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古代智能機器之夢——3000 年的機器人歷史

2024-03-27科技

這台揚琴自動演奏機誕生於 17 世紀 70 年代,是鐘表匠約瑟夫-莫林格(Joseph Möllinger)的傑作,它模仿人類動作演奏八首樂曲。/ M.S. Rau 古董店,新奧爾良

制造這種裝置的人希望它們能夠克服自然限制。

原作:史帝芬-卡夫博士
主任
勒弗胡爾姆未來智能中心 (CFI) 主任 劍橋大學

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據說很喜歡自動機:自動機啟發了他的觀點,即生物是像鐘表一樣運轉的生物機器。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這位哲學家於 1650 年去世後,一個奇怪的故事開始流傳。這個故事圍繞著笛卡爾的女兒弗朗辛展開,弗朗辛在五歲時死於猩紅熱。

根據這個故事,傷心欲絕的笛卡爾制作了一個鐘表弗朗辛:一個會走路、會說話的模擬人。1649 年,當姬絲蒂娜王後邀請這位哲學家前往瑞典時,他把這個自動裝置藏在一個匣子裏隨船出海。多疑的水手們強行開啟了箱子;當機械小孩坐起來向他們問好時,驚恐的船員們把它扔到了海裏。

這個故事可能是杜撰的。

但它概括了近三千年來人們對類人機器的希望和恐懼。制造這種機器的人希望它們能克服自然的限制--在笛卡爾的例子中,就是死亡本身。但這種非自然性卻讓其他人感到恐懼和厭惡。在我們這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AI)發達的時代,這種兩極分化的反應依然存在,學者和公眾對每一次進步都表示贊賞或警告。透過深入研究智能機器的真實和想象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態度是如何演變的:從對值得信賴的機械幫手的幻想,到對技術的飛速發展可能導致超越人類本身的生物的恐懼。

可以說,關於近似人工智能的最古老故事可以在公元前八世紀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找到。

在中國古籍 【列子·湯問】也記載了這類故事: 「偃師獻技」是一則科學幻想寓言,公元前九世紀的 偃師能夠 制造出能歌善舞的人偶。

其中,金屬加工之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創造了金色的女仆,幫助他進行鍛造:"在她們的心中有理解力,在她們的心中有語言和力量,她們懂得狡猾的手工"。赫菲斯托斯據說也是第一個 "機器人殺手 "塔洛斯的創造者。在公元前三世紀的史詩【阿爾戈紐迪高】(Argonautica)中,塔洛斯是一個機械青銅巨像,它在克里特島海岸巡邏,向入侵者投擲巨石。

十九世紀亞歷山大英雄的木偶劇院雕刻。/ INTERFOTO/Alamy

這些虛構都有現實基礎:古希臘的技術專家在機械和金屬加工方面有著驚人的技藝。古典學家阿德賴恩娜-馬約爾(Adrienne Mayor)在即將出版的【神與機器人】一書中描述了【阿爾戈紐迪高】問世兩個世紀前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出現的青銅自動裝置--跳躍的海豚和明顯在飛行的雄鷹。數學家兼工程師亞歷山大的希路(Hero of Alexandria)在其公元一世紀的論文【論自動機制造】中描述了一個全自動的木偶劇場,透過移位谷物、軸、杠桿、滑輪和輪子的組合,可以上演一出完整的悲劇。

這些古典故事揭示了當時和現在一樣,人形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代表著簡單的希望--永遠服從命令的理想仆人,永不疲憊的完美士兵。但是,隨著希臘的影響力在公元前幾個世紀的衰落,西方進入了一個自動機制造技術失傳的千年,同時失傳的還有與之相關的願望。

正如歷史學家 E. R. 特魯伊特在【中世紀機器人】(Medieval Robots,2015 年)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正是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世界在這幾個世紀中保存了機械藝術。例如,大約在公元 850 年,位於現在伊拉克的巴努-穆薩兄弟出版了【巧妙裝置之書】,其中介紹了水力風琴等自動裝置。因此,在西方,機械仿真的 "異域性 "變得更加復雜。自動裝置與異國情調和 "異教徒 "東方的觀念聯系在一起,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對自動裝置充滿了敬畏和懷疑。

1630 年的一幅木刻描繪了學者羅傑-培根(Roger Bacon)會說話的青銅頭像的故事。/ Anon./Wikimedia Commons

13 世紀,西方對自動機的興趣再度高漲。自動人偶開始出現在宮廷中,成為讓遊客驚嘆不已的展示品。阿圖瓦伯爵(Count of Artois)在現今法國北部的赫斯丁城堡(château of Hesdin)委托制作了一組機械化野獸和機器人,它們與客人互動,斥責他們,甚至用水浸泡他們。與此同時,黑暗主題的蛛絲馬跡也開始出現。

一些偉大的中世紀學者,如羅傑-培根(Roger Bacon)和艾拔-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都被傳言創造了一個可以回答任何問題的青銅頭像--一個原型西裏(Siri)。這些故事的結局都很糟糕,神諭被毀了,有時是被不信任它的人毀了。在這些警世故事中,創造人工智能是一種普羅米修斯式的狂妄行為,是凡人不該擁有的半神力-- 這預示著笛卡爾女兒的故事和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見 R. Holmes Nature 535, 490-492; 2016)。

然而,在文藝復興的文化和科技大發展時期,機械人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從教堂中的機械天使到石窟中的海神自動人偶,液壓、彈簧動力和發條自動人偶在歐洲大量湧現,引起了廣泛的驚嘆。它們的神秘內涵開始讓位於對尖端科學發展的反映: 例如,達芬奇就設計了一個透過砝碼和滑輪進行內部操作的機器人騎士。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笛卡爾將生物視為復雜機器的觀點激發了制造業的新高度,歐洲在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初達到了自動化的頂峰。工匠大師們仿照生命創造了藝術奇跡,如雅各-德-沃康森(Jacques de Vaucanson)1739 年的 "消化鴨"(Digesting Duck)。它的每只翅膀上都有 400 多個活動部件,內部裝有橡膠管,可以吃喝拉撒。

十八世紀的機械土耳其人,後來被揭穿是一個騙局。/ INTERFOTO/Alamy

但這只鴨子並沒有 "消化 "機制:它的 "糞便 "實際上是從一個暗格中噴射出來的預制顆粒。

幾十年後的 1770 年,發明家沃夫岡-馮-肯佩蘭(Wolfgang von Kempelen)發明了臭名昭著的會下象棋的 "機械土耳其人"(Mechanical Turk)。雖然很多人懷疑這是一個騙局,但直到 1857 年一篇揭秘文章宣布它是由一個藏在裏面的人操作的時候,沒人能弄明白他們是如何上當受騙的。

當時的小說中反映出,人們對這種裝置的越軌性質的敬畏開始與對欺騙的恐懼交織在一起。例如,在普魯士浪漫主義作家 E. T. A. 霍夫曼 1816 年創作的短篇小說【睡魔】中,主人公納塔奈爾被一位名叫奧林匹亞的女子的美貌所迷惑。發現她是一台自動機後,他自殺了。

智能機器的想象共鳴在 20 世紀開始達到頂峰,當時工業化以生產線的節奏取代了自然的節奏。這也是一個革命和機械化戰爭的時代。在這一背景下,"機器人 "一詞誕生於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1920 年的劇本【R.U.R.】(羅森的通用機器人)中。在這部創造了 "機器人 "一詞的作品中,機器人反抗並摧毀了它們的創造者。事實證明,這種反叛敘事是我們對人工智能最強烈的恐懼,並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重演。

在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中,電影【2001:太空漫遊】(1968 年)讓我們看到了兇殘的飛船超級電腦 HAL 9000。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我們有了 "天網"--一個在【終結者】(始於 1984 年)電影中變得具有自我意識的防禦網絡--以及【黑客帝國】(1999 年),其中的智能機器養殖人類,而人類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棲息在虛擬現實中。

現在,隨著人工智能成為頭條新聞的主角,我們又看到精密的機器人推翻了它們的過氣主人,從2015年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中的艾娃(Ava)到電視連續劇【西部世界】(Westworld)中遊樂園的機器人主人。

機器人造反這一頑固話題揭示了我們與智能機器之間關系的核心悖論。我們希望創造出聰明的工具,能做我們能做的一切,甚至更多。它們將是完美的神諭、仆人、士兵,甚至是愛人。為了實作我們的希望,它們必須擁有智力和代理權等內容--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比我們的思想更優秀。但矛盾的是,這也是我們害怕 HAL 和天網的原因。矛盾之處在於,我們希望創造出能力超人但地位低於人類的人。

我們的希望不斷威脅著我們的恐懼,但我們仍然抱有希望。每一個反叛的機器人都有其仁慈的對應物,如【星際大戰】系列中的 C-3PO 或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2001 年的電影【人工智能】中的機器人小孩大衛。無論是充滿希望的故事還是令人恐懼的故事,都向我們揭示了我們對人工智能的復雜情感反應。了解這些及其深刻的歷史,對於充分利用智能機器的生活至關重要。

原文發表於【自然】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