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淘寶下狠手,12年「毒瘤」,說砍就砍!

2024-05-09科技

文:黑馬

淘寶下狠手,12年「毒瘤」,說砍就砍!

有個事兒可能要瞞不住了——

淘寶說今年618要取消預售……

別打別打,就皮那麽一下。

4月中旬的時候,就有平台內部人員和商家透露了「小道訊息」:京東淘寶兩家在今年的618電商大促活動中,都將取消預售。

5 月 6 日,淘天集團大促專案組直接在商家大會上公布了 2024 年 618 大促的規則調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取消預售 —— 5 月 20 日晚八點直接售賣,全程價保。

作為經歷過被女朋友拉人頭,做了無數次任務的好男人,黑馬還是不敢相信淘寶這次真的「放下屠刀」。

眾所周知「天下苦預售久矣」,在大促活動裏做過「數學題」的網友不知凡幾:

而且大促硬折扣的好日子沒過幾年,就眼睜睜看著優惠從眉清目秀的「打五折」,變成跨店滿減湊單,最後「前進演化」成蓋樓、疊貓貓這些花裏胡哨的活動。

像黑馬這種糙漢,面對復雜的活動規則,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

更何況就算我自願放棄所有優惠,不去研究規則直接下單,長達半個多月的預售期也能讓我焦頭爛額。到後來,黑馬基本上就和這些大促Say goodbye了。

那你說,這樣一個能讓電商平台不顧消費者聲音,死守陣地12年的「預售機制」,今年說不搞就不搞了……

不是黑馬陰謀論,這背後真的沒有「別有深意」?而且取消預售,到底能不能讓消費者回歸最純粹的大促體驗?

預售來了,又走了

在考慮平台是不是別有深意之前,我們先弄懂為啥這些個電商,都那麽喜歡搞「預售」。

我們都知道,雙十一剛開始那幾年,不少消費者是真的把它當作「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來對待的,守著零點拼手速下單唯恐手慢無: 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從最初2009年的5200萬元,一路飆升到了2011年的52億元,2012年的時候更是狂翻3倍,來到了191億元。

而這龐大的交易額背後,是平台、商家、物流的多方努力:

比如商家需要提前備戰大促活動,備足庫存應對爆發性的購物潮;物流為了保證運輸周期,要有短時間承接巨量物流壓力的能力;而平台則要集中做好爆發性活動背後的營運保障、售後糾紛等後勤工作。

但隨著交易規模持續增長,這種短時間、大規模的爆發性大促,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各方是真的吃不消。

所以2012年的時候,天貓試水了「預售制」,在11.11日之前增加了27天預售期,2014年「預售」正式被天貓請上了主座。

「預售制」從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到預付定金再到結尾款發貨,中間大概要等十多天的時間,而這段等待期恰好就給商家核算庫存、物流計算倉儲數據預留出了充足的應對時間,簡單來說就是有效減輕了商家和物流的壓力。

而讓平台欣喜的是:「預售」除了能減輕各方壓力,更牛逼的地方在於,其拉長大促戰線之後,成交額變得更好看了不說,還能有效從友商手上留住消費者的線上時長和開啟頻次,簡直一石二鳥。

於是這麽一個對平台和商家「百利無一害」的制度,在之後的十年裏幾乎再沒缺席過任何一次大促,「預售」甚至一度脫離大促,開始常態化。

但問題來了,平台是爽到了,消費者這下郁悶了啊: 買個啥東西都要等半個月,「拜托我是消費者,我為什麽要因為你們的庫存壓力,犧牲自己的購物體驗啊?」

還有的消費者在網上吐槽,「自從進入大促的氛圍後,就發現買不到東西了,許多商品都在預售。」(黑馬:是本人沒錯了)

而且原本只需要一個晚上暴手速、搶折扣的「腎上腺激素之戰」,被預售一再拉長,時至今日,大促周期加上前期行銷和後期長尾,都快接近兩個月了,消費者那點購物狂歡節的儀式感,早被消磨殆盡。

你看這兩年,平台大促戰績連GMV都不放了,難道是不想嗎?

所以從去年開始,京東、抖音就悄咪咪的拋棄了「預售」。

那有平台率先「反水」,消費者用腳投票,自然湧向了更「方便」的平台,更何況隔壁還有個「常態化折扣」的拼多多虎視眈眈,淘寶看了看手上的「預售」,突然就覺得不香了。

再加上最頭部的那波帶貨主播,這兩年各有各的「寄」法,而預售作為電商直播的「最佳伴侶」,背後的利益相關阻力也小了不少,這次淘寶取消預售的同時,也只會在直播間進行小範圍預售。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電商取消預售都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而這個趨勢隨著淘寶的「妥協」,估計很快也會在更多的平台普及,「去預售」時代,看起來近在眼前了!

淘寶「慌」了?

其實淘寶的妥協也在黑馬的意料之中。

昔日電商一哥,這幾年勢不可擋的「萎靡」了 :2024年2月,阿裏巴巴釋出的最新一期財報顯示,阿裏巴巴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為260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

其中,淘天集團在去年四季度僅實作營收1290.7億元,同比增長2%。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拼多多的超高增速增長: 2023年財報顯示,其全年營收2476億元,同比增長90%。而去年拼多多股價狂飆,市值反超阿裏巴巴,登頂電商新王寶座。

一邊是第一代電商巨頭的英雄遲暮,一邊是行業後起之秀方興未艾,難免唏噓。

另外,直播電商還帶動了短影片平台的跨界競爭 :2023年抖音商品總成交額同比增長277%,常客滲透率已經超越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僅次於淘寶和拼多多;幾乎同時,快手也在成為了繼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後第五個交易總額破萬億的電商平台。

所以今年,淘寶先是上線了「僅退款」選項,在商家和消費者的對峙中,「梭哈」消費者立場;又學習了京東的 「送貨上門」 服務,試圖在使用者服務上繼續加分。

加上這幾天刷屏網絡的「淘寶免單」活動,淘寶這次頗有種破釜沈舟的氣勢。

取消預售≠回歸狂歡大促

那第二個問題來了,取消預售真的讓消費者體驗變好了嗎?

取消預售,現貨折扣,縮短購買周期,聽起來好像確實變香了是吧。

But黑馬發現事情好像並沒有那麽簡單:我們回想一下, 淘寶最開始辦雙十一時,我們對它的定義是什麽?是不是一年一度最劃算的購物狂歡節?

也就是說,最初電商大促對消費者來說,就等於告訴你「在這個時間來買東西,就能買到全年最便宜的價格。」

那我們來看一下:以淘寶京東為例,淘寶今年618活動從5月20日正式開始,分兩波現貨售賣,第一波從5月20開始,第二波從5月31日開始,整個活動周期持續近一個月。

如果按照加上前後的造勢行銷,比如4 月 23 日到28 日的「百億秒殺節」、510的周年慶、母親節、520等活動,整個周期跨度能達到兩個月。

京東稍微好一點,618活動從5月31日開始,隨後依次進入專場期、高潮期和返場期,但依舊能看出活動被劃分了不同階段。

那麽問題來了,有沒有人能告訴黑馬, 在長達一兩個月的促銷期內,到底啥時候買才是最便宜的? 就算現在平台都有保價,但有經驗的都知道,保價也不能確保一定就是最低價,索賠也要花不少功夫。

我們最想知道的是明確的「最佳購買時機」 ,而不是一再被拉長、分走太多時間成本的周期性活動; 你要麽把低價常態化,讓消費者隨時都能買到「最低價」;要麽集中爆點,用明確的「低價」吸引使用者目光。

顯然「取消預售」並不能達成這個目的,它最大的作用可能只是最佳化消費者購物體驗,能挽回一部份消費者受傷的心就算成功。而大促的本質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狂歡節」,朝著「常態化折扣」的目的奔去了。

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取消預售」為我們帶來了更便捷的購物體驗;但如果站在購物決策的角度來看,「取消預售」並不能改變大促依舊是那個被繁瑣行銷環節加身,臃腫難以下手的活動的事實, 它不能給到我「最低價」的決策建議

因此黑馬更願意相信,取消預售只是平台在最佳化購物體驗中,最容易被使用者感知到的一個措施,而比起透過大促折扣引流, 「常態化折扣」或許才是平台們最終的目的。

PDD:這波沖我來的?!(狗頭.jpg)

而這或許就是「拼門」留給友商們的參考答案,畢竟零售最終還是要回歸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