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他帶864家企業回國,證明中國人身份

2024-02-14科技

在1999年,李開復在見到張亞勤後,向他發出了一個挑戰:一起花光比爾·蓋茨的8000萬美金。

23年後,他們兩人一個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科學家和投資人,另一個也已經成為了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在今年的智能未來大會上,他們再次同台,分享了他們相識的往事,也對科技創業的前景進行了深入的預測和分析。

我們談論李開復,常常會想到他的自豪身份——中國人,他引領864家企業回歸祖國的貢獻,以及他在蘋果、微軟、谷歌等頂級公司的輝煌經歷。

然而,當李開復決定回國成立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院時,他的前景顯得異常艱難,幾乎沒有人相信他能在中國實作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李開復的成長歷程。

:李開復自小便對電腦有濃厚興趣,11歲就遠赴美國求學,這段經歷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銘印。在自傳【世界因你不同】中,他詳細描述了自己如何克服語言難關,如何在15歲就開始學習創業,以及在大二時如何果斷地將專業由「政治科學」轉為「電腦」。

對於李開復來說,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那個IBM PC尚未普及的年代,他的功課都是在兩台大型電腦上完成的。其中一台電腦的價格高達上百萬美元,但它的速度卻只有16MHz。

然而,對電腦的熱愛使他每天期待晚上去電腦室,深刻理解了「天賦就是興趣」這句話。在他的求學道路上,他的導師拉吉·瑞迪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跳脫、和藹又博學的印度裔小個子教授經常與學生們分享【星際迷航】和【機器人】等科幻故事,同時也認真地與學生討論學術問題,並提供客觀的意見。

正是這位思維跳躍的老師引領李開復進入了語音辨識的世界。

在1983年10月,瑞迪老師激發了李開復對於一個無解之謎的挑戰——不特定者的語音辨識系統。這項研究為李開復贏得了1988年【商業周刊】評選的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並使他成為卡內基·梅隆最年輕的副教授。

此外,他的出色表現也吸引了蘋果公司的註意,得以與他們攜手共進,一起改變世界。 這些研究和工作的成功,離不開像父親一樣尊重並肯定他想法的拉吉·瑞迪老師。

老師的科學家精神——「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對李開復的影響深遠。他表示,這種在科學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幫助他在未來的事業中避免獨斷專行的作風,使他能夠傾聽更多的聲音。

1990年,年僅28歲的李開復加入蘋果公司,開始了他在創新研究領域的輝煌歷程。盡管當時蘋果公司已失去靈魂人物喬布斯,但其在電腦行業的地位依舊穩固,被譽為最酷的公司。

然而,蘋果在市場份額上已開始被微軟逐漸擠壓。

1991年12月16日,這一天對李開復來說意義非凡,是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天。那天上午,他在醫院產房外迎接新生的女兒,下午三點就匆忙趕回蘋果,為高層進行產品演示。

那場演講的成功,讓聰明的「小精靈」迷倒了所有人,全場為之歡呼。這也是李開復被邀請到TED大會展示專案成果的機會。

在喬布斯離去後,蘋果在李開復的帶領下重新獲得了大眾的關註,讓人們重新相信蘋果依舊充滿創新精神。然而,蘋果的下坡路似乎已經無法阻擋,從1992年開始的四年裏,蘋果的財務報告一次比一次糟糕,許多創新專案都被停止。

李開復也在公司裁員中掙紮,但他和團隊依然發明了QuickTime VR技術,直到今天,谷歌地圖、谷歌模組屋等產品仍在不斷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

李開復在1996年後,分別在SGI和微軟工作。在微軟,他的職位比微軟副總裁低一級,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

因此,他經常需要回答「為何去微軟?」和「為何回中國?」等問題。確實,回國發展對他來說是個挑戰。他在個人回憶錄中提到,父親的遺願是將尖端科技引入中國,為中國和中國人做點事情,這也是他選擇回國的原因之一。

此外,他在中國大陸講學時,被那些靦腆但充滿求知欲的學子們所打動,他相信聰明且勤奮的中國學生會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盡管面臨著許多人的質疑,李開復還是找到了誌同道合的陳宏剛、淩小寧和新加入的秘書陳蕾,他們共同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發展規劃繪制了藍圖。

在李開復回國的那一年,他還找到了另一位對微軟中國研究院至關重要的中心人物——張亞勤。

雖然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業務可能對於許多業內的人士來說並不明確,但只要提到張亞勤,大家都會立刻明白這個機構。

張亞勤這位虎將的加入,為微軟中國的研究院打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也成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重要因素。盡管微軟中國研究院此時才剛剛起步,但得益於李開復和張亞勤等領導團隊的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他們成功地根據研究院的規模和特色,設計出了與美國專案管理方式不同的獨特方案。

在微軟的歐美研究院中,研究員們享有充分的自由度,各自的研究方向互不幹擾。而在中國,李開復倡導團隊協作,希望成員們能夠放下各自的立場,一同合作。

作為領導者,他在完成專案時不僅要發揮自己的領導力分配工作,還要引導團隊成員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剛剛成立的研究院來說,這種做法無疑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較於歐美研究院,中國團隊的合作精神更為強烈。此外,中國團隊除了追求創新,還強調創新的實用性。在評價專案時,他們會考慮:「這個創新有何用處?

使用者使用它的價值是什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中國研究院研發出了中文語音辨識系統、中文四聲辨識、精確輸入法、中文聽寫機等實用專案。

1999年10月,中國研究院的團隊第一次前往微軟總部向比爾·蓋茨匯報工作,他們的匯報給蓋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後來的很多場合,蓋茨都會驕傲地說:「我們擁有一批世界上最出色的多媒體科學家,他們都在微軟中國研究所。」

2000年,微軟總部做出了再次提升李開復職務的決定,他被任命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然而,五年後,李開復萌生了回中國發展的念頭。

在得知谷歌將進入中國市場的訊息後,他激動地給谷歌總裁發了一封郵件,表達了自己的願望。然而,他沒有料到,這個決定將他推入了一場法律糾紛。

他和他的老東家微軟都被起訴了,一個因為違反了競業禁止協定,另一個則被指控慫恿李開復違反協定。這一時期的媒體報道都集中在李開復的忠誠問題上,甚至連他的個人資訊也被曝光。

這給李開復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雖然如此,當有人問他,如果知道會有訴訟,他是否會留在微軟時,他的回答始終是堅定的:「不。」

在央視的【新聞會客廳】欄目中,李開復再次回應了類似的問題。他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總是因為害怕而錯過了人生的機會,只會留下遺憾。

但他也強調,他的決定都是在負責、守信和守法的前提下做出的。當時,谷歌中國只有7名員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谷歌中國團隊在中國十多個城市的高校中不斷巡講和招聘。

對於招聘的標準,李開復明確表示只有五個字:創新實踐者。

一支充滿活力、繁榮發展的團隊正在逐漸形成。谷歌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專註於搜尋引擎最佳化,致力於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雖然谷歌中國第一年的工作並不像媒體報道的那樣充滿戲劇性和趣味性,但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改進搜尋引擎。

雖然後來谷歌結束中國後引起了不少爭議,但他們的搜尋引擎業務仍然被人們銘記。四年後,李開復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離開谷歌。

他坦率地說,比起管理一個龐大的團隊,他更喜歡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雖然告別充滿了依依不舍,但他堅信「追隨我心」。

李開復,一個懷著中國夢想的人。他將父親的遺願付諸實踐,於2009年回歸祖國,投身於國家的發展事業。盡管已經年過半百,他依然保有冒險精神,憑借在美國多年積累的技術、產品和管理經驗,以及深厚的人脈和聲望,為中國的發展註入新的動力。

中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讓李開復對國內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的觀點也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潛能。

有趣的是,他的回歸也帶動了864家企業選擇來華發展,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吸重力。 總的來說,李開復回歸祖國,不僅實作了他個人的價值追求,也推動了中國的發展。

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個人與國家發展的緊密關系,以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回國後,李開復堅定地表示,自己是中國人,希望能盡己所能推動祖國的發展。這一年,他宣布創新工場的成立,而這並非是他在國內的第一次創業嘗試。

早在2004年,他就在美國創辦了一個教育類網站,為國內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並透過網站上的電子郵件,每年回答約3000名中國學生的提問。

這一次的創業,創新工場主打天使+孵化模式。雖然他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回國工作的目標,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目標是透過創業的方式實作的。

因為在十多年前,創業在中國還不像今天這樣成熟和普遍。創新工場的成立開創了中國風險投資和創業的新模式。據采訪,李開復在當時已經預見到,互聯網將是中國科技和經濟領先世界的關鍵。

而創新工廠就是找到優秀年輕人才,投入創新創業的媒介。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發展,創新工場經歷了幾次轉型,從最初的孵化,到現在變成Technology VC。

「從2018年開始,創新工廠正式轉型為技術投資,專註於AI行業。李開復在采訪中表示,他已經在AI領域耕耘了三十多年,現在這個行業終於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

他為自己能夠在擅長的領域發揮特長,幫助更多的中國人感到非常榮幸。」

極飛科技是一家透過AI+農業解決農民「靠天吃飯」問題的公司,他們利用AI技術以及無人器材推進農業變革。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年底,他們成功減少了超過800萬噸的糧食作物損失。

在人工智能領域浸淫多年的李開復,並非盲目樂觀。他的謹慎並非源於技術的局限,而是對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不平等現象深感擔憂。

在【AI·未來】一書中,他探討了人工智能對白領和體力勞動者的沖擊,國內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不平等問題,以及可能加劇社會分裂的影響。

他在患病期間,對人工智能的價值與人的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度思考。這一時期,他與星雲法師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對話。

在與星雲大師的交談中,他深刻反思了自身的價值和目標。以前,他總是用數碼衡量自己的時間、工作和價值,然而星雲大師卻強調:愛是人類區別於其他萬物的標誌。

如果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精確計算,那麽人類最寶貴的特質就會被忽視。透過這次對話,李開復開始重新思考人工智能。

在下一次TED演講的舞台上,他告訴人們:「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愛,只有人類才能體驗愛與被愛。」因為有愛,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在人工智能日益發揮強大潛能的未來,人類需要創造更多關愛型職業,如需要更多的富有同情心的護工,需要更多的教師來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就像每一次工業革命,總有許多工作消亡,但同時也有許多新的工作應運而生。當人類擺脫生產力的束縛後,我們有理由期待人類在藝術、哲學、科研等領域做出新的突破。

如今,李開復的癌癥已經得到治愈,他仍繼續連軸轉的行程和會議,不停學習新技術,分析市場和政策走向。唯一的改變是他會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會不再過分執著於衡量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