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華為再立功?中國海下通訊技術突破,水下通訊為什麽很難

2024-09-01科技

水下通訊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尤其是在軍事用途中,水下通訊技術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中國的華為做出了一項技術,或許會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水下通訊!

海下通訊技術

海下通訊技術自誕生以來,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

海水具有極高的電導率,使得傳統的無線電波在水下的傳播效率極低。

因此,早期的水下通訊主要依賴於聲波技術。

然而,聲波雖然可以在水下傳播較遠的距離,但其傳輸速度較慢,且容易受到環境幹擾,難以傳輸大量數據。

歷史上,全球各國在海下通訊領域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研究和開發,尤其是軍事用途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

例如,在冷戰時期,潛艇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武器,迫切需要可靠的通訊技術,以確保其在深海中的隱蔽性和作戰能力。

然而,由於技術的限制,潛艇在深海中與指揮中心的通訊往往只能依賴於近距離的聲波通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戰術靈活性。

進入21世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在水下通訊技術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北約國家透過不斷最佳化聲波技術,實作了最長28公裏的水下通訊距離。

然而,這一技術瓶頸仍然難以滿足現代海下通訊的需求。

技術突破

2024年8月, 中國在 南海 地區 的一次水下通訊測試中,展示了其在這一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由華為研發的偏振加權HBW編碼技術,成功地在30公裏外接收到了訊號。

這一成就不僅超越了北約的記錄,也標誌著中國在水下通訊技術領域的全面領先。

偏振加權HBW編碼技術的核心在於其對極化碼的創新套用。

極化碼是由土耳其科學家Erdal Arikan於2008年提出的編碼理論,該理論被認為是第一種能夠達到資訊傳輸理論極限的通道編碼方案。

華為透過與Arikan教授的密切合作,成功將這一技術套用於水下通訊領域,並進行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創新。

傳統的水下通訊技術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訊號在水中的衰減和雜訊幹擾。

然而,極化碼的套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極化碼透過復雜的編碼結構和譯碼演算法,能夠在低訊噪比的情況下保持較高的通訊可靠性。

這使得即使在深海復雜的環境下,依然可以實作每秒4000位元的傳輸速率,並在30公裏的距離內實作零誤碼傳輸。

此外,華為開發的偏振加權HBW編碼方式,進一步提升了訊號的傳輸效率和穩定性。

與傳統的OFDM技術相比,這一編碼方式在水下通訊中的表現更為優越,尤其是在長距離和深海環境中,極化碼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效能優勢。

水下通訊技術的挑戰

中國在水下通訊技術領域的突破,不僅為潛艇等軍事裝備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為海洋資源的開發和環境監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未來,這一技術還將在多個領域展現其潛力。

首先,在軍事領域,水下通訊技術的提升將大幅增強潛艇和無人潛水器的作戰能力。

潛艇作為一種隱蔽性極強的海上作戰平台,傳統的通訊技術往往限制了其戰術套用範圍。

隨著中國水下通訊技術的突破,潛艇將能夠在更遠的距離內與指揮中心保持即時通訊,從而提高作戰的靈活性和隱蔽性。

其次,在海洋資源開發方面,水下通訊技術的進步將使得無人潛水器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深海探測和數據傳輸。

無論是對海底礦產資源的勘探,還是對深海環境的監測,這一技術都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環境監測領域,能夠即時傳輸大量數據的水下通訊技術,將為全球海洋生態系的保護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盡管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技術挑戰。

例如,如何在更復雜的水下環境中保證通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如何進一步降低器材的功耗和成本,如何提高通訊速率等,都是需要繼續攻克的難題。

此外,隨著水下通訊技術的廣泛套用,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將成為關註的焦點。

防止潛在的竊聽和攻擊,保障水下通訊的安全,是未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結語

中國在水下通訊技術領域的突破,不僅標誌著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也為全球海洋通訊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在這一領域有望取得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正如這次水下通訊測試所展示的那樣,中國的科技實力正引領著全球海洋通訊技術的發展方向,為人類的海洋探索和資源利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