不到較大規模的商用。更不會對社會能產生TikTok這樣產品的影響力。
人工智能最有代表性的領域應該是智能汽車,不會有任何一個領域,在人工智能使用上水平能超過智能汽車,對人類社會、經濟影響更大,我相信智能汽車領域中國不會和美國有差距。因此中國的人工智能水平也不會和美國拉開。
我們也可以設一個三年的期限,2027年的春節,我們再回顧一下。
再說明一句,寫這文章,不是為了駁斥周總,而是希望對於人工智能向社會傳達正確的資訊,這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