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5G+AI賦能垃圾分類:實用還是奢侈?利大弊大?

2024-04-03科技

在數碼時代,5G和AI技術已成為廣泛套用的熱門話題,它們正逐步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許多城市正加速向數碼化、智能化轉型,未來的智慧城市將把智能技術融入到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城鎮推進智能化行程中,我們是否應該對所有事物都盲目地進行「數智化」呢?例如,蘇州、廈門等城市推出的「5G+AI」垃圾分類專案,不少媒體對這一舉措贊譽有加,稱:「5G+AI」可讓垃圾分類更「智能」,還能實作 24 小時投放!但在推進過程中,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以筆者親身經歷來說,我所在的小區雖然不大,卻配備了兩個垃圾分類房和一個人工智能垃圾分類驛站。驛站的設計與網絡上的宣傳別無二致,就是一個「垃圾櫃」,但居民們似乎更偏愛傳統的人工分類方式。每次投放垃圾時,只需將已分類的垃圾袋交給負責的阿姨(監督員或引導員),她們會進行最後的分類處理。

幾乎無人前往中間的智能垃圾分類驛站,因為大家都懶得全程自己動手,還要進行人臉掃描等操作,實在麻煩。相較之下,智能垃圾分類驛站的使用率極低,原因在於智能垃圾分類驛站並未減輕業主們的實際負擔,相反,原本可由垃圾房的引導員完成的事情,現在全部轉嫁到業主身上。

更讓人麻煩的是,它還需要收集個人資訊,如人臉辨識數據。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所謂「5G+AI」賦能的智能垃圾分類驛站,對業主而言顯得有些「雞肋」了。

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垃圾分類驛站所采集的個人資訊均被上傳至大數據中心,那麽個人資訊的收集與使用就成了另一個關鍵問題。據江南時報報道,在相城經開區北橋街道鳳湖花園社區的智能垃圾分類房,整個投放過程中,居民身份資訊、投放時間、次數、重量、質素甚至違規投放行為都能被精準辨識並即時上傳到資訊化平台,形成精準使用者畫像,為後續的精準溯源、精準宣教、分類工作改進提供數據支撐。

那麽請問,資訊收集是否得到了公安部門的批準?是否違法收集了個人資訊?個人資訊的安全如何保障?這些問題都是有關個人私密安全的,非常重要。

第三個重要的點是,智能垃圾分類驛站的成本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每個小區需要安裝多個這樣的器材,其購買和營運成本相當可觀。比如,我們小區小一點但至少也要2個驛站,旁邊的小區大一些起碼好幾個。那麽,請問,這些高科技產品的單價是多少?營運維護每年需要多少費用(不計人工成本)?

以我們小區為例,負責垃圾分類的兩位阿姨,每天工作4小時,一年總計費用才5萬左右。當然,我也知道賬目不能這麽算,但若不弄清楚,就恐有人借此貪汙。

以上這些均為弊端,但並不代表垃圾分類驛站走向數智化不好,智能垃圾分類驛站也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它能夠實作AI自動辨識、自動傳送、自動換桶、自動壓倉等操作;還能 24 小時無人值守,業主可隨時倒垃圾,高效便捷;普通大眾能真切感受到「數智化」,增進數碼社會「體驗感」;也能推動 5G 與 AI 的落地套用發展等。

所以,從數智化城鎮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確實帶來了不少利好,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達到了技術套用落地的目的。

如果,非要論「5G+AI」賦能的智能垃圾分類驛站的好壞,筆者認為並非「弊大於利」。雖然其推廣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均有解決之法。

比如,在個人資訊保安方面,須有政府權威機構確保采集和使用個人資訊的合法性與安全性,采取措施保護使用者私密;在責任分配方面,推廣此事的人,應合理安排責任,不能將一切都推給市民,還應提供必要的指導與支持;在相關物品采購方面,應積極對外公布采購流程、競標內容,接受群眾的監督與意見。

相信,只要做好這些事,弊端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總之,「5G+AI」技術的落地套用,是數碼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迎接它、體驗它。#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