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雙十一前淘寶湧現「閉店潮」,女裝商家為什麽待不下去了

2024-10-12科技

文 | 鏡相工作室,文 | 李池然,編輯丨周近嶼

阿裏影片團隊「橙色天空」曾花過半年時間跟拍張大奕,制作了紀錄片【網紅】。在紀錄片的開頭,張大奕戴著一頂爆炸頭假發,面帶笑容地喊出:「2016絕對是張大奕的時代。」

那的確是屬於張大奕的一年。她與如涵控股創始人馮涵建立的「吾歡喜的衣櫥」,在當年成為「雙11」淘寶第一家銷量破億元的女裝類店鋪。而29歲的張大奕,或許很難想到8年後,會關閉掉賴以起家的淘寶店——9月19日,她在微博上宣布,將無限期延遲「吾歡喜的衣櫥」「裙子君」「Jupevendue」三家店鋪。

某種程度上,張大奕閉店代表著兩種現象:一是早期「微博+淘寶」紅人電商模式中崛起的初代網紅正在落幕,二是更廣泛意義上女裝頭部和中小商家的生存難題。關店的不止張大奕,在淘寶甚至出現了一波女裝「閉店潮」。

據聯商網報道,2024年以來,已有至少40家女裝網店宣告閉店或者停止上新。閉店店鋪中,既有經營十年、粉絲數百萬以上的大店,也有幾千粉絲的小店,其中以淘寶平台的店鋪居多。

從初代網紅、頭部女裝商家,到中小商家們,為什麽在淘寶待不下去了?

女裝閉店潮

作為紅人電商時代的註腳,張大奕與那一時期的初代網紅們擁有著相似的成長路徑:在微博分享自己的生活、穿搭,積累粉絲,然後成立自己的淘寶店鋪,從微博進行引流,淘寶店也會顯示自己的微博賬號。

除了張大奕,雪梨、滕雨佳、夏夏、林姍姍等都是這樣一路走來,並且快速取得了成果——2016年如涵控股獲得阿裏巴巴集團投資的3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登陸新三板;2019年,如涵控股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網紅KOL第一股。雪梨與合夥人錢昱帆成立的網紅孵化公司「宸帆電商」,也在2019年到2021年期間獲得了3輪融資,估值一度高達10億元。

但漸漸地,網紅與她們的網紅店們,都陸續遇到了問題。

有的是因為「塌房」,比如雪梨和林珊珊因偷逃稅款,導致店鋪不得不閉店。張大奕也曾因私生活問題,陷入長期的輿論爭議中,以至於店鋪裏的商品被不少消費者拿去湊單滿減、再退貨。

更大的問題是外部環境的變化。抖音、小紅書等其他內容電商平台的崛起讓淘寶起家的網紅們感到焦慮。張大奕也曾想過要轉出去,但一開始像個「夾心曲奇」,不能轉、不敢轉,「真想轉了,沒有這樣的勇氣,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服裝這個品類微薄的毛利率,支撐不了各項營運成本,轉平台都虧 。」張大奕在那條宣布關閉店鋪的微博中寫道。營運工具的叠代,讓她不得不擴大團隊,建立自己的主播、設計、倉儲等營運體系,代價是成本增高,並且很難再在前線親力親為、完成粉絲的需求,產品逐漸走向流水線化,最後被越來越多的粉絲和消費者詬病。

與此同時,初代網紅們的空間也在被爭搶。一位女裝網店創始人在和【半熟財經】交流時說,以前的微博紅人會在淘寶開店,現在都是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盛產紅人,而她們會選擇直播帶貨或者在小紅書開店。不僅如此,品牌直播間、明星帶貨、白牌工廠,都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如果說網紅店的處境有其身份的特殊性,現實是,整個電商女裝都在經歷一場「中場戰事」。

40多家宣告閉店或者停止上新的女裝店裏,有卷款跑路的——五金冠淘寶店鋪少女凱拉,擁有553萬粉絲,月銷超過90萬件,在5月卷走了300多家檔口老板約4000萬貨款。據不少檔口老板說,少女凱拉的賣價比拿貨價還低,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虧本做買賣,跑路可以說早有預謀。(關於少女凱拉跑路事件,詳見 【被卷走4000萬貨款背後,沙河服裝老板正在過冬】)

更多則是因為利潤空間太低、長期虧損,選擇主動清倉、閉店。

擁有131萬粉絲、均價200元左右的淘寶女裝店「大C來也」店主大C,在關店時寫了一封閉店通知。她說自己從2015年開店,一路「摸爬滾打」「有過高峰也有過低谷」,曾在2017年ifashion淘寶商家大會上獲得新銳女裝獎項,嘗試過甜美風、港風、純欲風等不同風格,但是這幾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支撐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

而在社交平台上搜尋「女裝商家」,你還能發現,宣布創業做女裝工作室和幹了5個月、虧幾十萬後不做的貼文一樣多。商家們都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不知道還能堅持到什麽時候。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困在高退貨率裏

毫無疑問,不管是哪個平台、體量多大的女裝商家,都在面臨一個行業問題——高退貨率。

在那封閉店通知裏,大C提到店鋪之前的退貨率一直能保持在40%以下,但現在退貨率一路走高到60%,甚至70%,已經不知道該怎麽去控制備貨和預售。

一位沙河批發市場的檔口老板說,以前做四五個新款裏,總能出一兩個爆款,備貨都是五六百件起。去年以來,她上夠一二十個新款,才可能有一個款賣得好一點。其他的款式,即使只生產100件,都可能成為倉居里留下的庫存。

退貨率的一路走高,影響的不只是庫存,還會提高其他成本,比如物流、倉儲、重新包裝,以及負責包裝的人工費用。

一位女裝店家曾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算過一筆賬。她所經營的店鋪,一件衣服平均會來回發3次,單次快遞費4元,運費險4.8元,包裝費1.2元,重新熨燙加人工費用2元,單次發貨成本就達到12元,發貨三次的成本最低也要36元。而她的店鋪主打平價女裝,一件商品進貨35元,活動價也就69元。一旦被退貨兩次,算下來光是物流成本就已經虧本,並且這還不算包括被穿過弄臟、無法二次售賣的損耗。

為了能裝下退回來的貨,一個在廣州沙河做牛仔衣服批發的店主甚至不得不租下一個180平米的倉庫,每天雇臨時工來包裝分揀。

消費者們把退貨率高怪在生產端的貨不對板上,覺得商家並不無辜。對她們來說,買到一件合適的衣服,也越來越困難——質素太差了,根本不值那個價;和賣家秀完全對不上號,版型有問題……

這的確是事實。即使是同一張圖片、同一個款式,市場上也會有質素不一的多個版本,最後發到消費者手上的貨能不能讓人滿意,則取決於商家用了誰的廣告圖做宣傳,又從哪一家服裝批發檔口真的拿了貨。

還有商家為了省錢,賣出爆款後,會跳過檔口,自己找工廠做貨。這時候為了壓低成本,她們還可能會要求把原來的克重降低,壓低成本,降低售價。

但女裝商家和檔口老板們覺得,這一理由沒辦法解釋全部——還沒發貨就選擇退貨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有不少退貨是連包裝都沒拆開的;質素相比以前並沒有變得更低,「現在甚至不敢做質素很差的貨,大家都知道,只有好貨才能在市場上流轉得久一點」。

她們認為,是運費險、僅退款以及優惠政策下的消費者沖動消費,才導致了高退貨率的飆升。

為了應對退貨率,她們也不得不想出一些「奇招」:先把預售期調成平台允許的最長期限,如果一場直播能賣出1000件,就只先發200件,等這些貨中的70%被退回,商家再重新包裝、分揀,把退貨發給下一批客戶,如此迴圈來減少庫存。

但即使是15天預售,來回運輸加上7天無理由退貨期,也很難解決所有庫存。「當你的銷售額沒有做到特別特別高的時候,就很難消耗完這些庫存,存貨所壓的這些價值成本就會覆蓋掉這些微薄的利潤。」大C說。而與此同時,房租、員工、營運團隊成本依舊很高,「那種你很想停下來但無法停下的無力感,真的壓力非常非常大」。

最後清倉閉店時,大C還剩下兩萬件庫存,只能透過五折或兩件三折的虧本方式給處理掉。

「結束比開始更需要勇氣」

商家們覺得,這場生存戰裏,很難說平台是無辜的。

靠低價還是靠品牌,是電商平台獲取流量截然不同的兩種邏輯。淘寶所擅長的,是用品牌、品質商家吸引消費者。它會根據商家廣告費、商品價格、多因素決定的商家權重,來給予店鋪和商品流量。

但面對拼多多等電商平台,淘寶被動卷入「低價戰爭」。

淘寶曾幾輪反擊——聚劃算上線「百億補貼」、淘寶特價版上線,但效果並不佳。2023年,淘寶提出要「回歸使用者」,將低價設為了全年戰略,在市值被拼多多超越之後,推出了和拼多多一樣的「僅退款」功能。

然而,討好使用者和對商家更苛刻也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盡管在變更【淘寶平台爭議處理規則】時,淘寶稱僅退款會是「基於平台自身大數據能力,辨識多維度結合,對於買家發起符合相關情形的售後」,結合商品質素資訊和消費者誠信模型後綜合判定,不少商家們仍然遭受了惡意退款。

一位剛成立2年的女裝商家關店時,在店鋪主頁以及其他社交媒體賬號上貼上了一封長信,控訴自己在淘寶的「不公平」遭遇:訂單簽收超1個月自動退貨退款,衣物穿破洞退貨秒退款,僅退款0元購。「我們無法與平台抗衡,更無法基於7天無理由退貨規則進行申訴補償。」商家寫道,為避免今後更多的品牌損失,只好決定閉店。

而在她的評論區裏,不少商家也在訴苦。有人說自己早年創業時,淘寶一直聲明要「扶持中小賣家、培訓中小賣家、發掘潛力賣家」,她自己也曾被扶持過,「當時心中充滿信心」,而現在,只有兩顆心信用分的買家用拙劣的隨意圖片打敗了自己發貨、拆包影片以及物流重量等齊全的證據。

今年8月,僅退款政策施行8個月之後,淘寶決定改進,規定店鋪綜合分4.8分以上的商家對於「僅退款」擁有更多自主協商的空間。

有商家說實際執行效果還是打了折扣。據【財經】報道,就在新規釋出的當月,一位淘寶店鋪評分高達4.85分的女裝商家收到一個顧客對8個月前的訂單發起的僅退款要求。商家選擇拒絕後,顧客再次申請僅退款,但淘寶系統卻沒有提示商家。直到最後平台直接以「商家未在超時時間內響應」,從商家保證金賬戶裏把錢劃給了顧客,商家才知道了顧客已經二次申請退款。

多次申訴無果後,這家店決定起訴淘寶。起訴書裏,商家寫下了10點訴求,除了追回賠償金,還要求淘寶書面道歉、整改售後機制、整改影響二次銷售商品的稽核機制、開放商家二次申訴的通道等等。

淘寶閉店商家們在店鋪主頁貼出的告別信。圖源:平台截圖

除了僅退款政策,陸續推出的強制性運費險、服務費等附加費用,以及越來越多的滿減活動,也讓商家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一位商家表示從今年開始,只要報名參加大促活動,就必須購買運費險,否則幾乎不會有流量,但大促活動「基本天天都在弄」。而對於新成立、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穩定客源的中小商家來說,很難不參加促銷活動。

多重壓力之下,淘寶平台的內卷也變得更加激烈。商家們很難獲得和以前相同的流量,而是需要花出更多的錢,來爭取流量。大C也在閉店信中提到,由於平台流量價格太高,自己甚至每個月有幾十萬的費用投入在淘寶站內推廣上。

不得已的閉店,一定是商家、消費者和平台多方都受傷的結果。

很多家店鋪貼出來的長信裏,都寫了這樣一句話:「結束比開始更需要勇氣。」

一位商家說,為了堅持這個「自認為很有盼頭」的女裝專案,自己和妻子幾乎賭上了全部積蓄和貸款、雙方家人的存款、朋友的投資,還有親朋好友的借款,團隊確實在努力做得更好,但是退貨率、運費險、跨店滿減、超時賠付率還是讓資金鏈斷裂了。

「我認輸,也心甘情願認輸,這是我最不希望的結果,也是我猶豫不決又深思熟慮的決定,我決定放棄並結束這一切。」他寫道,「對不起!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店鋪的一個粉絲在社交媒體上把這封信截圖發了出來,說那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家店,「真的難過」,希望大家能在最後都去看看。

參考資料:

  • 半熟財經:【張大奕關店,紅人電商的兩難結局】
  • 三聯生活周刊:【困在「退貨率」裏的女裝商家:為何預售長、高價還質素不好?】
  • 財經:【淘寶天貓松綁「僅退款」,安撫商家】
  • 晚點LatePst:【第一次電商低價大戰:三大平台圍攻拼多多,卷入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