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國產機器人黑馬首次登場,打螺絲堪比擎天柱!國家隊全棧自主研發

2024-08-25科技

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 歷時5個月,一款效能比肩擎天柱的人形機器人黑馬誕生了!外觀更類人,作業更智能,而且全棧自主研發,堪稱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這屆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好多「人」啊。

行業內各家的人形機器人都來了,紛紛在現場拿出絕活,上演十八般手藝,簡直要卷出花來。

而這位領航者2號NAVIAI,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波群眾圍觀。

它的打造者——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國內行業頂峰參會了。

機器人展區圈內圈外,都被圍得嚴嚴實實,在場觀眾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現場帶貨賣水,也是有模有樣。正如背後掛幅所示——「躺平,從擁有一台人形機器人開始」。

大會現場,它還為觀眾展示了演講、泡茶、下棋等十八般武藝,動作絲滑,驚艷眾人。

從前,我們看到擎天柱疊衣服、分揀電池,看到Figure在倉庫中搬東西,總會發出羨艷的贊嘆。

而今天我們知道——國內的機器人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堪稱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連在場的歪果仁,都忍不住為NAVIAI豎起了大拇指。

1米65的機器人,給你「類人」情緒價值

仔細看,我們眼前的這位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重量級選手-領航者2號NAVIAI,形態已經無比貼近人類。

身高1.65米,體重約60公斤,整體的尺寸與比例皆是參照人類設計,因此大大增強了擬人性和親和力。

在領航者2號前,還有一位領航者1號,它身高1.5米,體重50公斤,可以完成擦桌子、斟茶倒水之類的簡單動作。

前進演化到2號的時候,機器人肉眼可見的變得更強了!

為什麽它的動作,擬人化程度能做到這麽高?

這是因為,它重點突破了數據生成、行為決策、底層控制等具身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擬人化動作對映執行能力。

因此,雙臂、雙手、頭頸等全身41個自由度下的魯棒擬人運動,它都能成功地實作,而且,它還能便捷地部署,實作精準操控。

這一設計,既能讓機器人更好地適應人類生活的各項作業空間,還能滿足服務陪伴場景中的精神訴求。

機器人可以跟使用者建立更親密、更自然的情感聯系嗎?

無數案例告訴我們,這件事是有可能的。

更何況,眼前的機器人在外形上如此類人。因此,它能夠完成對弈、倒茶等更具人文關懷的人機互動任務。

這樣,機器人就會更貼近人類生活,讓我們感覺到「類人」的情緒價值。

頭腦王者,現場化身主持人

不僅如此,領航者2號NAVIAI還口才爆表。

就在現場,它直接化身「主持人」,一番生動的自我介紹,讓觀眾們爆發出陣陣喝彩。

另外,它還現場秀了一把自己超高的學習能力。

它快速地學會了新動作,實作了高自由度作業臂連續運動下的穩定站立。

這是因為,它采用了擬人全身模仿學習。透過隱空間最佳化與融合模型預測控制的動作,即可實作。

更讓在場觀眾們感到驚奇的是,領航者2號NAVIAI的反應速度竟如此之快。

這是因為,它的AI算力達到了275Tops,也就是說,它擁有每秒275萬億次的運算能力。

算力越大,意味著系統的反應速度越快,也就能更快地響應,處理各種計算任務。

跟以往人們對「科技即冰冷」的傳統印象不同,它仿佛不僅是一個機器人,而是一個帶著溫度的個體。

可以想象,走進家庭之後,它會是人類未來生活的溫馨夥伴。

而在教育、培訓、展覽、客服等領域,它也會發揮出無限潛力,帶來廣闊的套用場景。

可以想象,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裏沈浸式體驗一場繪聲繪色的演講課了!

現場當起售賣員,打工能力驚呆觀眾

在展會現場,領航者2號NAVIAI還有另一個身份——售賣員!

雖然展會上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它卻絲毫不怯場。

一番操作下來,觀眾們不禁感嘆:這個機器人不僅長得像人,連智能互動作業居然也這麽類人。

這是因為,領航者2號NAVIAI的類人具身智能導航,采用了大模型結合強化學習的決策規劃框架。

這種全域拓撲地圖,為大模型與強化學習決策緊湊的環境表征,引導機器人逐步走向目標位置

因此,它能夠兼顧使用者指令與開放空間感知。

即使在開放的混雜場景下,它依然能夠進行魯棒語意互動,還能完成長序列的桌面整理這類復雜任務。

家庭和服務場景,會遇到許多開放雜亂堆疊的情況,為此,工程師提出了語言-視覺-動作聯合建模的物體抓取策略,一舉提高了目標物體抓取成功率

幫人類收拾屋子,對機器人是個難題,工程師提出感知誤差融合多環學習策略,機器人就解決了看不清、抓不了、放不了的問題

這樣,機器人在家庭服務中的工作精準度,就能大大提高,使用者也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

而且,領航者2號NAVIAI的作業場景,也非常靈活多樣。

工業場景的插排裝配、櫃機打螺絲,它都不在話下。視覺伺服精度誤差小於0.1mm,完全可以滿足工業場景的套用需求了。

任意紋理場景、目標位姿、抓取誤差等,都可以快速部署

全身具備的41個自由度,讓它的活動更便捷,操作範圍更廣。

此外,它的手臂也做了創新設計。

可以看到,在保持了擬人化尺寸的同時,它的手臂驅動做了一體化設計。

這樣,手臂所有關節的伺服驅動,就從身體轉移到了手臂本身。

這就提高了模組化程度,更有利於後續的批次組裝、運維。

而且,也讓機器人的手臂具備了精確的作業能力,單臂可負載5千克的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領航者2號NAVIAI搭載了可泛化高精度高可靠視力融合伺服(已經在工業套用中上線)。

不僅可以完成工業場景中的高精度插孔。

而且還能實作軸孔配合容差<0.1mm,訓練1h,成功率99.99%(訓練效率和成功率均優於DeepMind)。

可以說,就是這種靈活的作業能力,讓人形機器人正式成為了人類社會的一員!

人形機器人,加速從科幻奔向現實

過去一年裏,機器人賽道異軍突起,國外內初創公司、高校,還有國家隊爭相押註。

有會做滿漢全席的ALOHA,進車間打工的Figure 02、擎天柱,還有瘋狂炫技的宇樹G1、波士頓動力Atlas等等。

機器人領域,已初現百家爭鳴之勢。

而且,過往前進演化歷程向我們呈現了,人形機器人逐漸從認知時代、發展時代、向著人文時代過渡。

也就是說,人形機器人3.0時代已經來臨了。

行業普遍預測,2024年是機器人落地的「元年」,將見證各家進入量產,商業化落地的嘗試階段。

它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機器,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再走進千家萬戶。

尤其是,機器人技術正從工業領域,向普通消費者生活轉變,包括服務、醫療、教育、家庭等多個領域。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獨居人口已突破9200萬。另一方面,老齡化階段加深,老年人陪伴也上升為一大社會問題。

人形機器人,便成為人們寄托的一個希望。

它可以在服務體驗,甚至是情緒關懷上,能夠為人類提供全面的價值。比如,能夠以類人方式交流互動,打掃家務等。

這一轉變也體現著,科技與人文的融合。

全棧自主研發,行業領先

反觀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除了企業,各地政府紛紛牽頭,成立了類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做作為機器人產業三大核心城市,可謂是一馬當先。

據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將初步建立,整機產品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作批次生產」。

2023年底,由熊蓉教授及團隊聯合多家知名產業方共建「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為了打破壟斷,創新中心以全棧自主研發自控實力,在國內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發領域,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創新中心在推進整機開發的同時,還集結了各方力量,協同攻克核心零件的研發,並提供套用場景和推廣。

這也意味著,它將為人形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提供有利支撐,有助於形成規模化產業集群。

開跑即沖刺,要做人形機器人領航者

領航者2號NAVIAI現身大會,代表著這支「國家隊」再一次交出了完美答卷!

這是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100%自研零部件步伐下,實作的科技與人文創新融合。

而這一切成果,皆離不開幕後團隊的努力。

成立於23年12月,創新中心致力於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航者。

目前,創新中心匯聚了國內外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頂尖人才,包括浙大、北大、哈工大、英國帝國理工等高校。

其中,博士占比35%,碩士占比31%。

團隊打造了涵蓋工業設計、機械結構、電氣硬件等一系列人形機器人全鏈自研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領航者1號的整機系統,完全由團隊自主研發,是十八年磨一劍的成果。

2006年,他們曾研制出小型防人足球機器人;2008-2011年,又研發出乒乓球對打仿人機器人;之後,又完成了多次嘗試創新,直到初代NAVIAI的釋出。

經過5個月的叠代,領航者2號NAVIAI無論是在外觀上,還是技術細節上,朝著擁有類人能力的方向上,又近了一步。

據悉,目前二代NAVIAI已經在實際工業場景中,上線套用。

不僅如此,基於持續自我前進演化的策略,領航者2號不斷地從新數據中學習,適應不同環境變化,有望在頭部工業/企業中實作大規模落地。

當機器人不再是冰冷冷的機械,而是從內到外實作類人的創新發展,一個更具親和力、能為人類帶來情緒價值的新型人形機器人,才是引領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新方向。

未來期待,創新中心能夠闖出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