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深圳智造機器人挑戰全球海拔最高手術

2024-05-12科技

南方都市報2024年5月13日A05版。

2023年7月,一台藏區高原上的骨科手術,創造了一項世界新紀錄——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喀則,一個名為錕铻的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創造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紀錄。在本地醫生數量不足,外地醫生難適應高原環境的情況下,骨科疾病頻發的高原上,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

長期以來,國內的手術機器人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一台售價僅100萬美金的手術機器人,賣到國內的價格竟高達3000多萬元人民幣。面對國內市場現狀,海外歸國的孟李艾俐決定創業,填補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空白」。自2018年創立以來,元化智能已經成長為國內首家擁有骨科機器人全部核心部件自研能力的企業。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醫療機器人賽道正在加速發展。今年4月,南都·灣財社【新質·中國造】欄目深入千行百業,遍訪灣區企業,解鎖灣區新質生產力,共探高質素發展之道。本期走進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對話元化智能創始人、董事長孟李艾俐。

創業挑戰

全職媽媽「重出江湖」 創業5年公司估值60億元

從IT跨行至醫療,孟李艾俐的創業之路頗具挑戰。青年投身IT行業,在加拿大經營公司,之後又回港退居幕後,成為一名全職媽媽。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成人,已經在家多年的孟李艾俐希望重新拾起「老本行」的想法,在心中悄悄埋下種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與一名骨科專家閑聊時,了解到手術機器人市場。彼時,由於國內沒有同類別產品可替代,手術機器人的價格不免受制於人。「一款進口機器人的售價高達3000多萬元,在美國本土成交價卻僅100萬美金。」價格上的差異讓孟李艾俐很是震驚,她決定進入這個行業,造出一台國產機器人。

「第一桶金」也為企業的初創開了個好頭,據孟李艾俐透露,初期投資人支持了1500萬,廣東省科技廳也為元化智能申辦了本土創業計劃的特別支持計劃,提供了1000萬元的幫扶。

讓機器人能夠實作骨科手術中最難的關節置換,顯然並非易事。孟李艾俐曾做過市場調研,在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骨科尤其是關節疾病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做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在未來或將成為一個剛需。「我們培養一個能夠做關節置換的骨科醫生需要15 年,時間非常長,並且醫生進行手術還容易受地域的影響,比如特殊偏遠地區,可能存在高反缺氧、器材簡陋的困境。但是骨科機器人可以減少客觀因素的影響,機器人搭配醫生,能夠去到任何地方完成手術。」

2023年7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喀則,名為錕铻的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創造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的紀錄。在本地醫生數量不足,外地醫生難適應高原環境的情況下,骨科疾病頻發的高原上,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

「在西藏高原地區,我們的醫生可能上不去,也很難適應那裏的環境。但機器人並不缺氧,它可以代替一名優秀的醫生上山手術,偏遠地區的病人也就因此受益了。」孟李艾俐說。

隨著研發的不斷投入,元化智能逐漸初具規模,曾經7人的小團隊現階段也成長為近200人的大團隊。孟李艾俐表示,目前公司估值已經約有60億,全骨科手術機器人正在全國範圍推廣,目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累計實操手術2000多例。

研發難關

機器人手術即時跟蹤 將骨科手術誤差降至0.5mm

研發一台骨科手術機器人,最大的技術困難就是「智能演算法」和「導航儀」。「因為國內沒有案例可以參考,以及很多智能演算法國內還不能掌握,所以我們都是從最底層的演算法開始,一個程式碼一個程式碼突破。透過不斷嘗試,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智能演算法。」

孟李艾俐表示,區別於市面上60Hz的導航儀,元化智能透過自研的335Hz高重新整理率導航方案,讓手術機器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即時的跟蹤,提升了精準度,誤差範圍降至亞毫米級,與醫生手工截骨1-3毫米誤差範圍形成鮮明對比。

同時,由於耗材量少、無需截骨導板等因素,使用全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成本更低,患者的支出也會下降。

再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的出現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縮短了醫生的學習時間。「原先培養一個骨科醫生需要15年,但在機器人的輔助下,現在只要培訓十次,就可以上手操作關節置換等手術了。對於熟悉的醫生來說,可能兩三次就足夠,學習的曲線更短。」孟李艾俐直言,如此,相應的手術時間也會縮短。「隨著未來批次生產,其成本一定會下降,售價也會有再降的空間。」

不過,同大多研發型企業一樣,元化智能每年的研發投入也非常大。

目前,元化智能已經完成A輪與B輪融資。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招銀國際、深創投領投,B輪融資由基石資本和深創投持續領投,兩輪融資均為數億元人民幣。對此,孟李艾俐補充道,「我們正在融crossover,這是我們目前的最後一輪,我們也希望將來沖向國際市場和資本市場。」

除了在國內普及,其出海計劃同樣提上日程。「兩會上,國家鼓勵自主創新,支持高科技智能醫療的發展,我們正好在醫療行業這個新興領域,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目前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英國等國家的行業人士也正在與我們接觸。」

南都調研第270期

統籌:李穎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實習生 柴嘉 李興瑞